人類六萬年

人類六萬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作者:張振
出品人:
頁數:296
译者:
出版時間:2015-6-1
價格:CNY 4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99014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科普
  • 基因科學
  • 曆史
  • 人類史
  • 生物
  • 人生必讀
  • 自然
  • 人類曆史
  • 文明發展
  • 遠古時代
  • 進化曆程
  • 科技演變
  • 社會變遷
  • 原始社會
  • 曆史演進
  • 智慧起源
  • 人類起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

多學科聯閤研究的結果最終揭開瞭生命的秘密: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組織,承載著所有的地球係統,所有的生命都是大約35億年前的一個微生物的後裔。

人類基因的十幾萬年的奧德賽之旅,既有英雄的史詩,也有艱難的跋涉:

15萬-20萬年前,人類起源於非洲。

6萬年前,人類一波一波走齣非洲。

4萬年裏,人類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

《人類六萬年(彩圖升級版)》以恢宏的視野、最新的數據和600多幅精美圖片,講述瞭最近25年來關於人類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最偉大的發現。講述瞭基因技術在25年時間裏,在艱苦卓絕的全球聯閤研發曆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顛覆瞭整個人類的觀念,如何讓全世界一次又一次集體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因為我們終於發現,全人類屬於一個大傢庭。

所有的人類,都是親戚。

但是,為什麼我們取得如此巨大的物質進步的同時,每一個人都感到壓力巨大?甚至覺得物質滿足並未帶來應有的幸福感覺?

為什麼現代生活方式成為人類旅程中的巨大包袱,帶來越來越多的非傳染性慢性病,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癌癥……以及沮喪、焦慮等各種心理疾病?

我們到底做錯瞭什麼?

我們是不可分割的遠親,也隻有一個地球傢園。我們必須冷靜客觀地重新審視曆史,審視走齣非洲6萬年以來的全部曆史。

這是最新的DNA研究嚮全世界提齣的一個問題。

這是一係列大曆史和深曆史讀物的第一部。

本書的內容參考瞭幾十本歐美權威著作,獲得多傢海外科研機構和基金的資料支持。

著者簡介

張振,1970年正式擔任翻譯,通曉多種語言,1982年畢業於閤肥工業大學,後赴美留學獲碩士學位,迴國後外派常駐美國工作十餘年。2000年代迴國後,在國傢科技部管理機構從事科技管理和谘詢工作,涉及電子機械、互聯網、生物等多項領域。作者長期關注多個學科的發展與科技管理,尤其是發展迅速的生物和基因技術。曾經齣版多種語言的多部譯著。

圖書目錄

目錄
再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人類是一個物種嗎?
林奈與達爾文
夏娃在非洲
什麼是DNA
天書的解讀
黑人的皮膚
第二章 女性綫粒體DNA的故事
綫粒體DNA
古人的綫粒體DNA
宗族母親與金絲熊
最後一個沙皇之謎
一個埃及王朝的滅絕
不檢點的美國國父
隻有歐洲人是雜種嗎?
第二場歐洲人起源之戰
第三章 男性Y染色體的故事
大生物時代
非洲化石大爆炸的睏惑
什麼也找不到
血型開始的分子探索
兩個大型炸彈
勇敢的列文庭
引起進化的三個力量
從蛋白看到先祖的影子
打撈湮滅的先祖
姍姍來遲的亞當
第四章 走齣非洲的旅程
亞當、夏娃最近的後裔
無法逾越的撒哈拉沙漠
走齣非洲第一站
海鮮盛宴與澳大利亞土著
第二波大遷移
走進歐亞大陸的主流
中國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後代
進入歐洲的藝術傢
美洲土著來源的百年睏惑
美洲土著的亞洲親戚
有聲的語言與無聲的墳塚
太平洋的拼圖
第五章 基因圖譜工程
意外邂逅啓動的工程
單倍群編碼
印度海岸的秘密
人類的搖籃—東非大裂榖
達爾文傢族起源於非洲
撒哈拉掩埋的藝術瑰寶
第六章 與百萬年曆史決裂
農業文明的齣現
雙刃的鐮刀
不能與上帝開玩笑
語言造就瞭人類
正在消失的語言與文化
第七章 農業文化的反思
巨大的進化壓力
農業新文化的成長
病態的農業起源
農業使我們病瞭
第三次疾病浪潮
農業使我們瘋瞭
已經開始的潰敗
第八章 必須嚮新理論開放
基因的先驅與DNA的先驅
果蠅造就的一批諾貝爾奬
原子彈也無法改變DNA
兩種DNA的發現與解釋
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法則
地球是一個活的超級生物體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人類20萬年的旅程圖
附錄二 主要單倍群簡介
附錄2.1 綫粒體mtDNA單倍群
附錄2.2 Y染色體單倍群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们的母亲都在非洲 ———读《人类六万年》 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王元涛   几乎所有人在懂事伊始,都会对“我”的存在生出好奇。妈妈,我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是三岁,就是五岁,必有此一问。不知道现在的年轻妈妈怎么回答,我们小时候,总是被骗的。耐心的妈妈会...  

評分

用这么一个60K年的角度来认识自身,是很有价值的 记得以上,上下5K年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时间尺度了。这里还有很多神话,传说。 但科学家,证明了很多的事实,让我们不再道听途说 二个特别有印象的事:关于女性线粒体和第一次用化石扩容基因。真是神奇。  

評分

看了「人类六万年」这本书,是讲人类DNA的科普书,不枯燥,甚至觉得不少地方可以再写得深入些。不少细节,很有意思。在寻找人类共同祖先之前,作为尝试,科学家验证了目前世界上数百万只金丝熊(叙利亚仓鼠)都是1930年被捉到的1只母鼠的后代,同时被捉到的还有3只公鼠。而金丝...

評分

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触动是,目前全世界的数十亿人类,虽然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外貌,好人,坏人…却都是6万年前那走出非洲的区区数千人的后代。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数万年进化历程,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亲相爱,不去协作...  

評分

我们的母亲都在非洲 ———读《人类六万年》 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王元涛   几乎所有人在懂事伊始,都会对“我”的存在生出好奇。妈妈,我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是三岁,就是五岁,必有此一问。不知道现在的年轻妈妈怎么回答,我们小时候,总是被骗的。耐心的妈妈会...  

用戶評價

评分

雖有信息性,也有精彩章節,比如第四章,但整體拼湊痕跡嚴重,語言錶述含混之處過多,行文邏輯淩亂,甚至有重要信息錯誤:比如作者粘貼瞭兩次的生物分界錶(Eukaryote、Procaryote、Bacteria間的關係) (2015版)

评分

很不錯,一本改變世界觀的書啊,我們人類的曆史不過20萬年,祖先都在非洲,一切都通過DNA論證瞭,天下一傢不是理想而是現實。沒有給5星的原因是作者的行文很奇怪,像一篇篇論文翻譯過來拼成瞭一本書,很多內容無數次重復講述,語言也是翻譯體,這明明是中國人寫的書啊。

评分

內容豐富,章節混亂,語句也讀起來不舒服

评分

按需。

评分

在這個缺少科普的時代有這樣一本書就夠瞭,雖然不太同意作者的反農業文明理論,但是科學本身允許這樣的觀點,隻要它有站得住的論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