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陪友人參觀故宮,從西華門進,先看武英殿,然後沿着還沒有開放的外西路,參觀了慈甯宮、慈甯花園、壽安宮、雨花閣,然後順着三大殿外的紅牆,走到太和門前,目睹太和殿的雄渾壯麗,再穿過協和門到達東路,拜謁文華殿裏的文淵閣,然後沿紅牆走到箭亭,穿過一片廣場,向東進入甯壽宮區,抵達東北角的乾隆花園和景陽宮……漸漸,我發現,在我心裏,這居然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線路。足以向遠來的友人們展現故宮的神秘魅力。我相信它穿越了一個朝代最「隱秘」的部位,直指它秘而不宣的核心。
當我寫完這部書稿,檢視目錄時,心裏不覺一凜,因為書中的線索居然與上述路線完全相合。我保證這並不是刻意而為的,但下意識裏,那條路或許早就潛伏在我的心裏,等待着我去辨識、認領。宮殿內部道路無數,那條幽深婉轉的路卻像一條彎曲的扁擔,挑起一個王朝的得意與失意、生離與死別,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迷上了它,它引誘了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用這本書引誘更多的人,讓他們即使在千里萬里之外,也能感覺到這條道路的存在。
正像《故宮的風花雪月》談書畫,卻不止於書畫,書畫只是我窺見歷史與人性的一扇視窗,本書談故宮建築,亦不止於建築,因為建築也不過是歷史的容器,在它的裏面,有過多少命定、多少無常、多少國運起伏、多少人事滄桑。在寫法上,依舊算不上歷史學術著作,充其量是談人論世的歷史散文而已。只不過這種歷史散文,是建立在歷史研究的基礎上,也借鑒了諸多他人的成果,否則,這樣的歷史散文就成了沙上建塔,再美也是靠不住的。
祝勇,作家、學者、藝術學博士、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現供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駐校藝術家,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已出版主要作品有:《血朝廷》《紙天堂》《辛亥年》《故宮的風花雪月》等,《祝勇作品系列》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主創歷史紀錄片多部,代表作:《辛亥》。先後榮獲中國電視星光獎、金鷹獎、十佳紀錄片獎、學院獎等諸多影視獎項。
是作者对故宫的一些感触。 仍然是对李自成的感慨,对康熙和雍正的感慨,年年岁岁宫还在,岁岁年年人不同。 想看安意如的那本关于故宫的书。 还记得自己对故宫最初的向往来自于看的一本美学著作,故宫体现的是中国建筑的古典美和对称美,其中蕴含的古中国的建筑美学和中华民族...
评分在台北买了牛津版的,读着不错,但怎奈何校对太差,错误百出,不知道国内版怎样?但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还是可以一读的!
评分说到故宫的宫殿,我知道什么呢?也不过是电视剧纪录片里,常常提及的地方,了解那是个有种种考究的地方,凝聚着皇家的权利,更是浓缩了众多古人的智慧…… 想去首都北京看一眼,极大的原因是想去宏伟壮观的故宫建筑群转一圈。光是想象它的气场浩大就觉得按耐不住内心的快感,...
评分祝勇老师这篇书评其实很难写。原因有几个,我虽去过故宫,走马观花基本留不下什么影响,对于故宫我知道得很少;对于清朝的历史我也知道的很少,几个皇帝我甚至都记不清楚,努尔哈赤、康熙,雍正、咸丰、道光、溥仪这几个人的印象多是从影视剧里来的;就是一个门外汉,遑论这本...
评分在自习室门口书架上拿的一本书,随便翻了翻,浏览文字觉得看的下去就拿来看了。上个星期拿的书,放着没看,上周五自习室清书它又被放回了书架,于是这个星期我又拿它回来。今早开始看第一页,没想到一天就看完了!这是我看过最快的一本书,除了爱不释手的原因外,我觉得应该是...
不少印刷错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招牌可以砸了~文中的语言过于轻佻。显得很下三滥~举个例子:讲清军的炮火相对于英国海军,与其说是还击,不如说是在呻吟。一篇性感的散文,可以散发出荷尔蒙的气息;但是这个轻佻,轻浮,轻率,轻薄,轻如鸿毛的散文集子,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性压抑的宅男的卧室里那个放满了手淫后的纸巾的垃圾桶。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不打一星的理由,想了想,只能是那精美的装帧了~不过精美的,只是装帧而已,读者要买单的~
评分不少印刷错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招牌可以砸了~文中的语言过于轻佻。显得很下三滥~举个例子:讲清军的炮火相对于英国海军,与其说是还击,不如说是在呻吟。一篇性感的散文,可以散发出荷尔蒙的气息;但是这个轻佻,轻浮,轻率,轻薄,轻如鸿毛的散文集子,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性压抑的宅男的卧室里那个放满了手淫后的纸巾的垃圾桶。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不打一星的理由,想了想,只能是那精美的装帧了~不过精美的,只是装帧而已,读者要买单的~
评分想骂街——这样的封面和出版社给我一种此书很不错的错觉。
评分抒情太多了,其实并不有趣。人尽皆知的故事怎么能称得上隐秘?
评分联经450台币八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