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双尊

玄武双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杨政卫
出品人:
页数:493
译者:
出版时间:2014-9-1
价格:1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5056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军事
  • 苏俄
  • 空军
  • 航空
  • 飞行
  • 计划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科学
  • 玄幻
  • 武侠
  • 修仙
  • 双修
  • 东方玄幻
  • 奇幻
  • 武道
  • 爽文
  • 升级
  • 打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苏—35BM和T—50战机,内容包括苏—35BM的机体设计与动力配置、航电系统、反隐身能力、武器系统和战术技术特性;T—50的机体设计与动力系统、航电系统与机上设备、隐身能力、武器系统、战术技术特点;苏—35BM、T—50战机与F—22、F—35及欧洲同类战机的性能比。《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适于从事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研究的相关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政卫,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学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方向为低温等离子的气动力控制,于硕士论文“自持型气放电等离子对亚声速表面气流的影响”中找出了等离子对亚声速气流影响的解析近似及物理机制,搭配物理系已研制出的能量效率高达80%的小尺寸轻型等离子机,确立了以等离子控制表面亚声速气流的物理与技术基础。目前从事等离子磁流体力学的研究。

自2003年起于期刊上发表俄系战机研究与展览报道等文章,至今累计约50篇。所发表期刊(依发表时间排序)包括《尖端科技》《全球防卫杂志》等民间军事杂志;《空军学术双月刊》《航天工业通讯》等官方学术期刊。

2010年俄罗斯总统府因应中国引进、生产俄罗斯武器的问题公开招标,征求关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来的研究案。作者曾受竞标团队之一邀请加入标案。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篇五代前奏——4++代战机苏—35BM
第一章侧卫家族30年——浅谈苏—27家族战机
第二章苏—35BM的机体设计与动力配置
第三章苏—35BM的航电系统
第四章俄罗斯最新型空空导弹大全
第五章俄罗斯最新型对面攻击武器大全
第六章苏—35BM战术技术特性总体检
第二篇苏—35BM已反映出的反隐身特性
第七章消极反隐身能力:有效抵抗隐身战机的攻击并冲击其友军
第八章苏—35BM的积极反隐身能力——反击隐身战机
第九章苏—35BM的超远程武器使用方式研析与其对反隐身的贡献
第三篇第五代隐身战机——T—50与无人战机
第十章从MFI到PAK—FA:第五代战机发展始末
第十一章T—50的机体设计与动力系统
第十二章T—50的航电系统与机上设备
第十三章T—50的武器系统
第十四章T—50战术技术特性总体检
第十五章俄罗斯中大型无人攻击机浅谈
第四篇以宏观的眼光检视苏—35BM、T—50与无人战机
第十六章新世代俄系战机的联合作战
第十七章“守旧的创新”——开创有别于F—22的设计思路
第十八章苏—35BM与T—50的市场分析与政治影响
附录深入研究资料
附录一苏—35BM用电分配与辅助发电机用途研析
附录二苏—35BM的结构特性与飞行性能详析
附录三俄制第五代航空发动机发展与最新动态
附录四超级被动相控阵雷达Irbis—E
附录五从Irbis—E看机电复合扫描相控阵雷达设计
附录六AFAR—L主动相控阵雷达性能研析与其反隐身潜力
附录七俄罗斯4++与五代光电系统
附录八第五代航空计算机简介与俄罗斯的发展
附录九“电子飞行员”——俄罗斯战机专家系统的发展
附录十超机动性简介与浅析
附录十一俄制战机隐身技术的发展(一):主流隐身技术
附录十二俄制战机隐身技术的发展(二):等离子隐身技术
附录十三新型俄制飞机的“人道需求”
附录十四中国对苏—35BM、T—50或相关技术的需求与四代战机的发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详细介绍

评分

很详细介绍

评分

很详细介绍

评分

看的是繁体原版,但感觉就像在看俄国人宣传的中文翻译。全书看似资料详实其实大部分信息来源于俄罗斯军方的吹嘘和飞机厂家的宣传资料,缺少来自西方和其他同行的评价信息。俄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夸大宣传的传统,作者对俄方的宣传不加半点批判的全盘采信,得出了什么“Su-35是最强四代反隐身战机”,“Su-35反隐身能力强于F-22”,“T-50吊打F-22歼20”之类的幼稚结论。今年2017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俄国深陷危机,T-50项目举步维艰,俄吹该消停一下了

评分

对苏35和苏57的介绍还是很详细的。不过好像过于高估苏35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有些站不住脚。按作者的理解,大功率相控阵雷达+远射程的主动弹就能让苏35拥有全面对抗隐形战机的能力,这未免太理想化了。被动相控阵的机扫倒成了侧视的利器?结合现实中种种迹象,俄罗斯的航电系统,尤其是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跟宣传的相去甚远。作者的观点向我们展现了对抗隐形战机的另外一种思路,但我觉得也仅仅是思路而已。另外书中对苏57隐形能力的分析就让人觉得有些自说自话了。不过总得来说,现在大家的结论都是猜测,武器终归是用来打仗的,打过才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