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后》辑录了旅德法律学者周翠三篇关于德国刑事司法案例的系列文章——《破案后》、《世纪诉讼》和《冤狱五则》,三篇共七则案例。这三篇文章均在《读库》刊发过,其中几个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在单行本中作者也做了相应的增补。
作者梳理了大量相关案件资料,一步步记录下案件审理的进程,让普通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观摩了整个案件的过程;从作者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文献综述、援引的大量 统计数据和摘译的判决内容中,也能看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司法状况、法官心证的历程、律师工作的背景以及学者思考的维度。
这些司法档案,不仅仅可资法律工作者镜鉴,也可启迪开蒙大众读者。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6070215173.13.N4O7Ee&id=44663244878
周翠,1975年生于河北正定。先后求学于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以及海德堡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破案后-德国刑事司法档案》小评 任何法律的建著都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德国也不例外,在纳粹阴影下,德国将不受践踏的尊严置于宪法首例,而对生命保护则列在其后,于是周翠整理了七个案例来剖视这个法治国的刚韧与隙缝,有人在利用法律也有人被法律嘲弄,永远没有完美的制...
评分好看 虽然是只有3篇文章的小册子 虽然这些文章在《读库》上刊发过(其中几个有新进展的案件作者做了相应增补) 虽然由于预设读者是法律人因而文本有晦涩的部分 . 有人利用了法律 也有人被法律“调戏” 完美的制度 不存在 即使是在民族品质通常由严谨和缜密代表的德国 但“同志...
评分西方法治的理念在我看来就是——宁纵勿枉,宁可放过一千个罪人也不愿冤枉一个无辜者,也就是说一千个罪人的价值是低于一个无辜者的。而这个理念有两个最大的支柱进行支撑:一是罪疑从无,也就说如果只是存疑,但是没有确切的证据,那这个嫌疑人的判决是无罪的,也就是说除...
评分在中國一場由饅頭引發的血案,在德國將能引發一場口誅筆伐的彌補正義與良知牽引的拉鋸戰:任何與人權掛勾的法制社會,睚眥必報是分分鐘的事,『民主』與『法治』自古是難以權衡的東西,一旦上了台面,注定就是一場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更為浩大的民族網紅工程。 《破案後》柏林牆...
评分很小一本书,介绍德国的几个真实司法案例。 断断续续花了半个月才读完。 读这么慢一方面是因为睡的晚过后,没敢凌晨三四点开灯看书,打扰太太清梦。 另一方面,是作者言简意赅,能在一本小书里面塞下海量内容。所以我才读的慢,但同时我也觉得买这本书很赚。 法律判决关乎事实...
本来是抱着看侦探小说的心 结果看了三个集律政媒体公众舆论心理为一体的案例纪实 档案式的叙事风格和篇章推进 纪录了往往破案后的后续事件发展 才是法律进步完善的推动力
评分精彩!
评分读完真是百感交集,深刻体会到从事法律行业的艰辛,一点疏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总的体会是德国司法体系终究是“民主的”,因此才有一而再的抗告,这给蒙受不白之冤的人以出路,但缺点是也给无理搅三分的坏人以把柄,读第一个案件时简直要气炸,那人放我朝大概就是打十顿然后枪毙,当然我并不欣赏这种类似于泄愤的姿态,只是大约“民主”和“专制”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才能得到我们能寻找到的“最不坏的法律体系”吧,毕竟我也认同,法律针对某人施加的不公构成对所有人的潜在威胁,而只有心怀愧疚的法律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
评分也许完善的司法会催生司法流氓,也算是高端的卑鄙者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突然想到之前看过,有人问我国各个行业里最厉害的人在国际上大概是个什么水平,然后有法律界人士说,大概是个优秀的德语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