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系列:白发魔女传(套装上下册)》是作家梁羽生的作品,于1957年8月5—1958年9月8日发表。叙述的是明万历四十三年凉秋,云贵总督卓仲廉卸任归故乡陕北,途经川陕边境时被劫富济贫的绿林女大盗“玉罗刹”练霓裳劫去大部分财产。随行护送的武当弟子耿绍南,因傲慢不逊被削去左手二指,以示惩戒,练霓裳自此与武当派结怨。百姓反抗政府,下属背叛上级,奸佞出卖国家,反抗与自由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广西省蒙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熟读古文,擅于对联。少年时,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抗战胜利后,人广州岭南大学,读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人香港《新晚报》担任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定居香港,任职《大公报》。从小喜看武侠小说,文史造诣颇深,涉足文坛后,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发表多篇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也曾用“陈鲁”笔名写评论中国象棋的文章。一九五四年,由于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的一场公开比武,造成香港社会的轰动,梁羽生應「新晚報」編輯之約,撰寫《龍虎鬥京華》,遂開啓武俠小說創作生涯,亦爲後世稱爲新派武俠小說之始。生前任职于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他涉猎頗廣,喜好历史,古典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还下得一手好棋,写过不少棋评。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最广,五十多年来,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从1954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他创作武侠小说35种之多。其中,《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是他的代表作,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散文作品有:《笔不花》、《笔剑书》、《笔花六照》、《名联观止》等。
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2008年11月7日晚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家长们差不多都疯狂了。 孩子三岁就上学了,钢琴和外语是小孩子的热门课,在班级里的排名很重要,一旦下降就得请家教。我们在当初上学时,嚷着书包太重,让国家减负,现在为人父母了,便全忘了辛苦,不断让孩子上进。这算不算过度教育了?你以为这是在玩网游吗?花钱买装备,...
评分如何让骡子一直前行?就是在它眼前吊根胡萝卜。读者虽然不是骡子,但梁羽生恰恰缺少让读者保持阅读注意力的胡萝卜。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想到哪写到哪,自由散漫,读得时间长了,就疲累乏味,还不得要领。 全书太平,鲜有精彩内容。大闹武当山和大战风砂堡按理说应是全书高潮,可写...
评分完全个人因素的评价。从小就爱看《白》,租来的录像,电影,电视剧都有。直到高考完的那个晚上,才一口气,看到了天亮。黎明时分,整个城市安静极了,我刚好读到最后那章,仰望星空,试图寻找书里的场景,却是徒劳的,我们这边的天空太厚实 天山那段太美了,浩瀚星空,无垠原...
评分从高一到现在看过了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侠,还有凤歌、江南、今何在等人的玄幻,发现还是最欣赏那有着最自由的灵魂的女子——玉罗刹,也就是出自梁羽生笔下的白发魔女。 我欣赏她的直爽率性、喜怒无常。她有何情绪总是当面表露,虽然会笑里藏刀。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与...
评分事实上,我好像是对这些消磨时间的东西比较有研究。金庸古龙琼瑶亦舒,乃至最近迷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昨晚看的梁羽生。今天,我来说说梁羽生。 只不过看过两本而已,但有很深的印象。这两本是《白发魔女传》和《七剑下天山》(我没看过徐克的《七剑》,好看吗?)。这大...
老说按下不表
评分嗯……男人不上进,女人就发疯
评分老说按下不表
评分读书读多了,再看武侠小说就会真觉得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与金庸先生的著作确实有差距,这点梁羽生先生也承认。
评分白发魔女传是梁羽生武侠小说制高点了,喜欢,不臃肿,竟然活灵活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