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新增了对最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并就“资本账户”和“林张之争”等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评论。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曾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和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林毅夫于1986 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林毅夫在通过这本《解读中国经济》号召中国和中国人民去做他们最不擅长和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一是等待。 中国已经羸弱了一个世纪了,中国人已经受够了贫穷,受够了被追着屁股打,受够了抬不起头的做人。中国想要重新回到鼎盛,重新成为文化的传播中心,重新受到万国景仰,怎...
评分老林是北大学生对林毅夫老师的爱称,它来源于前辈师兄们口口相传的各种典故。我2006年考进北大的时候,老林传奇中的名篇(如《夜渡台湾海峡》和《老林打架记》)已广为流传,颇有些英雄史诗的味道。 北大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学生选课有总...
评分1,第一次看林毅夫的书,从第一章起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2,回答李约瑟之谜:欧洲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科学革命的产生,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科学革命,是因为科举制度抑制了人的好奇心。 3,全书的核心思想:生产要素禀赋结构、企业自生能力、国家比较优势、渐进式改革优...
评分林毅夫先生对中国经济显然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本书叙述简洁,条理清楚,可读性很强。尤其是对改革前中国计划经济状况的描述,对我这样毫不了解情况的80后来讲,是个非常有趣的补充。书中简洁勾画了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的框架,看似混乱的“摸石头”改革实际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前进...
评分林毅夫先生对中国经济显然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本书叙述简洁,条理清楚,可读性很强。尤其是对改革前中国计划经济状况的描述,对我这样毫不了解情况的80后来讲,是个非常有趣的补充。书中简洁勾画了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的框架,看似混乱的“摸石头”改革实际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前进...
搭的框架很好,典型的经济学家逻辑,内容也不深,但很路子很正。各章都在不断强调和应用其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来解释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核心是发展中国家要依照自身的要素禀赋培植合适的产业结构,而不是忽视客观现实采用赶超战略,人为压低利率和投入原料的价格,让全社会变相补贴不具有竞争优势、无法在自由市场条件下自存的企业。一家之言,倾向明显,有些问题上也免不了曲解现实,但不能说全无道理。
评分第三遍读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言不虚也。
评分一方面,作者對前三十年的趕超戰略缺乏同情之理解,當時的國際環境、地緣政治以及社會主義運動等因素考慮太少;況且前三十年的經濟建設可能比作者想像的更重要,更具有戰略意義,在這方面還是國家領導更清醒,不能用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另一方面,作者對市場過於理想化。作者提出基於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認為中國充分利用該優勢能夠實現趕超和更平等的分配,其前提是能反映資源配置的敏感的價格體系。但這恰恰是基於完全競爭市場,而現實中並不存在,任何一經濟體的市場中都充斥著各種權力,資本的、政治的,等等。林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經濟學者之一,從該書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經濟學者的兩大弱點:一是缺乏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二是對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這個論斷太缺乏深入思考。大國這個變量有時足以顛覆一些經濟學理論。
评分1.非常富有乡土气息的一本经济学书,很记得里面什么三笑牙刷、定西村的马铃薯之类的小故事 2.一个自生能力贯穿始终 3.林老师对这个古老的国家有一种诚挚的热爱和关怀,使得一个仓促预习期中/期末的我竟有些感动
评分一方面,作者對前三十年的趕超戰略缺乏同情之理解,當時的國際環境、地緣政治以及社會主義運動等因素考慮太少;況且前三十年的經濟建設可能比作者想像的更重要,更具有戰略意義,在這方面還是國家領導更清醒,不能用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另一方面,作者對市場過於理想化。作者提出基於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認為中國充分利用該優勢能夠實現趕超和更平等的分配,其前提是能反映資源配置的敏感的價格體系。但這恰恰是基於完全競爭市場,而現實中並不存在,任何一經濟體的市場中都充斥著各種權力,資本的、政治的,等等。林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經濟學者之一,從該書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經濟學者的兩大弱點:一是缺乏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二是對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這個論斷太缺乏深入思考。大國這個變量有時足以顛覆一些經濟學理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