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 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不知是翻译还是布罗茨基风格的原因,阅读体验感不好,诗歌至上的布罗茨基谈政治时显得有点幼稚,谈其他时又总是过于夸大诗歌,可能是因为他的心中眼中世界中已被诗歌塞满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了吧,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诗歌卫道士诗歌捍卫者诗歌战士。 全书话题颇多,个人感兴趣的...
评分其实布罗茨基一点也不神,就像许多著书立说的人一样,他无非是一个思考者,表达者。如果一定要突出布罗茨基思考的特殊性,那么可能就是他的职业身份,诗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的思考的基点,诗性。 在《悲伤与理智》中(这个标题竟然是在评论赏析佛罗斯特的《家葬》),他...
评分奥登在《颂扬苦闷》中写道,艺术的最大敌人就是陈词滥调,但生活的主要风格就是单调乏味;想成为艺术家的年轻人时常会遭遇对抗标准化现实的苦闷,他们会因为时间的无穷无尽和不断重复遭遇难以治愈的忧郁症。更极端地来讲,奥登预言这类人(喜欢别出心裁的人)将来注定会厌倦他...
评分俄罗斯文学给世人的印象总是严肃深刻的,鲜有俄罗斯作家能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可能果戈里算是一个吧。俄罗斯文学里的思辨、隐喻、反思、讽刺等等都是其独特文学魅力所在。 《悲伤与理智》的作者布罗茨基虽然加入了美国籍,但是他身上俄罗斯文学风格基因是非常鲜明的。这虽然是本...
评分不知是翻译还是布罗茨基风格的原因,阅读体验感不好,诗歌至上的布罗茨基谈政治时显得有点幼稚,谈其他时又总是过于夸大诗歌,可能是因为他的心中眼中世界中已被诗歌塞满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了吧,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诗歌卫道士诗歌捍卫者诗歌战士。 全书话题颇多,个人感兴趣的...
近年来,只有读库切的评论有这样享受的感觉。布罗茨基还要更好一点。除了天赋和学识外,他有历史的大视野,也深味人间情味。
评分近年来,只有读库切的评论有这样享受的感觉。布罗茨基还要更好一点。除了天赋和学识外,他有历史的大视野,也深味人间情味。
评分近年来,只有读库切的评论有这样享受的感觉。布罗茨基还要更好一点。除了天赋和学识外,他有历史的大视野,也深味人间情味。
评分近年来,只有读库切的评论有这样享受的感觉。布罗茨基还要更好一点。除了天赋和学识外,他有历史的大视野,也深味人间情味。
评分近年来,只有读库切的评论有这样享受的感觉。布罗茨基还要更好一点。除了天赋和学识外,他有历史的大视野,也深味人间情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