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世纪

我的一个世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董竹君
出品人:
页数:61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81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董竹君
  • 传记
  • 女性
  • 自传
  • 人物传记
  • 回忆录
  • 民国
  • 我的一个世纪
  • 回忆录
  • 人生历程
  • 历史见证
  • 个人成长
  • 时代变迁
  • 家庭故事
  • 中国历史
  • 情感记忆
  • 岁月痕迹
  • 心灵旅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作者简介

董竹君(1900—1997),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在她12岁那年,迫于生计,沦为青楼卖唱女。在妓院里,董竹君认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以心相许,逃出了妓院,与夏之时结婚,并随夏之时一起来到日本。在日本,董竹君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文化。四年后,她随夏之时回到成都,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后,她成了四川省都督夫人。然而,家庭里的封闭与落后,使刚刚开始新生活的董竹君感到窒息,最终与丈夫夏之时离婚,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四川,来到上海。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闯过无数无法逾越的难关,她周旋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黄金荣、杜月笙等权贵们之间,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1949年后,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1997年的12月6日,董竹君安然去世,终年97岁。

目录信息

自序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第一章 童年的家庭生活  一 贫困  二 读书才有出路第二章 初识人世艰辛  一 借贷无门  二 我的新年第三章 迫入青楼  一 只有这条出路  二 顶用别人的姓名  三 卖唱生涯  四 孟阿姨谈底层女人惨事第四章 新见闻  一 爱听国事  二 观察来客  三 夏之时简述身世第五章 梦寻出路  一 苦恼  二 怕玷污,求归宿  三 犹豫  四 我也喜欢他了逃出火坑第六章 求学日本  一 逃跑  二 结婚  三 在日本读书时  四 当年我眼里的日本第七章 国事如斯  一 国内外形势  二 扩大了革命视野第八章 从日本去四川  一 师友饯行  二 听双亲叙别情  三 到达四川重庆  四 在重庆打抱不平  五 丫头叙述夏家情况在封建大家庭中第九章 如此老家  一 回家准备  二 轿夫如牛马  三 拜见家人  四 丈夫的职位  五 复杂而沉重的生活  六 再次婚礼第十章 四川局势与家庭状况   一 丈夫失兵权·川局的紊乱  二 幸福的幻想·东胜街住宅  三 一副重担在一身  四 将军街住宅  五 使女骊琼的遭遇第十一章 夫妇思想对立  一 “五四”运动启发了我  二 丈夫意志消沉·戴季陶投长江得救  三 裂痕日深第十二章 我还想齐家立业  一 官场太太谈官场  二 办女子织袜厂与黄包车公司  三 四川春节的耍龙灯脱离深渊第十三章 出走  一 苦劝丈夫  二 国内形势概述  三 丈夫携侄东下  四 营救文兴哲脱险  五 川局紊乱、暂时离川第十四章 决裂  一 忍无可忍  二 分居  三 在沪正式离婚摒弃荣华甘自奋斗第十五章 困境  一 进当铺  二 紧跟真理走  三 上海的“打花会”  四 上海的“”号总会  五 上海的鸦片烟馆第十六章 创办群益纱管工厂  一 苦筹资本  二 艰辛经营  三 在“九·一八”事件时  四 在“一·二八”事件时第十七章 上海监狱内外 一 被捕 二 赴杭州避风 三 火车开了,急哑琼女 四 对女儿教育点滴第十八章 山穷水尽  一 遇翻戏党  二 失业、母亡、债逼、父病第十九章 绝路逢生  一 继续奋斗  二 信心百倍岁月苦度  三 父亲逝世义士临门风雨中创业第二十章 锦江川菜馆诞生  一 创办动机和目的  二 “锦江”命名与店徽  三 “锦江”开幕   四 扩大发展  五 装修设计、室内布置  六 菜肴改革、菜价  七 培训人员与检查工作  八 职工福利  九 一张A字执照  十 治病第二十一章 分设锦江茶室  一 动机、装修布置  二 女招待员  三 “锦江”的社会影响第二十二章 遭波折、遇名人  一 执照问题  二 厨师问题  三 杨虎来锦江·田淑君  四 当时的局势  五 局票、胡琴  六 红人郑毓秀  七 可气、可笑的诬蔑  八 房东敲竹杠  九 忆刘良律师  十 艰苦挣持  十一 两颗炸弹  十二 突然的一件事第二十三章 革命活动  一 资助、掩护  二 捐献抗日前线  三 独资创办《上海妇女》杂志  四 支援、启发  五 女作家白薇的两三事第二十四章 在敌伪时期的上海  一 汉奸潘三省  二 被迫离沪战火中飘泊异国第二十五章 流亡菲律宾  一 到达马尼拉:  二 美丽的菲律宾  三 当年我所知的菲人和华侨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二三事第二十六章 战火笼罩菲律宾  一 日军侵占马尼拉:  二 我母女逃难  三 困菲日子里第二十七章 一个机会返国  一 乘所谓难民船离菲  二 在苏门答腊险遭鱼吞  三 困在日本九州  四 险渡朝鲜海峡  五 朝鲜——东北——天津  六 南京——上海  七 琼、瑗女归国叙别情  八 唯一的团圆照 九 空军送狗  十 德国犹太人由菲回国之后第二十八章 整顿两店  一 代理人的贪污  二 五子登科·房东的麻烦  三 交易所的滋味  四 锦江险遭金圆券的吞没  五 所谓“应变费”第二十九章 回国后的地下工作  一 和杨虎的一次谈话  二 送青年参加新四军  三 启发林有泉医生  四 虎口救出革命同志第三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地下工作  一 营救儿子大明回家  二 独资创办永业印刷所、协森印刷局  三 田云樵、张执一同志先后到沪  四 租房掩护工作与革命同志  五 邓大姐的关怀、鼓励  六 增资开办美文印刷厂  七 上海发电厂“索夫团”事件  八 独资开办美化纸品厂  九 印《告上海市市民书》   十 合资开办锦华进出口公司  十一 设台湾锦华分公司  十二 营救任百尊同志脱险  十三 “美文”、“锦华”先后停业  十四 投资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及美化服装公司  十五 营救孟秋江、谢雪红同志脱险  十六 策反工作点滴全国解放前后第三十一章 迎来了解放  一 黎明之前  二 上海解放  三 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  四 劳资纠纷  五 任职  六 夏述禹来信  七 百思不解的诬告  八 两店奉公,扩为锦江饭店  九 突然被排挤  十 割断锦江前身历史·上海市委的三条决议第三十二章 到北京看看  一 周总理、邓大姐招宴  二 杨虎离婚、复婚  三 杨虎自投罗网  四 迁居北京  五 上海招商局陈天骏先生  六 上海商务印书馆黄警顽先生牢狱五年话沧桑第三十三章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一 运动前夕  二 一封上海来信  三 上海红卫兵起来了  四 在上海的遭遇  五 仓皇返京第三十四章 回到北京  一 回到家中  二 骇人听闻的消息  三 避居和平里  四 大祸临头  五 被押去公安部第三十五章 秦城监狱四个月   一 秦城监狱的“号子”里  二 隔离审查罪何来?  三 残暴逼供  四 暖情一丝重泰山第三十六章 功德林监狱九个月   一 功德林印象  二 笑寒无薪火  三 梦寻自慰  四 狱中新友第三十七章 “半步桥”监狱四年  一 押往“半步桥”监狱  二 新“号子”与大演习  三 频繁换“号子”  四 我的七十岁生日  五 学习、劳动、难友情第三十八章 又悲又喜  一 泪贺我国入联合国  二 忧国事——大哭  三 出了什么事  四 悲喜交集  五 回家监外就医  六 家人受害友人受株连  七 正式释放、平反结论  八 难以理解的政治学习  九 美国和平战士历尽忧患祖国重光第三十九章 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一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  二 七件大事.  三 “四五”运动大悲剧  四 大快人心第四十章 春回大地  一 鼓舞人心的大游行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出席公审“四人帮”  四 见锦江新老职工有感  五 赴美探亲  六 祝贺国庆三十五周年  七 有意义的音乐会吃手板心里煎的鱼第四十一章 兴奋的眼泪  一 国琼钢琴演奏成功  二 国琼在四川学琴情况  三 普希金音乐会国琼钢琴伴奏  四 国琼解放前参加开封市救灾音乐会  五 我的第三、第四代孩子们  六 国璋贺年片中的附言尾声第四十二章 感想  一 哀悼邓颖超大姐  二 诗六首  三 接受“东方时空”采访  四 结束语后记附录送董竹君远行范用 我和董竹君女士一起经历的狱中生活川边爱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08年,在董竹君老人去世后的第10年,三联书店再次出版了她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作为10年前的修订版,新版本紫粉色的封面仿佛雾气弥漫,远景是她少女时代的清秀,近处是年老时的从容,两张照片姿态几乎相同,她把双手轻握放在身前,而前后的错落感,宛若书中的女子正从...

评分

很适合作为学习阅读传记的材料,需要批判性分析,需要结合其它史料读。老太太很懂政治,不过堂皇的语言背后还是流露出自己的一些真情实感。她是个超我和道德感非常强的人,所以也难怪书里她一辈子做的几乎全都是正确的事和不得已的事,一方面她确实不简单做了很多好事,另一方...  

评分

辛亥,木木然已至百年。 怎样的百年。各自解读。因为无一甚解,总觉尴尬二字。 一个小小的插曲。 之前,有个很肤浅的假设,总觉得传记作品有的选的情况下,一定优先自传本。毕竟少了中间人,多了直接的感受。就是回忆有误,也是本人的一部分。 但是自从上一本梅兰芳,对本...  

评分

董在wg坐牢的时候,没事就回想各种美食打发时间,回锅肉香酥鸭神马的,真是实实在在的职业优势啊。 突然有些理解古代法家提出法、术、势。混乱无道的年代,变动是主题,“势”的变化最诡异,不得不叫人放弃信仰。台上光鲜的人,一旦失“势”,也就一介凡人。“势”关联着“时...  

评分

如果她不那么美丽,就不会在做清倌人的时候收到万般的宠爱,书里面这么说:”当时我因为极受客人的欢迎,所以妈妈对她也算包容,其他一些姑娘就不免要受老鸨的责骂奚落甚至吃些皮肉之苦。” 因为在被卖进场前又读了些书,所以骨子里有些傲气。在客人们看来这个漂亮女孩有些独到...  

用户评价

评分

水瓶娘惹不起啊。记忆力。多变。敏感。我和孃孃离开后一直保存着,现在应该物归原主了。我心想馄饨摊天天来。我难得吃上一次。还受指责。心里颇感苦恼。

评分

可读性极差,大量篇幅写她如何为革命作贡献,如何引导他人走上革命道路,固然没有忘记帮助过她的人,可她给予他人的点滴也不忘一再强调,称赞她的报导也全部照抄,如果不是看过他人为她写的文字,恐怕只能将她看成一个普通的爱絮叨的老太。

评分

这本书是董竹君家人赠给北大图书馆的。川菜啊川菜~~

评分

喜欢这个人

评分

#女中豪杰,德才貌俱佳,真百年一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