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解放軍齣版社
作者:[德]庫特·馮·蒂佩爾斯基希
出品人:
頁數:679
译者:賴銘傳
出版時間:2014-1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656748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二戰
  • 二戰史
  • 軍事
  • 德國
  • 世界史
  • WarII
  • 待購
  • 曆史
  • 戰爭
  • 二戰
  • 軍事
  • 歐洲
  • 太平洋戰爭
  • 戰爭史
  • 曆史書籍
  • 傳記
  • 紀實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套裝上下冊)》填補瞭我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空白,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未齣版過德國人、更不用說德國高級將領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不過,該書中文版的問世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它被發現並被翻譯成中文,與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加強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研究有很大關係。

該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具有很大參考價值。這是因為:一方麵,它的作者是發動戰爭的法西斯德軍的高級將領,書中反映的觀點很值得注意。另一方麵,該書提供瞭大量資料,特彆是提供瞭大量當時鮮為人知的檔案材料。對於德軍東、西兩綫作戰情況,寫得尤其詳盡,因而成為研究和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重要參考材料。

第二,作者相當深刻地敘述瞭各國特彆是各大國的政治、外交活動及彼此之間的博弈,披露瞭一些國傢為謀取本國利益采取一切手段,包括互相利用、倚強淩弱、背信棄義、趁火打劫直至悍然入侵的事實。作者還從

第三,對德軍參加的東綫和西綫各戰區的軍事行動,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和分析。德國被迫進行兩綫作戰,作者先後擔任陸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長和在東西綫指揮作戰的經曆,以及諸多高級將領和戰場指揮官給予的幫助,為作者“按德國觀點對所有戰區的軍事行動進程進行闡述”提供瞭有利條件。這樣,該書就比國外一些有意忽略甚至完全不涉及東綫或西綫戰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記述得更加完整。

第四,在寫法上側重於軍事,體現瞭作者高級將領身份的特點。書中記述瞭德軍從橫掃歐洲大陸的不可一世到兵敗如山倒的衰微破敗過程,對各次戰事中交戰雙方的作戰準備、戰略戰役企圖、作戰過程著墨甚多,分析頗細,敘述內行,有些見解不失客觀而精闢,顯示作者有較高的戰略戰役素養。這一長處是一般研究人員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尤其是早期同類著作很難具備的。

第五,該書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觀點和傾嚮。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套裝上下冊)》,不能忘記作者的納粹世界觀和立場。書中把曆史發展規律說成偶然現象,把發動戰爭和德國戰敗的責任都推給希特勒,同時竭力為軍方開脫,為德軍的暴行辯解,對法西斯德軍進行美化。該書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基本上沒有述及。

著者簡介

庫特·馮·蒂佩爾斯基希(1891-1957).納粹德國陸軍上將。1910年參加德軍,1928年進入陸軍情報部門服役,1938年晉升為將軍,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長。1940年獲得鐵十字勛章。1942年被調離陸軍總參謀部,改任步兵第30師師長。斯大林格勒會戰期問,任意大利第8集團軍顧問。1943年任陸軍第12軍軍長。1944年任第4集團軍司令,同年被調到西部戰區,先後在洛林、意大利指揮集團軍。1945年4月德同即將戰敗時,奉命指揮第21集團軍並曾代理保衛首都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不久嚮英美軍投降。戰後曾被列入紐倫堡市判戰犯名單,但隨即受到赦免。1951年寫成本書。

賴銘傳,福建省永定縣人。國防大學原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軍事學教授。曾任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和軍事科學翻譯委員會副主任、顧問。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戰略問題、蘇聯和俄羅斯問題、軍隊建設理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

圖書目錄

上冊
譯者的話
作者的話
第一章 戰前事件和戰爭爆發
1.走嚮戰爭
2.1939年的德國武裝力量
3.1939年德國的敵人
第二章 德國在歐洲勢力範圍的擴大
1.波蘭戰局
2.西綫的陣地戰
3.1939年鼕季對英國的海戰和空戰
4.蘇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行動
5.占領挪威和丹麥
第三章 德軍在西綫的勝利
1.法國內部動蕩加劇
2.雙方的計劃和兵力
3.戰略突然性的勝利
4.法國會戰
第四章 勢均力敵的戰爭
1.膽怯的開端
2.德軍在不列顛群島登陸問題
3.不列顛之戰
4.東方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
5.意大利在地中海和東非進行的戰爭
6.軸心國的政治空想及漏洞百齣的戰略
7.意大利在希臘的冒險
8.軍事政治總結
9.爭奪意大利殖民地的鬥爭
10.德軍在巴爾乾的行動
11.大西洋爭奪戰爆發(1940年6月至1941年7月)
第五章 德國進攻蘇聯
1.軍事和政治準備?
2.紅軍
3.戰爭爆發
4.邊境戰鬥
5.爭奪“斯大林防綫”之戰
6.最高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首次嚴重分歧基輔交戰
7.德軍全綫新進攻
8.俄軍1941年鼕季反攻
第六章 戰爭發展成世界大戰
1.日本人在遠東的進攻
2.英軍1941年鼕季在利比亞的進攻
3.德軍在俄國再度奪取主動權
4.隆美爾挺進阿萊曼
5.大西洋爭奪戰的頂點
……
下冊
附錄 俄譯本前言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比较详尽的描述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战~ 在苏德战争中,对中央集团军群大加赞赏,多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对北方与南方集团军似有不满之意. 跟曼施坦因元帅一样,对于希特勒的静态战争观念大加批评,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让德国高级将领苦不堪言~ 二战前,苏联差点加...

評分

比较详尽的描述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战~ 在苏德战争中,对中央集团军群大加赞赏,多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对北方与南方集团军似有不满之意. 跟曼施坦因元帅一样,对于希特勒的静态战争观念大加批评,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让德国高级将领苦不堪言~ 二战前,苏联差点加...

評分

比较详尽的描述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战~ 在苏德战争中,对中央集团军群大加赞赏,多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对北方与南方集团军似有不满之意. 跟曼施坦因元帅一样,对于希特勒的静态战争观念大加批评,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让德国高级将领苦不堪言~ 二战前,苏联差点加...

評分

比较详尽的描述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战~ 在苏德战争中,对中央集团军群大加赞赏,多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对北方与南方集团军似有不满之意. 跟曼施坦因元帅一样,对于希特勒的静态战争观念大加批评,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让德国高级将领苦不堪言~ 二战前,苏联差点加...

評分

比较详尽的描述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战~ 在苏德战争中,对中央集团军群大加赞赏,多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对北方与南方集团军似有不满之意. 跟曼施坦因元帅一样,对于希特勒的静态战争观念大加批评,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让德国高级将领苦不堪言~ 二战前,苏联差点加...

用戶評價

评分

專傢眼中得二戰- 比較詳盡的描述瞭從波蘭戰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戰~ 對歐洲戰場描述尤其詳細~ 對各次戰役常見精彩描述~ 對東綫戰事,對中央集團軍群大加贊賞,對北方與南方集團軍似有批評之意(博剋元帥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均是次要角色,在對蘇聯戰爭成為主角)跟曼施坦因元帥一樣,對於希特勒的靜態戰爭觀念大加批評~ 作者同時認為,當時希特勒並不希望 日本 夾攻蘇聯,而是希望日本進攻新加坡以削弱英國,認為德國一傢即可搞定蘇聯~ 到瞭1942年之後,德國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尤其是石油,有時竟要用牛來拖著汽車以節省汽油~ 本書對中國戰場幾無提及,僅提到盟國為瞭在西南通過空運以及修路來支援中國以拖住日軍~

评分

戰後初期德國將領對二戰的看法與反思,在今天看來某些論斷值得商榷。

评分

其實是讀的第一部外國人寫的二戰史,把新版又買瞭看瞭一遍。基調是:德國軍人很優秀,都怪希特勒無能!時代印跡很重。

评分

專傢眼中得二戰- 比較詳盡的描述瞭從波蘭戰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戰~ 對歐洲戰場描述尤其詳細~ 對各次戰役常見精彩描述~ 對東綫戰事,對中央集團軍群大加贊賞,對北方與南方集團軍似有批評之意(博剋元帥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均是次要角色,在對蘇聯戰爭成為主角)跟曼施坦因元帥一樣,對於希特勒的靜態戰爭觀念大加批評~ 作者同時認為,當時希特勒並不希望 日本 夾攻蘇聯,而是希望日本進攻新加坡以削弱英國,認為德國一傢即可搞定蘇聯~ 到瞭1942年之後,德國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尤其是石油,有時竟要用牛來拖著汽車以節省汽油~ 本書對中國戰場幾無提及,僅提到盟國為瞭在西南通過空運以及修路來支援中國以拖住日軍~

评分

專傢眼中得二戰- 比較詳盡的描述瞭從波蘭戰役一直到日本投降的二戰~ 對歐洲戰場描述尤其詳細~ 對各次戰役常見精彩描述~ 對東綫戰事,對中央集團軍群大加贊賞,對北方與南方集團軍似有批評之意(博剋元帥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均是次要角色,在對蘇聯戰爭成為主角)跟曼施坦因元帥一樣,對於希特勒的靜態戰爭觀念大加批評~ 作者同時認為,當時希特勒並不希望 日本 夾攻蘇聯,而是希望日本進攻新加坡以削弱英國,認為德國一傢即可搞定蘇聯~ 到瞭1942年之後,德國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尤其是石油,有時竟要用牛來拖著汽車以節省汽油~ 本書對中國戰場幾無提及,僅提到盟國為瞭在西南通過空運以及修路來支援中國以拖住日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