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越》是作者走访百国后的第三本思考型著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领域的超越。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许多方面不久将超越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通过继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无疑是中国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超越。此外,作者还从“文明型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话语对西方话语的超越,解释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论证了中国许多做法的深层次的合理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年文明而没有中断的伟大国家,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而自现代以来,中国迅速“赶超”西方的背后是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总体成功,这种成功源于对中华文明底蕴的把握、对中国红色传统的承袭,以及对国际有益经验的借鉴。中国正带着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中国人百年奋斗的目标,重返世界之巅。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主要著作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等。
《中国震撼》与《中国触动》出版后广受欢迎,先后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办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文化类)”、“第十二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书目”、“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图书”等多项荣誉。
与其说对国家的不自信,不如说对执政党的不自信。“不自信”是一种自然表现,反应的是自身的不足。(张教授的言下之意是中国现在已经很棒不错了,所以中国人的不自信比较奇怪,应该平视西方和美国。) 现在的情况是要人为产生“民族自豪感” “大国心态” ”自信心“等 可是...
评分以前就看过这老头的演讲视频,觉得他的观点很提气、演讲风格也随和幽默。后来看了《中国超越》才知道作者就是原来的演讲老头。再后来,看到网上有很多骂他和批评他的话,内心充满不解。。。 话从前段时间两个学生关于杭州南京孰优孰劣的撕逼,撕的甚是精彩但也难有结...
评分这本书是作者中国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将这三本书综合起来看其实是可以合成一本的,因为里面的论据基本一样,最后一本里面有一点新的论据。这里说的换一个角度看中国,是指不是在西方的定义和理论逻辑下来看待中国发展,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来述说...
评分与其说对国家的不自信,不如说对执政党的不自信。“不自信”是一种自然表现,反应的是自身的不足。(张教授的言下之意是中国现在已经很棒不错了,所以中国人的不自信比较奇怪,应该平视西方和美国。) 现在的情况是要人为产生“民族自豪感” “大国心态” ”自信心“等 可是...
评分终于到了张维为的“中国发展三部曲”之三《中国超越》,副标题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在前面成功KO掉印度,东亚,东欧,非洲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后,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终极大BOSS美国,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领域一番砍杀较量后,...
1)我党应该有自信。2)发展是一场长跑。3)民众认知决定政府地位:在西方,政府是看门狗;在中国,政府是父母。4)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一是如何持续满足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二是如何平衡所谓君权、相权和民权?5)此书是我党所谓“讲好中国故事”之典范。但如果读过作者前两本书,可不再精读。
评分讲好的地方长篇大论,讲不好的地方一句话带过,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同时重复的论调太多,一本书大概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反复嚼那几个观点,一开始看觉得有点道理,到最后觉得为了支持观点,反而引用了一些无法说服我的例子,适得其反。西方超越中国的四个观点也显得有些生搬硬套,工业革命都没有提及,基本不算中立的观点了,太过偏颇。
评分1)我党应该有自信。2)发展是一场长跑。3)民众认知决定政府地位:在西方,政府是看门狗;在中国,政府是父母。4)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一是如何持续满足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二是如何平衡所谓君权、相权和民权?5)此书是我党所谓“讲好中国故事”之典范。但如果读过作者前两本书,可不再精读。
评分马原指定读物。
评分一口气看完了张教授的中国三部曲,写的很好。教授并没有一味夸大中国的成就,只是希望,人们在对待事物时,不要再用以前的思维方式,认为中国的都不行,国外的好。要人们正视我们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只有用一种平视的态度去对比中西方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前进。使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更强大。诚然,我们的国家还有诸多不足,所以,还需要我辈不断努力。希望与诸君共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