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观念》被西方哲学界盛誉为“英国人对现代历史哲学的唯一贡献”。柯林伍德反对19世纪以来历史朝自然科学看齐的倾向,主张历史就是思想史,历史的对象就是思想;他指出,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
R·G·柯林伍德(H.G.Collingwood):1889-1943年。英国20世纪哲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生卒于英国兰开郡的科尼斯顿。1908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即在该校任教。一战时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重返学术领域。早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在纯哲学方面,后转入历史哲学。1935至1941年在牛律大学讲授哲学与罗马史。他的思想对20世纪西方的历史理论以及艺术理论有较大影响。
<历史的观念>我感觉是一本纯理念的书,没有一定的耐心是没有办法攻克它的.里面的内容很多是我所看不懂的,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性知识的人来阅读.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唯一的认识就是书告诉我们,哲学是反思的,所以历史也是反思的,我不怎么会读这本书,但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 评分开始这本书之前,我对历史的认识,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 此外,我想要从历史中知道的问题是——对于生命,对于信仰应该怎样思考,我的性格中,认为从过去的思想中给我指导是对的,这一点可以确定,不会改变,因为过去的伟大人物坚强的在他们的思想之上完成了一生。 而这本书提...
评分我十分赞同科林伍德的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确,历史的对象就是思想,历史是严谨而严肃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章着彩于古代文明古国的思想,作者对于”历史的观念“这个话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他力图将历史和哲学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历史研...
从前言部分就开始读不通。最后找到商务的版本一对照,这个版本竟然把很多结论性的句子全刷刷刷删掉了。翻译请切腹。
评分垃圾的翻译。错别字多,我忍了,专业性的说不清我也认了,问题是你连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都捋不顺吗?看的我心头无名火起,终于在我看了一半左右时扔下了。
评分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读的很痛苦
评分不愧是大历史哲学家。恨文风晦涩,论证有一种英式散文的风格,感觉译的时候或许能更简明一些(当然也是我水平不够,要反复读,不知道新出增订版有何变化)。柯氏似乎一直在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论证历史学自足于自然科学的地位展开(这应该与他所处的时代学科发展及人们对自我认识的程度有关),更多是分析式,而非如之前习见哲学著作中思辨式的论述。对克罗齐的分析很好,对希腊等中世纪以前的史学梳理部分并没有看太懂,只是知其大概。用心读的只是第五章后论部分,一切历史都是心灵(沟通的)史,与今日探讨的历史与记忆,经验的重建,思维创造的自由等命题可谓遥相呼应,一脉相承。不知道为什么,读柯氏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比对论证的部分时,总要想起马克思年青时自创,老年后又舍弃了“类本质”一词。
评分该看其他翻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