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读完此书深感惆怅,依然只为金瓶梅。 相比于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而言,两本评书可以作互补相看,虽难免有一些人物、情节评论的重叠,但切入角度新颖而深刻。《金瓶梅》的声色自不必说,然为了引出虚无这个概念,作者在卷一从《金瓶梅》的创作年代入手,阐述了其时代背景...
评分近来不少作家都开始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服务于其写作),前有刘心武的《红楼梦》研究,最近则有格非的这部《雪隐鹭鸶》,也许是在西方的语境里浸淫已久,深感古典文学强大的借鉴意义。其实一个作家该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如诗人西川曾言印度、东欧的东西现在对...
评分这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金瓶梅中明代社会的法律和经济关系,熟悉明史的人会觉得讲得不深。第二部分社会变革下思想史的发展变迁,金瓶梅和阳明心学的关系,金瓶梅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对照,从萨德一直展开到尼采,把金瓶梅放到了全球舞台上去评判,个人感觉这是此书中画风最为...
评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概括是“差序格局”。整个社会是基于血缘形成的一种同心圆结构,每个人都应该在各个圆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金瓶梅》的世界与此完全不同。西门庆家大业大,但是他和妻妾、仆从几乎没有血缘关系,他既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唯一的女...
评分这书一半本给我感觉不是写金瓶梅,是借着金瓶梅抒发作者自己对“四五百年前即已发端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转折”的见解。但格非既不是社科学者,又非精通明史科班出身的史学家,题目拉得大,架子搭得高,又有什么用呢?写金瓶梅里的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当然是好题目,但不该是这种泛泛...
非常出色的本科读书笔记
评分从整个晚明政经法律思想风俗大格局入手,以小说见出时代之变迁,细读文本的功夫可佩,时时新意迭出。其论世之语往往可烛照当下。格局过大也会导致面面俱到,难以深入。
评分自《博尔赫斯的面孔》之后,再一次对格非的文学评论研究失望。有洞见,但不多,时常觉得分析流于表面,不能提供更深入的视角。我觉得他的这方面成就其实一般。
评分总体不错,后1/3文本分析蛮有趣的,中间有些太发散了,东拉西扯的中西方文化对比,明朝历史典章制度有点鸡肋。
评分先睹为快。近年难得的用心之作,编辑和装帧补了一星。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法律与经济,是将小说放置在社会史的背景中,文史互证。第二部分谈思想与道德,是将小说放置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并与红楼对比。这两部分时有新意。第三部分是文本细读,谈修辞与叙述,格非作家出身,于此最有心得。金瓶梅研究博大精深,本书有吸纳,有创新。引入萨德等西方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别开生面。不过,貌似格非老师对于十八世纪法国地下文学看的还是不够多,其中哲学与色情混杂的特质,市民社会与启蒙的实质,正该好好比较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