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我时常会想,有件事情注定遗憾,《金瓶梅》大概永远都不会被真正地影视化。对于这样一部充满原罪的才子之书而言,被曲解、猎奇、小视,就是它的宿命。当然,如果去检索资源,与《金瓶梅》相关的影视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是攫取情色片羽,敷衍成刺激感官的回章断简,而大众...
评分妙。 酒色财气肌肤相亲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外的另一种美,真实粗鄙,可恨可爱。见过太多人对《金瓶梅》高下迥异的评判,扯到日神酒神人格什么的,似乎远了些,不过我真心觉着那些破口大骂淫书的白莲花大可不必:没研读过,就没资格发声;研读过,淫者见淫,风月宝鉴照哪一面,...
评分这书一半本给我感觉不是写金瓶梅,是借着金瓶梅抒发作者自己对“四五百年前即已发端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转折”的见解。但格非既不是社科学者,又非精通明史科班出身的史学家,题目拉得大,架子搭得高,又有什么用呢?写金瓶梅里的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当然是好题目,但不该是这种泛泛...
评分这书一半本给我感觉不是写金瓶梅,是借着金瓶梅抒发作者自己对“四五百年前即已发端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转折”的见解。但格非既不是社科学者,又非精通明史科班出身的史学家,题目拉得大,架子搭得高,又有什么用呢?写金瓶梅里的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当然是好题目,但不该是这种泛泛...
评分格非老师写的很匠气。 金瓶梅在我看来,是一部草莽书,为何?因为话语求真,生动活泼,甚少有文人过饰的感觉。但是呢,它又是一部文人书,究竟是凡夫看过去,俚俗的存在心里,悲悯的却忘在脑后,没有点儿读书量很难觉出他好来。 总之读过之后,市井生活里人情世态生动浮潜,...
总体不错,后1/3文本分析蛮有趣的,中间有些太发散了,东拉西扯的中西方文化对比,明朝历史典章制度有点鸡肋。
评分有幸在上海图书节的时候买到签名本。很值得一读。视角广阔,内容翔实,观点独到。
评分格非说《金瓶梅》是“第一部全景式、多层次描绘社会人情及现实状况的旷世之作”,它透过色欲展现世情人伦,透过世情来写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经济、商业、道德、法律、官场及种种世态。格非将其放置于晚明文化背景中,揭示《金瓶梅》纵情声色、吏治腐败、人伦败亡的污浊,以及这背后的激愤、悲悯与空无。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对词话本绣像本的异同、对人物塑造的解读极尽幽微。
评分“陆沉的同时,禅机亦现”
评分先睹为快。近年难得的用心之作,编辑和装帧补了一星。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法律与经济,是将小说放置在社会史的背景中,文史互证。第二部分谈思想与道德,是将小说放置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并与红楼对比。这两部分时有新意。第三部分是文本细读,谈修辞与叙述,格非作家出身,于此最有心得。金瓶梅研究博大精深,本书有吸纳,有创新。引入萨德等西方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别开生面。不过,貌似格非老师对于十八世纪法国地下文学看的还是不够多,其中哲学与色情混杂的特质,市民社会与启蒙的实质,正该好好比较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