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共和

文学的共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大先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4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243787
丛书系列: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图书标签:
  • 刘大先
  • 现代文学
  • 民族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化研究
  • 文学
  • M
  • B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谈
  • 文学批评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现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人文社科
  • 学术著作
  • 文学理论
  • 文化批评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多元族群文学的历史遗产与发展现实,显示了重新估量“文学”、正典标准、批评律则、美学风格的可能性。作为“人民共和”(政治协商、历史公正、民主平等、主体承认)的产物,“文学共和”(价值的共存、情感的共在、文化的共生、文类的共荣、认同的共有、趣味的共享)通过敞亮“不同”的文学,而最终达致“和”的风貌,是对“和而不同”传统理念的再诠释。本书以史、论、文本、影像、田野五个部分的立体结构,全面呈现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的学术脉络,探讨全球史与新媒体语境中的文学人类学、区域政治、地方知识、性别意识、身份认同、文化遗产、社会记忆、影像表述、仪式书写和文学生活。尝试通过“文学共和”的本土批评创造,丰富中国文学话语的多样性存在,希冀它生发出来的理念可以扩展与推衍为其他学科可以参考的精神资源。

作者简介

刘大先,1978年生于安徽六安,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曾获得中国作协2012民族文学年度评论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人民文学》《南方文坛》“2013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出版有《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无情世界的感情:电影记忆》《时光的木乃伊:影像笔记》《本土的张力——比较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主编)、《陈查理传奇》(译著)。

目录信息

丛书总序 吴义勤
代序:批评五题
1. 规则改变
2. 批评的感受力与判断力
3. 知识等级、民族文化与文学教育问题
4. 文学的祛魅与返魅
5. 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批评

现代民族转型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
革命中国和声与少数民族“人民”话语
新启蒙时代的各民族文学:多元化与现代性
从差异性到再融合:后社会主义时代的各民族文学
新媒体时代的多民族文学——从格萨尔王谈起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之检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
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全球语境——兼及多元性与共同价值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问题
“西部文学”的发现与敞亮
文本
何谓文学人类学写作——潘年英论
民族文学的想象空间——吴岩论
新女性维度——叶梅论
血色浪漫的满洲——朱春雨论
当我们谈论少数民族文学,我们在谈什么——读五卷本《2011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选》
影像
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电影
文化遗产与新经济时代的少数民族电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西藏表述
田野
新疆:文化安全与国家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意——广西田阳敢壮山的神话重塑与文化创意
民间现场四章
1、从剽牛盟誓到澜沧展演
2、我们时代的新美学
3、大地上的文化英雄
4、故事的灵魂不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得充分展现,然而正是国家文化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造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学才能以“借腹怀胎...

评分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得充分展现,然而正是国家文化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造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学才能以“借腹怀胎...

评分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得充分展现,然而正是国家文化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造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学才能以“借腹怀胎...

评分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得充分展现,然而正是国家文化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造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学才能以“借腹怀胎...

评分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得充分展现,然而正是国家文化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造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学才能以“借腹怀胎...

用户评价

评分

嗯,不猥琐

评分

此书是作者十年学术精选集,以五个部分结构全书,所选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代表作,是一本研究多民族文学必读的书目。此书超越既有研究的窠臼,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知识格局、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上纵横开掘,说将传统陈旧的少数族裔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点也不为过。而将书名定为”文学的共和“,足以可见作者对学术的非凡追求、胆略和雄心。

评分

嗯,不猥琐

评分

说明一下:”批评五章“涉及判断力与感受力、祛魅与复魅、知识等级与文学教育;”民间现场四章“包括云南、海南、甘肃和湖北的有关仪式、舞蹈、音乐、故事的案例,与新疆和广西案例讨论的政治身份与旅游开发形成互文。这些在目录中没有体现。

评分

此书是作者十年学术精选集,以五个部分结构全书,所选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代表作,是一本研究多民族文学必读的书目。此书超越既有研究的窠臼,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知识格局、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上纵横开掘,说将传统陈旧的少数族裔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点也不为过。而将书名定为”文学的共和“,足以可见作者对学术的非凡追求、胆略和雄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