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翟强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
出版时间:2014-5-1
价格:CNY 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24753
丛书系列: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冷战史
  • 历史
  • 冷战国际史
  • 政治学
  • 学术
  • 国际政治
  • 国际关系
  • reader
  • 冷战 历史 危机 冲突 20世纪 政治 对抗 国际关系 事件 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中国的反应》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多国档案,从“国际史”的多维角度探索冷战中的中美对抗,考察中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分析了中共对美国压力的反应,揭示了国际第三方对中美互动的影响和牵制。

作者简介

翟强,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校区)历史系终身教授,“留美历史学会”前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1991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外交史、美国与东亚关系史、国际冷战史,出版《中国与越南战争, 1950—1975》、《龙、狮与鹰:1949—1958年的中英美关系》两部英文专著,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冷战史学界获得广泛好评。

目录信息

代序: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与中国
一、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学术特征
二、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冷战国际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序 言
美日同盟与毛泽东的“一边倒”决策(1947—1952)
日本在美国东亚战略中的地位
中共对美国扶日的反应
朝鲜战争和日本
中共与对日和约
结 论
美国对中苏的“楔子战略” (1948—1954)
希望中共走铁托的路
坚守离间中苏的信念
从以拉拢促分裂到以高压促分裂
结 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政策(1949—1954)
“留一只脚在门内”:英国承认新中国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两航”飞机问题
朝鲜战争
日内瓦会议
结 论
英国对朝鲜战争的反应(1950—1953)
英国和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1954—1955)
从隔阂到建交:1949—1964年的中法关系
1949—1958年的中法关系
中国领导人对戴高乐的看法
戴高乐的战略考虑
1963年富尔访华
结 论
美台对中法建交的反应(1963—1964)
美国对中法建交的反应
蒋介石对中法建交的反应
结 论
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的升级(1964—1965)
关于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的升级问题的文献评述
面对越南危局
北部湾事件
战争升级
越战升级中的中美互动
结 论
越南战争和约翰逊对华政策(1965—1966)
约翰逊政府内部的对华政策辩论
越战升级和对华政策调整
结论
周恩来和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对亚非会议的重视
周恩来在万隆的表现
周恩来的国际影响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文化渊源
周恩来和中越关系(1949—1972)
援越抗法
日内瓦会议
帮助越南战后重建
中苏分歧和中越关系
援越抗美
中美缓和与中越隔阂
结 论
中柬“特殊关系”的形成(1954—1965)
日内瓦和万隆:中柬接近的开始
从万隆到建交
中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中柬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中国给柬埔寨的安全承诺
结 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期西方冷战史研究述评
“新冷战史研究”第一波
“新冷战史研究”第二波
文化冷战史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几篇论文不错,就是有的时间太久了。

评分

几篇论文不错,就是有的时间太久了。

评分

收获不少,不过类似教材,着重事件过程梳理,不看作者简介还以为是大陆官方学者,政治立场绝对“正确”。本书内容涉及到中美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英美关系、法美关系、中越关系、中柬关系,初步了解相关事件非常够用。作者认为中美对立的主要因素是日本,不过当时制约中美问题的根本因素还是意识形态及内战时期的立场,因此不管双方有何举动,在当时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只会增加彼此的猜疑程度,这不是了解多少对方政策信息和智囊献策能够解决的,因此片面指责哪一方都是有问题的,70年代的缓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与改开后的的政策不可同日而语。与中美不同,中英法关系则更多涉及国家利益,进而能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其曲折也是一言难尽。本书虽然也讨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差异性,但没有沈志华那样的理论分析,略显深度不足。

评分

收获不少,不过类似教材,着重事件过程梳理,不看作者简介还以为是大陆官方学者,政治立场绝对“正确”。本书内容涉及到中美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英美关系、法美关系、中越关系、中柬关系,初步了解相关事件非常够用。作者认为中美对立的主要因素是日本,不过当时制约中美问题的根本因素还是意识形态及内战时期的立场,因此不管双方有何举动,在当时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只会增加彼此的猜疑程度,这不是了解多少对方政策信息和智囊献策能够解决的,因此片面指责哪一方都是有问题的,70年代的缓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与改开后的的政策不可同日而语。与中美不同,中英法关系则更多涉及国家利益,进而能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其曲折也是一言难尽。本书虽然也讨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差异性,但没有沈志华那样的理论分析,略显深度不足。

评分

几篇论文不错,就是有的时间太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