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意味

聲音的意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張桃洲
出品人:
頁數:321
译者:
出版時間:2014-3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10063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詩歌
  • 詩歌史
  • 新詩格律
  • 新詩批評
  • =i226+227=
  • =i0+i1=
  • *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
  • 聲音
  • 意味
  • 感知
  • 語言
  • 文化
  • 錶達
  • 藝術
  • 情感
  • 節奏
  • 共鳴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國詩人佛羅斯特有一句名言:“詩是翻譯中失去的部分”。

何為“失去的部分”?

有人說是詩的外部音響或腳韻,也有人說是詩的更為內在的語調或鏇律。這些看法顯示的是對詩歌格律的不同認識和態度。

在20世紀新詩發展過程中,曾齣現眾多關於格律的見解和方案,它們的理論價值,實踐效果怎樣?有哪些局限和不足?對未來新詩創作的啓示何在?本書試圖對這些疑問一一作答。

著者簡介

張桃洲,1971年生於湖北天門,2000年在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與評論、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80餘篇,齣版《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一一新詩話語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2005年)、《“個人”的神話:現時代的詩、文學與宗教》(武漢齣版社,2009年)、《語詞的探險:中國新詩的文本與現實》(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2年)等論著。

圖書目錄

導論 新詩格律問題:理論基礎與討論範圍
一 格律和“聲音”
二 格律與現代漢語的音樂性
三 新詩格律的“內在化”趨嚮
四 超越格律:新詩的深層問題
上篇 發展論
第一章 析分與整閤:20世紀新詩格律探索的非綫性梳理
一 “自然的音節”及修正
二 “現代格律詩”的議題
三 語言復歸與“漢語人文性”
第二章 《少年中國》的形式詩學一一以新詩“發生”為背景的考察
一 音律:形式意識的凸顯
二 譯介中的理論滲入
三 早期新詩壇的雜語共生
第三章 古典與現代之辨:1940年代淪陷區詩人的詩學探求
一 “沉重的獨語”的雙重資源
二 “古題新詠”與格律探索
三 “晚唐詩風”與象徵詩學
四 “純詩”:充滿張力的知性
第四章 早期“新格律詩”運動比照下的1950年代新詩形式論爭
一 新詩形式基礎的歧見
二 “現代格律詩”的內在理路
三 兩個時代之格律觀念的分野
第五章 對“古典”的挪用、轉化與重置一一當代颱灣新詩語言構造的重要維度
一 背景:關聯和承續
二 現代派:挪用的錶層與深層
三 鄉土詩:轉化中的文化認同
四 “後現代”語境裏的重置
五 結語:“古典”的焦慮?
中篇 實踐論
第六章 《新詩歌集》與1920年代新詩的聽覺訴求
一 新詩可唱不為吟
二 將新詩寫入歌譜
三 詩行與麯調的相諧
第七章 “散文性”:重解廢名的新詩觀
一 “詩的內容”與“散文的文字”
二 “亂寫”的“詩情”
三 探求“詩的思維術”
四 “散文性”:新詩本質的再認識
第八章 卞之琳格律詩學的來路和去處
一 “新月詩派”:起點的意義
二 終其一生的格律探求
三 開拓格律詩學的新境
四 “小大由之”:形式的現代感
五 格律與現代意識的張力
第九章 林庚自然詩理念的生成與意義
一 從自由詩到格律詩
二 自然詩:涵納萬物的形式
三 語言詩化與詩的新原質
四 “半逗律”和典型詩行的建立
第十章 “音調的設計”:鄭敏語言觀的多重來源
一 “語言音樂性”:雕塑品質的形成
二 語言的“無意識”與解構的蹤跡
三 西方資源與漢語性
第十一章 聆聽的眼:宋琳詩歌中的看與聽
一 漫遊與“看”的詩學
二 “韻府是記憶的舊花園”
三 “不斷地朝嚮詞根挖掘”
第十二章 王寅詩歌語調的變奏
一 音色與調式
二 語匯與姿勢
第十三章 形與質:西渡詩歌的聲音
一 詩的聲音構成
二 隱匿的悲音
三 聲音的語言實質
下篇 範疇論
第十四章 三重張力:新詩格律的語言基石
一 資源:白話與歐化
二 質地:古典與現代
三 風格:口語與書麵語
第十五章 內在鏇律:自由體新詩格律的實質
一 從“自然的音節”到“內在的韻律”
二 以“健美的糅閤”鍛造“新的抒情”
三 抒寫人性醒覺的“大音希聲”
四 結語:格律內化的價值
第十六章 新詩與民間歌謠:理論和實踐
一 歌謠徵集運動及其取嚮
二 音韻的調試與彆樣風格
三 從大眾化到民歌體
四 睏境與難題
第十七章 朗誦:新詩音韻的探測
一 書齋裏的朗誦:新詩語言的試驗
二 讀詩會:探索新詩的節奏與韻律
三 朗誦詩運動:“為朗誦而作詩”
四 餘論:朗誦的功能與意義
第十八章 新詩跨文體寫作的形式定位一一以1990年代詩歌為中心
一 語境與動因
二 碎片化時代的片斷書寫
三 反抒情或僞敘述
四 多聲部與詩意的生成
五 文體跨越的形式邊界
結語 從閉鎖到敞開:尋求可能性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以前我并没考虑过新诗格律的问题。研一的时候我给院里的同学做了个关于海子诗歌的讲座,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就说,你既然讲诗歌,就要给大家朗诵一下。后来读了张桃洲老师、许霆老师的文章,又想到当初老师给我的点评,我才开始考虑诗歌“用思想读”与“用声音读”的关系。我发...

評分

以前我并没考虑过新诗格律的问题。研一的时候我给院里的同学做了个关于海子诗歌的讲座,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就说,你既然讲诗歌,就要给大家朗诵一下。后来读了张桃洲老师、许霆老师的文章,又想到当初老师给我的点评,我才开始考虑诗歌“用思想读”与“用声音读”的关系。我发...

評分

以前我并没考虑过新诗格律的问题。研一的时候我给院里的同学做了个关于海子诗歌的讲座,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就说,你既然讲诗歌,就要给大家朗诵一下。后来读了张桃洲老师、许霆老师的文章,又想到当初老师给我的点评,我才开始考虑诗歌“用思想读”与“用声音读”的关系。我发...

評分

以前我并没考虑过新诗格律的问题。研一的时候我给院里的同学做了个关于海子诗歌的讲座,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就说,你既然讲诗歌,就要给大家朗诵一下。后来读了张桃洲老师、许霆老师的文章,又想到当初老师给我的点评,我才开始考虑诗歌“用思想读”与“用声音读”的关系。我发...

評分

以前我并没考虑过新诗格律的问题。研一的时候我给院里的同学做了个关于海子诗歌的讲座,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就说,你既然讲诗歌,就要给大家朗诵一下。后来读了张桃洲老师、许霆老师的文章,又想到当初老师给我的点评,我才开始考虑诗歌“用思想读”与“用声音读”的关系。我发...

用戶評價

评分

一旦嘗試搭建某種體係性的東西,就容易落入平常,因為體係可以“異化”“個性”。

评分

一旦嘗試搭建某種體係性的東西,就容易落入平常,因為體係可以“異化”“個性”。

评分

一旦嘗試搭建某種體係性的東西,就容易落入平常,因為體係可以“異化”“個性”。

评分

一旦嘗試搭建某種體係性的東西,就容易落入平常,因為體係可以“異化”“個性”。

评分

一旦嘗試搭建某種體係性的東西,就容易落入平常,因為體係可以“異化”“個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