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與惜彆——緻日本》是張承誌總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幾次居留日本經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瞭中國讀者渴望瞭解的一些日本曆史文化梗概;獨自的體驗裏,凝結著對天下大勢的估計。不同於往昔的名人旅日譚,也不同於當今的學者論文集,《敬重與惜彆》以良知與自省為武器,疾呼曆史的大義、國傢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華。
張承誌,原籍山東濟南,穆斯林。1948年鞦生於北京。
高中畢業後在內濛古烏珠穆沁草原插隊,放牧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曆史語言係。曆史學碩士。曾就職於中國曆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均退職,為自由作傢。
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1978年以來,曾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奬。1995 年獲首屆愛文文學奬。
此书的一些章节以前在《读书》和《天涯》上已经登过,总体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特别是了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思潮。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这个“亚细亚”概念是比较弱的。 不过对书中关于核武器的议论、关于美国的妖魔化评价、以及明显的为伊教辩护的倾向,都是我所不赞成的。...
評分我读书喜欢在夜里,半躺着,被烟茶的氤氲笼罩,独自享受夜的静谧和阅读的快乐。有少数书,比如某些晦涩的哲学或学术著作、名头响亮的世界名著,我却只有欲望而无逐章逐句阅读的勇气。有的书,阅读是需要额外的条件,心情、天气、某个朋友偶然谈起的话题等等。比如我淘来的《冯...
評分《致日本》中讴歌得有点过,这也没什么,对于“南京大屠杀”他却轻描淡写,这难道因为他是穆斯林?我对张承志突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怀疑。这令我很苦恼!
評分此书的一些章节以前在《读书》和《天涯》上已经登过,总体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特别是了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思潮。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这个“亚细亚”概念是比较弱的。 不过对书中关于核武器的议论、关于美国的妖魔化评价、以及明显的为伊教辩护的倾向,都是我所不赞成的。...
因為喜歡《黑駿馬》,我對張承誌一直是頗具好感的。然而讀瞭這本書,頗感幻滅。推薦友鄰書評《傲慢與偏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603219/,贊同其中對張的批評,不贅述。此外我還深深感覺到張身上明顯的各種烙印:時代的,宗教的,民族的,以及個人經曆帶來的好惡處處可見。很遺憾一個作傢卻不能擺脫偏狹,立論主觀、敏感,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貌似命題宏大,實則他自己價值觀混亂。自相矛盾之處比比皆是,還很容易自我感動。
评分感受到瞭張承誌的真誠
评分3.5
评分張承誌對美國的輕衊顯而易見:「啃得雞」三字即可見一斑。麵對美帝的全球霸權,作者顯然秉持一種封閉態度——一概否定,毫不留情。寫日本的散文集,竟明顯感到此種情緒,其中隱含著對東亞文化作為整體的眷戀,還是隱含著未曾提及的宗教立場?另一方麵,作者對日本(昭和之前)也非常瞭解,他對日本文學(中國相關)的見解很獨到。本書是遊記,卻多涉及曆史,而非思考觸目的人與景緻(平成日本),不知是不瞭解還是不願寫?作者很瞭解日本,因而能夠思辨平和地看待日本的右翼思想,及「亞細亞主義」等思潮。他對日本的感情非常復雜,一方麵他十分欣賞日本傳統中與古典中國類近的美(比如四十七士的行動,他就認為很有美感),另一方麵對於,對於侵略惡行,他又毫不留情地否定和批判,但對於中日近代的交惡,是惋惜多於憤怒。(首末兩章是神品.....)
评分「你是中國人,所以要證明自己。 必須感受一種透明的或有色的、禮貌的或霸氣的、有形的或隱密的----提問。這一質問滿是文化意味,中國人不能避而不答。雖然,它的暗藏之中,也包含著剔得清、與理不盡的內容。 」值得深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