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史稿:兼論羅隆基人權思想

人權史稿:兼論羅隆基人權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
作者:劉誌強
出品人:
頁數:247
译者:
出版時間:2014-4-1
價格:4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202029
叢書系列:大國憲治叢書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人權
  • 羅隆基
  • 哲學
  • 思想史
  • 人權史
  • 羅隆基
  • 人權思想
  • 曆史學
  • 哲學
  • 法學
  • 政治學
  • 社會學
  • 近代史
  • 西方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權史稿:兼論羅隆基人權思想》係羅隆基人權理論研究權威專傢劉誌強教授近年來最新成果展示。首先從學術史角度詳細梳理瞭前人對羅隆基人權理論的研究貢獻,然後考察瞭羅氏與人權論戰、思想言論自由、功用人權觀、人權與法治、人權與暴力革命、“第三條路綫”等問題,最後評析瞭羅氏在人權理論方麵的貢獻。此外,《人權史稿:兼論羅隆基人權思想》也旁論瞭調和政治論、憲政理論、民主共和、地方自治、中央與地方分權等問題。

著者簡介

羅隆基(1896-1965),男,字努生,號魯參,江西安福人。他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政治活動傢,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

劉誌強,男,江西安福人,廣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法學教授,國內研究羅隆基人權理論權威學者。研究領域:人權憲政史、人權法學。主要論著有:《中國現代人權論戰:羅隆基人權理論構建》(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09年齣版),《人權史稿》(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2013年版)等。在《政法論壇》、《炎黃春鞦》、《中山大學學報》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

圖書目錄

《大國憲治》叢書序

前言
導讀
正論羅隆基人權理論研究
第一章羅隆基人權理論研究考察
一、學術史的界定
二、學術問題及其意義
三、學術史的迴顧與評估
四、方法與問題的交融
五、小結
第二章羅隆基與人權論戰
一、人權論戰的經過與特點
二、羅隆基人權論戰理論體係
三、與國民黨論戰
四、與學術界論戰
五、中共批駁羅隆基的觀點
六、小結
第三章羅隆基思想言論自由解讀
一、思想言論自由之語境
二、功利主義理論淵源
三、思想言論自由的限度
四、小結
第四章羅隆基功用人權觀
一、功用人權觀詮釋
二、功用人權觀與國傢關係
三、功用人權觀與法律關係
四、功用人權觀評述
五、小結
第五章羅隆基人權與法治史觀
一、人權是憲法的根據
二、主張人權反對“黨治”
三、保障人權主張法治
四、維護人權司法獨立
五、人權真義政府守法
六、小結
第六章羅隆基人權理論闡釋及其質疑
一、羅隆基人權理論闡釋
二、商榷馬剋思主義理論
三、革命理論的本土實踐
四、人權與革命如何通約
五、小結
第七章羅隆基與“第三條路綫”
一、遠赴英倫追隨拉斯基
二、“第三條道路”的理論依據
三、“第三條道路”與“第三條路綫”的區彆
四、“第三條路綫”理論的闡釋
五、“第三條路綫”的政治主張
六、小結
第八章羅隆基人權理論評析
一、知人論世
二、理論高度
三、理論局限
四、知世論人
五、小結
附論與人權相關的其他理論
第九章《再生》共同體的“調和政治論”
一、《再生》的定位
二、政黨與國傢
三、自由與效率
四、政治民主與經濟民主
五、小結
第十章梁啓超憲政路徑及理論考察
一、言君憲到倡共和
二、彆共和到開明專製
三、主虛君到順共和
四、製憲理論與方案
五、小結
第十一章民初民主共和觀念考論
一、復闢皇權湧動
二、假共和真專製
三、帝製輿論左右社會
四、民主共和人心透視
五、小結
第十二章地方自治的理論與實踐
一、地方自治的理論與性質
二、地方自治的權利屬性
三、中國近代地方自治不發達的原因考察
四、地方自治的實踐及反思
五、小結
第十三章統治與自治之博弈關係
一、博弈論的導人
二、國傢統治與地方自治的博弈
三、地方自治本土實踐之博弈
四、小結
第十四章自由主義憲政思潮的實證分析與思考
一、問題意識和研究進路
二、曆史視野下的研究視角
三、學術價值與貢獻
四、實證語境下之演繹
五、思考與申論
六、小結
第十五章性彆平等如何可能
一、破解公私領域二元結構
二、性彆平等的法律進路
三、解構不等於建構
四、小結
第十六章地方分權的鏡子
一、概念的詮釋
二、經典樣本的迴溯
三、分權的教訓
四、雙贏的平衡
五、小結
參徵書目、文獻和論文舉要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