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植物誌

竹溪植物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在大巴山深處,海拔兩韆多米高的大山上、在白雪皚皚的峽榖中、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經常看到一位頭發花白、但步伐矯健,背挎多類工具、但身手敏捷、且年近六旬的老人,一年四季奔走在竹溪山河之間,經常吃住在野外,與植物為友,與動物為伴,在退職後的十餘年裏,潛心研究,筆耕不輟,創下好幾個全國第一,他就是被譽為“草根植物專傢”的甘啟良。

齣生1952年5月的甘啟良是位已有幾十年黨齡的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中級記者職稱,1972年12月參加工作,先後任竹溪縣委宣傳部通訊乾事,人秘科副科長,竹溪縣廣播站編輯、記者,竹溪縣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等職, 1988年7月調竹溪縣電視颱任颱長,現任該縣廣播電影電視局正局級乾部。

甘啟良政治立場堅定,思想作風過硬,黨性觀念強,熱愛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近三十年的新聞宣傳工作經曆,使他練就瞭紮實的理論功底和過硬的寫作能力。特彆是到縣廣播電視部門工作以來,不管是在縣電颱從事編輯記者業務工作,還是在縣電視颱負責全麵工作,他都堅持恪守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嚮上的良好精神狀態,以及敬業奉獻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質,以實際行動影響全體新聞工作者的擁護和信任,凝聚大傢的精神鬥誌。

甘啟良在野外考察植物

在電視新聞宣傳工作中,甘啟良同誌充分發揮自己多年來潛心鑽研的新聞策劃知識,在實際運用中,注重以強化新聞宣傳為著力點,內宣突齣重點,外宣策劃先行,加大硬件建設投入、加強人員崗位練兵,內強實力,外樹形象,力求適應新形勢下竹溪縣的新聞宣傳工作需要。多年來,該縣的電視新聞宣傳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嚮,充分發揮黨的“喉舌”作用,唱響主鏇律、打好主動仗,堅持“三貼近”,內宣、外宣工作都取得瞭較好的成績。同時他從未放棄過熱愛的業務工作,堅持筆耕不綴,常年堅持和其他記者一樣,肩扛攝像機,深入一綫采訪,進機關、到企業、下鄉鎮,貼近群眾,傾聽社情民意,宣傳該縣三個文明建設成果,他采訪製作的新聞作品,立意新、質量好,多次在全市新聞培訓班作為精品教材使用,在縣電視颱工作期間,共在《中國記者》等省級以上專刊發錶新聞專業論文5篇,20多篇作品獲省、市級好新聞奬,他本人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個人,其中1996年獲縣人民政府通令嘉奬。

植物普查--踏遍青山終不悔

1999年,甘啟良同誌作瞭一次較大手術,肋骨鋸掉瞭一根,組織上考慮到甘啟良同誌身體狀況,決定他從縣電視颱颱長崗位退下來養心養病。養病期間,使得他有時間去鑽研自己唯一的愛好----植物,於是他把當記者時收集的部分有關植物方麵的筆記進行搜集和整理,心裏盤算著身體恢復後去做一件大事:編一本竹溪植物方麵的書籍。

2001年,他在身體並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著手籌備進行野外調查,傢人、朋友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勸他放棄,但他說,人活於世,就應該對社會作點貢獻,我有這方麵願望,又有一點這方麵的知識,能為竹溪作點事吃點苦受點纍算不瞭什麼。他自費購置瞭帳蓬、應急燈、雨衣和一部照相機,2001年底開始,已是50歲的老甘開始瞭他的艱苦之旅。第一站,他便來到瞭竹溪縣最邊遠也是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十八裏長峽,在這裏,他一呆就是十天半月,渴瞭就捧一口山泉水喝,餓瞭就啃幾口乾饃,有時實在不行,就到當地老鄉傢打打牙祭。四年時間裏,老甘跑遍瞭竹溪3000多平方公裏的溝溝岔岔、山山水水,人跡罕至的老陰山、四季霧照的源茂林場等都留下他餐風宿露的足跡,記錄的植物普查筆記裝瞭滿滿兩麻袋,拍攝的植物照片近萬張,僅野外考察穿爛的膠鞋就有七十多雙,用壞的帳篷就有十幾頂。有幾次還差點墜入百十米山崖。如此艱辛老甘卻從未嚮人提起,隻是在總結他的事跡材料時,在一再的叮問下,“逼”得他吐齣這點隻言片語。為瞭求證某種植物分類和變異情況,老甘自掏腰包到武漢、上北京、下昆明拜師求教,中科院院士吳徵鎰、王文彩,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院研究員鄭重、李建強、江明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锡文、李恒,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鬍啓明、楊親二等專傢學者感於老甘的執著,都給予瞭大力指導和幫助,幫老甘查閱資料、鑒定標本。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甘啟良曆經四年時間,行程五萬公裏,編著齣版瞭全國首部縣級植物誌《竹溪植物誌》,這本重達三公斤的巨著,收錄瞭竹溪境內植物2216種,其中1520種配有彩色照片,每種植物都根據標本詳細介紹瞭植物形態、地理分布,經濟用途等,此書一經齣版,迅速在植物學界引起轟動。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郭友好教授說:植物資源調查、植物分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國傢和各省都把這類人纔看作寶貝。《竹溪植物誌》能作得這麼好,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年高九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為該書題寫瞭熱情洋溢的題詞:“探索植物世界,造福人類社會。為我國第一部縣級植物誌歡呼!”我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文采教授來信說:吳徵鎰先生說的完全正確,尊著是我國第一部縣級植物誌。在日本,有些縣齣版瞭植物誌,但為數不很多,在世界上其他國傢多沒有縣誌。尊著的彩色照片的拍攝水平,以及印刷水平,我同意李锡文先生的評價,達到瞭國際水平。而且每張照片都注明拍照地點及海拔高度,做到這些很難能可貴。”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鄭重教授、昆明植物研究所李锡文教授、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何廷農教授、華師大生命科學院劉勝祥教授等國內著名專傢都給予瞭高度評價。2006年,《竹溪植物誌》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開全國縣級植物研究之先河。

甘啟良在荒坡上成功培植羽葉報春

以一名植物學愛好者身份編著齣版專業學術性十分強的植物誌,甘啟良實屬中國第一人,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可以安享離職休息後平靜、平凡的生活。可老甘沒有這樣做,他認為自己專業知識有限,編著的《竹溪植物誌》難免有遺漏,甚至有錯誤的地方需要重新鑒定和補充。在經過一段時間休整後,2007年3月,老甘再次踏上探索自然界植物科學的研究之路,這次普查,除瞭對原來已知的植物重新進行鑒定修正外,還新收錄植物1400多種,其中還有兩個在植物學界引起轟動的重大發現。2008年4月,老甘在十八裏長峽腹地看到瞭一種非常奇怪的植物新種卻叫不齣名字,老甘非常好奇拍瞭照片,采集瞭標本,分彆郵寄到昆明、北京、武漢、西安等植物科研院所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被植物界視為滅絕的珍稀植物-“陝西羽葉報春”。2009年,老甘又在這一區域發現瞭百年絕跡植物小溝兒茶,兩大發現轟動瞭全國植物界。同時還發現植物新種10多個和湖北新分布植物 110多個,部分植物還打破瞭我國植物分布格局。普查成果匯集《竹溪植物誌補編》。兩次普查共收錄竹溪境內植物3290多種,占湖北省50%以上。94歲的中科院資深院士,國際著名植物學傢吳徵鎰老先生在看《竹溪植物誌》、《竹溪植物誌補編》後,欣然命筆:“湖北竹溪是綠色基因寶庫,是我國珍稀瀕危植物豐富地區之一,加強研究和保護,是山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

十年苦修,終成正果。麵對成績和榮譽,甘啟良內心平靜如水,他說,搞植物研究既不想齣名,更不想撈利,是圓自已的一個夢,也是更盡一個乾部、一名黨員的本份,隻要身體撐得住,我還想在秦巴山區風俗人情、竹溪流民文化等方麵做文章,爭取乾到65歲。

出版者:湖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作者:甘啓良
出品人:
頁數:1298
译者:
出版時間:2005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523435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植物 
  • 圖鑒 
  • 十堰 
  • 竹溪縣 
  • 甘啓良 
  • 湖北 
  • 植物誌 
  • 植物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收錄瞭竹溪縣域內的植物2216種,對1500多種植物的形態、生長環境、用途等作瞭全麵的介紹、並配有彩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居然暫無評價,真的是未被發掘的一本好書!初略翻完,超級想嘗試裏麵介紹的各種醫用食療方法。感覺要從此開啓新世界瞭,植物學會是另一個終生相伴的興趣惹~

评分

居然暫無評價,真的是未被發掘的一本好書!初略翻完,超級想嘗試裏麵介紹的各種醫用食療方法。感覺要從此開啓新世界瞭,植物學會是另一個終生相伴的興趣惹~

评分

我國首部縣級地方植物誌 http://www.zhuxi.gov.cn/zxzew/Help.asp 另外後來還有齣版瞭編補冊

评分

居然暫無評價,真的是未被發掘的一本好書!初略翻完,超級想嘗試裏麵介紹的各種醫用食療方法。感覺要從此開啓新世界瞭,植物學會是另一個終生相伴的興趣惹~

评分

居然暫無評價,真的是未被發掘的一本好書!初略翻完,超級想嘗試裏麵介紹的各種醫用食療方法。感覺要從此開啓新世界瞭,植物學會是另一個終生相伴的興趣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