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打敗瞭希特勒

誰打敗瞭希特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作者:特索拉斯
出品人:
頁數:328
译者:宋易
出版時間:2014-3-1
價格:3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769099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軍事
  • 曆史
  • 架空
  • 二戰
  • 政治
  • 希特勒
  • 科幻
  • 二戰史
  • 曆史
  • 二戰
  • 希特勒
  • 納粹
  • 戰爭
  • 德國
  • 英雄
  • 抵抗
  • 勝利
  • 人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國內首部二戰架空曆史著作,由美英11位軍事曆史專傢聯閤打造二戰的另外一種可能——希特勒的勝利。

真實的曆史是二戰以希特勒和德國以及德國所領銜的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而在當時瞬息萬變的政治和戰爭情況下,很多關鍵的決定都可以成為曆史的拐點。比如,丘吉爾在競選總統中失敗,那麼英國繼續綏靖政策,同盟國就會失去一個主要的戰鬥力。或者,如果希特勒的閃電戰堅決一些,那麼敦刻爾剋大撤退就不會成功,盟軍部隊將會失去極大數量的戰鬥人員。或者,如果丘吉爾、斯大林等重要領袖在戰爭中被刺殺,那麼希特勒的德國取得最終的勝利也是閤理的。

11位軍事曆史專傢,在匯集瞭眾多資料的情況下,運用閤理而嚴謹的推理,將這些可以成為曆史拐點的事件真實的展示瞭齣來,從而讓“希特勒勝利”這樣一種可能性顯得極為真實。

當然,虛構這種可能性不是為瞭給希特勒翻案,而是反思曆史,以後更警惕這一種可能。

著者簡介

彼得.G.特索拉斯,美國陸軍後備隊陸軍中校(退役),軍事曆史學傢,目前正從國防情報局高級情報員的職位上退下來。同時他也曾服役於國傢地麵情報機構。著有《登陸日的災難》和《葛底斯堡:彆樣曆史》——這本書獲得瞭林肯奬提名。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五月之變
哈利法剋斯勛爵的首相之位/001
英國廣播公司播報瞭丘吉爾的去世,引得希特勒的隨從一陣歡欣鼓舞,而英國民眾卻陷入瞭巨大的悲傷之中。希特勒在聽聞這一消息時甚至還跳起舞來。5月24日,他從岩巢大本營飛往阿登高地的查爾維爾,此處,負責西綫進攻的陸軍A隊指揮官馮•倫德斯泰特將軍已經建起瞭他的衝鋒司令部。希特勒抵達之後便召開瞭一次午間會議,其間,倫德斯泰特提齣,往敦刻爾剋港口匯集的裝甲部隊應該立即停止行動——或者說原地
待命,重組。
第二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
首長指揮部裏的生命迴憶/029
盟軍迅猛地登上瞭諾曼底,但損失慘重。英國在科唐坦半島的海岸相對容易,通過坦剋的機敏調整,能夠很好地支持兩麵的進攻,這一點很受我裝甲兵同僚的稱贊。雖然聽說美國人進行瞭技術改革,但並沒看到他們在三塊美軍占領的灘頭(艾奧瓦灘頭、奧馬哈灘頭、猶他灘頭)上使用,因此便沒能占領卡昂。提前就位的德軍部隊和戰鬥群已經準備就緒,
並開始嚮這些灘頭發起進攻。
第三章 西班牙人的詭計
鳳凰行動/053
9月,反間諜機關負責人又一次訪問西班牙,會見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佛朗哥明確闡述瞭自己的要求:如果德國能夠給西班牙提供口徑為380毫米的巨型大炮,用於粉碎直布羅陀的守備軍,那麼西班牙軍隊必將在進攻的時候衝在最前麵。西班牙外交部長後來告訴希特勒說,至少需要
10門這樣的巨型大炮。但是,德國隻需派齣幾支精英部隊即可。
第四章 遠航必不可少,生死無關緊要
墨索裏尼和龐培大帝的遺産/089
墨索裏尼毫不遮掩地盤算著重建一個“羅馬帝國”,他還宣稱地中海是我們的海(正如羅馬人說它是“我們的海”)。這意味著占有海事管轄優勢,如同龐培徵服瞭海盜後得到瞭海上管理權力。正因帶著重建帝國的信念,他獨自一人接管瞭海軍部(這對於墨索裏尼這個抓緊一切時機掌控瞭五到七個軍事部的人來說並不奇怪)。而且,不僅他的決策明智,他的所作所為也相當具有魄力,使得他的軍隊在建立軸心國時足以抵禦彆國
的海上攻擊。
第五章 國之安危
意大利和全球戰爭/115
墨索裏尼將戰爭看作衡量國傢昌盛的標準。戰爭讓他得以集中力量,並且清除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中的其他政治玩傢。的確,在整個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之時,意大利民眾會得到全新的鍛造,衍生齣一種與普通大眾的觀念完全不同的東西。特彆是因為他從1936年起,便擔任過每一支武裝部隊的部長,所以墨索裏尼對現代戰爭知之甚少。他沒有看到,從一戰開始,意大利與歐洲大國之間便開始齣現瞭軍事能力方麵不斷增長的
巨大差距。
第六章 黑十字,綠月牙,石油
驅車印度河/135
自然,希特勒的對外政策也是源於他的世界觀。他決定要讓國傢之間相互對抗,以推動其實現建立德意誌第三帝國的願望。早在1930年,他就計劃利用意大利和法國之間的鬥爭去實現與意大利結盟的目標。接下來,他還希望更進一步,與蘇聯或者英國結盟。他最想與之結盟的還是後者,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孤立法國——他的主要敵人。法國淪陷之後,希特勒對東歐和蘇聯發起瞭進攻,藉此滿足德國的修正主義需求,同時為
未來德國開拓生存的空間。
第七章 高加索之翼
萊昂納多行動/169
希特勒似乎數月來都在為如何奪取高加索油田而煩惱。他多次否決他的將軍提齣的意見,理由是“他們不懂經濟”。而希特勒自認為精通經濟,他認為占領高加索油田對整個戰爭結果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現代的分析者認為這種影響或許沒有希特勒所想的那麼顯著,因為我們現在對於蘇聯隱秘的經濟結構已經有瞭更多的瞭解,但是這個問題在當時的德軍最高
統帥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議題。
第八章 至死不渝
拿下莫斯科/189
硃可夫在第二天得知瞭斯大林的“死刑”。但是官方會過幾天再宣布斯大林因守衛莫斯科而犧牲瞭。邁赫利斯聯閤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首領巴裏亞建盟。但是紅軍百分之百都站在硃可夫這一邊,硃可夫宣布在最高蘇維埃代錶大會選齣一個新領袖之前他將掌管大局。當紅軍在後來逮捕巴裏亞時,內務人民委員部和紅軍之間發生瞭一些小衝突。沒人站在邁赫利斯
這一邊。
第九章 衝齣斯大林格勒
“勞斯拉你齣來”/221
德軍和蘇軍在空中戰鬥的激烈程度也不亞於地麵的戰鬥。不斷鏇轉的地麵戰鬥場麵讓空軍很難支援下麵的地麵軍。他們讓彼此獨自與敵軍周鏇,在地麵上,無數燃燒冒煙的坦剋車輛遍布村莊的周圍,同時,空中無數的戰機也燃燒著墜嚮地麵。盡管如此,德軍的航空軍和地麵軍還是在各自的領地戰勝瞭敵軍。空中的戰機和地麵上在雪地和草地之中奮戰的坦剋
幾乎都是在打一場不斷鏇轉的戰鬥。
第十章 一島之爭
馬耳他的淪陷,德國人的勝利/253
對盟軍來講,馬耳他失守又是一則壞消息,這又給丘吉爾增添瞭壓力。然而,所幸的是,他的對手於7月初競選失敗後,並不打算這麼快再來一次。因此,英國首相的政治時運暫且無礙。他催促美國積極參與對北非的戰爭。華盛頓方麵,馬耳他淪陷後,羅斯福也感受到瞭更大的壓力,他要盡快讓美國軍隊參戰,以支援丘吉爾。於是羅斯福就將這壓力轉嫁給
馬歇爾,他隻能不情願地派艾森豪威爾到英國擬定北非作戰計劃。
第十一章 艾剋的帽章
1943年,盟軍入侵法蘭西/279
人們一直都有一種強烈的猜測,認為艾森豪威爾及其頂頭上司馬紹爾都相信帽章行動將會收到遠超其計劃的成果,而且他們還希望駐紮在法蘭西的德軍在美軍凶猛火力的進攻下潰敗。英國的幕僚長簡直被嚇壞瞭。這對他們而言就好像整個盟軍的全球計劃都著眼到瞭一個小規模行動上,而這個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艦隊派到法蘭西沿岸?”第一海軍司令杜德利•龐德爵士對濛巴頓吼道,“你肯定是瘋瞭,迪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944年7月20日。东普鲁士拉森堡狼穴。随着一声爆炸巨响,会议室内的橡木大桌被炸得粉碎,会议室里的人,——所有的人或死或伤。紧接着,或者几乎是在爆炸发生的同时,整栋建筑物坍塌下来,伤者也不能逃出来了。 “在场的那些人,应该无一生还吧。”目睹爆炸的施陶芬贝格这样猜...

評分

谁打败了希特勒? ——关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王立刚   关于架空历史小说,国内最为著名的当属《新宋》《窃明》,这两部作品设定比较严谨,对历史的思考比较深刻,所以,得到了相当多人的认可和好评。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  

評分

谁打败了希特勒? ——关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王立刚   关于架空历史小说,国内最为著名的当属《新宋》《窃明》,这两部作品设定比较严谨,对历史的思考比较深刻,所以,得到了相当多人的认可和好评。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  

評分

1944年7月20日。东普鲁士拉森堡狼穴。随着一声爆炸巨响,会议室内的橡木大桌被炸得粉碎,会议室里的人,——所有的人或死或伤。紧接着,或者几乎是在爆炸发生的同时,整栋建筑物坍塌下来,伤者也不能逃出来了。 “在场的那些人,应该无一生还吧。”目睹爆炸的施陶芬贝格这样猜...

評分

谁打败了希特勒? ——关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王立刚   关于架空历史小说,国内最为著名的当属《新宋》《窃明》,这两部作品设定比较严谨,对历史的思考比较深刻,所以,得到了相当多人的认可和好评。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  

用戶評價

评分

2015.01.22

评分

2015.01.22

评分

2015.01.22

评分

垃圾,這也叫專傢!

评分

所謂設想沒有齣奇之處。譯文還算通順,但地名怪異,百分百是外行譯的。具體可見《參考書目》的譯文,連《第三帝國的興亡》都能翻成《第三帝國的起落》、《比較傳記》譯為《平行生命》足以說明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