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研究

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琰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2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358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古代文学研究
  • 宋史
  • 诗经
  • 诗歌
  • 古代文学
  • 北宋
  • 诗歌
  • 转型
  • 文学史
  • 古代文学
  • 诗歌发展
  • 文化变迁
  • 思想演变
  • 文献研究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对唐宋诗歌转型这一传统论题进行了崭新的思考,从自然观照、情感表达、历史记忆、政治关怀四个方面,完整而细致地描述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的全过程,并多层次地梳理和阐释审美转型和时代变迁的关系,认为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的实质,是从意向思维转向系统思维。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探索历史转型研究的新范式 ——代序 郭英德
绪论转型研究的方法
一、 唐宋诗歌转型研究综述
二、 本书的研究理念与结构
第一章自然观照
第一节宋初范式的困境与绵延
一、 《二李唱和集》:白体闲适诗的困境
二、 《惠崇句图》:晚唐体写景诗的困境
三、 《西昆酬唱集》:西昆咏物诗的困境
四、 宋初范式的绵延
第二节唐宋之际灵感的积累与新变
一、 物象选择:荒幻与生活
二、 描写自然:物态与物趣
三、 感悟自然:物性与物理
四、 旧范式与新灵感的关系
第三节新范式的确立与功能
一、 “觑天巧”:韩体的尊与变
二、 “平淡”:陶、韦体的渗透
三、 “意新语工”:呼唤终极范式
四、 自然观照的转型轨迹
第二章情感表达
第一节物情转型与情感调控的增强
一、 讽物:从讽刺到幽默
二、 感物:从感伤到闲适
三、 情感调控的增强
第二节人情转型与情感叙述的培育
一、 爱情:从描写情人到叙述逸事
二、 亲情:从思念家园到关怀伦理
三、 友情:从感慨知己到亲和同道
四、 情感叙述的培育
第三节宦情转型与情感转型的完成
一、 命运观:从“幽命”到“明德”
二、 身份观:从“表象”到“气象”
三、 情感转型的完成
第三章历史记忆
第一节复现与评判:历史的表里
一、 晚唐:怀古诗与咏史诗的消长
二、 北宋:实录意识与反思意识的并行
第二节原则与谱系:记忆的方式
一、 道统意识:道德原则的落实
二、 杂纂意识:知识谱系的成熟
第三节历史理性向自然观照的渗透
一、 “志物”:荒幻与生活
二、 “格物”:描写与感悟
第四章政治关怀
第一节兵政关怀:观念与人格
一、 从反战到论兵:兵政观念的系统化
二、 道德与智慧:兵政人格的综合化
三、 兵政理性与历史理性的互动/
第二节民政关怀:心态与人格/
一、 民生诗与民俗诗:民政心态的务实化/
二、 理想与职守:民政人格的综合化/
三、 民政理性与历史理性的互动
第三节议政关怀:方式与人格
一、 从讽刺到谏议:议政方式的积极化
二、 偏激与圆通:议政人格的综合化
三、 议政理性与历史理性的互动
四、 历史理性、政治理性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结语 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的宏观实质
一、 思维立场:分立与交流
二、 思维方式:立异与中庸
三、 思维载体:涣散与重构
四、 结论:意向思维与系统思维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绪论至第二章第一节都非常值得一看,初读有满纸珠玉的惊喜感,一些观点可能并不新颖,但对观点的阐释却极有味道(能从纯粹的文本赏析里抽出那么多结构也是真的很有想象力),在博士论文写作上学到很多。后两章显然不是谢老师的强项,有些地方比较生硬。不过全书原创概念太多,却很少解释原创概念的合理性和排他性,读到后来会有些迷惑

评分

绪论至第二章第一节都非常值得一看,初读有满纸珠玉的惊喜感,一些观点可能并不新颖,但对观点的阐释却极有味道(能从纯粹的文本赏析里抽出那么多结构也是真的很有想象力),在博士论文写作上学到很多。后两章显然不是谢老师的强项,有些地方比较生硬。不过全书原创概念太多,却很少解释原创概念的合理性和排他性,读到后来会有些迷惑

评分

##三点五星,郭序所说这本博论没能得到回应是正常的。前两章明显更好,阐释解读和归纳抽绎的功夫不错。后两章中不仅自立概念的问题被放大,有时候甚至有失焦的感觉。总而言之,一方面谢老师是在解决诗歌转型的问题,但诗歌的转型往往又不仅是一个诗的问题,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另一方面摒弃诗学的历史线索而直入晚唐北宋,就容易产生自造概念的需求,不仅理论的排他性成为问题,历史的纵深感似乎也缺席了,但这个转型问题显然不是现代产生的。我始终觉得诗学的问题中接受史是有不可或缺的理由的。

评分

读过绪论和第一章前半。大致印象如下:绪论写得不错,学术史意识很强,所谓中观大概就是抽出“自然关照”、“情感表达”、“历史记忆”、“政治关怀”四个范畴来探讨北宋诗歌转型。文本鉴赏很有功力,但是理论提炼的语言风格不是很喜欢。姑妄言之。

评分

谢老师对诗歌文本的感知能力好强,文笔看来实是驾轻就熟。是书的学术价值不在于对唐宋诗歌转型的分析,反而近似于蒋寅的《大历诗风》,从旁人未注目的诗学本身发辟开来。只是作者所称中观写作,并不怎么看得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