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老子——福兮祸所伏/  1
         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的主要刻画,其中包含的后人对老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孔子——仁者爱人/ 6
         孔子的学说以及他对教育平民化的杰出实践,都让后人高山仰止。
         —孙武——兵者,诡道也/ 11
         《孙子兵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具权威的“第一兵书”。孙子本人被西方称为“军事战略家”和“军事哲学家”。《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的范围。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16
         墨子的思想十分丰富,是墨学的创始人。墨学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百家争鸣时期,有“非儒即墨”之称。
         —孙膑——义者,兵之道也/ 20
         孙膑认为战争只是维护正义的手段,他将君、将、兵的关系比喻为人、弩和箭的关系,这种理解对后世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孟子——舍生而取义/ 25
         在孔子之后,孟子对儒学的贡献最为显著。后人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将儒学称为“孔孟之道”。
         —惠施——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30
         惠施以善辩出名,是名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被庄子视为最默契的朋友。
         —庄子——方生方死/ 35
         庄子是一位以逍遥出世著名的思想家,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公孙龙——白马非马/ 40
         公孙龙是百家争鸣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白马非马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45
         荀子的思想源于儒家,同时也吸收了法家、道家等的学说。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邹衍——赤县神州/ 50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和代表人物,主要学说有“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 55
         韩非提出的“法不阿贵”的思想,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清除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陆贾——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60
         陆贾的教训使刘邦彻底改变了对儒家的态度。
         —贾谊——德莫高于博爱人/ 65
         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0
         董仲舒确立了儒学至高无上的地位。
         —扬雄——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终/ 75
         扬雄以文学和经学的成就而为后人称道。
         —王充——中人之性,在所习焉/ 80
         王充的代表作《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在人性论问题上,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等,承认后天的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中人的作用。
         —阮籍——大隐在朝/ 85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曹魏晚期“正始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魏晋玄学的一位重要代表。
         —嵇康——声无哀乐/ 90
         嵇康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美男子。
         —王弼——凡有皆始于无/ 95
         王弼是一个才华横溢、思虑深远的青年,生命短暂却成就卓著。他以老子的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是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郭象——仁义自是人之情性/ 100
         西晋时期的玄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以“独化论”闻于后世的就是郭象。
         —裴危页——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 105
         裴危页反对贵无论,提出崇有论,认为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道”,离开万有就没有独立自存的道。
         —范缜——形即神也,神即形也/ 109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无神论与有神论争论的核心问题,即形与神之间的关系。
         —惠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4
         惠能,佛教禅宗祖师,也称禅宗六祖。他和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人”,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哲理和智慧,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韩愈——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 119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主张“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天人不相预/ 124
         柳宗元提出“天人不相预”的思想,认为天是自然之物,天道只是按自然规律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邵雍——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 129
         邵雍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也包括一些唯物主义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本身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 134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司马光——万物皆祖于虚/ 139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14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的作者,就是这位北宋大儒张载。
         —王安石——礼始于天而成于人/ 150
         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155
         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易学家、政治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程颢——理者实也,本也/ 160
         程颢的主要成就是开创新儒学,为宋代理学奠定基业。
         —程颐——天地之间皆有对/ 165
         程颐与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 170
         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
         —叶适——物之所在,道则在焉/ 175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80
         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真三不朽”是后人对他立德、立功、立言的肯定与赞誉。
         —王廷相——性成于习/ 186
         王廷相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哲学范畴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并详细论证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191
         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史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方学渐——心体至善/ 196
         明代著名学者,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
         —刘宗周——慎独是学问的第一义/ 201
         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黄宗羲——流行而不失其序,是即理也/ 206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1
         顾炎武被称作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
         —王夫之——理依于气/ 216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唯物主义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顶峰。
         —颜元——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221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戴震——理者,存乎欲者也/ 226
         被梁启超称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31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严复——有实而无夫处者宇,有长而无本剽者宙/ 236
         严复提出了哲学的最高问题,并作了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回答。
         —康有为——盖变者,天道也/ 241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梁启超——境者心造也/ 246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
         后记/  251/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