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书迹研究

海外书迹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故宫出版社
作者:傅申
出品人:
页数:235
译者:葛鸿桢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5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403733
丛书系列:中国书法经纬论丛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史
  • 傅申
  • 书画鉴定
  • 海外中国研究
  •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
  • 书法&书法研究
  • 書法
  • 海外书迹
  • 研究
  • 文献
  • 文化
  • 历史
  • 语言
  • 出版
  • 学术
  • 海外
  • 书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海外书迹研究》系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等单位合作举办的、关于我国流散海外书法墨迹的学术研讨会和大型展览会的成果结集。作者傅申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等职。本书初版为英文,1987年由苏州博物馆的葛鸿桢先生译为中文由我社出版后。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书早已售罄,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我社将这部已然成为研究书法必读的经典著作予以修订再版,收入“中国书法经纬论丛”系列书中。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海外书迹研究》分六个部分.分别是:《法书的复本与伪迹》、《篆书与隶书》、《草书》、《行书与楷书》、《题跋与法书》、《祝允明问题》。书中对法书复本或伪迹的制作方法。各类书体的源流、不同时代的代表作或书家,以及祝允明作品的鉴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书法一很重要的读本:

相对于上世纪7。年代末的英文本和8。年代末的中文本,此修订本的优点在于:一,纠正了原文稿结构略显松散的不足,全书补拟纲目,分清层次,统一体例;二,针对原英文本正图图号以展品为序而不是以书中出现的先后为序,略显杂乱,以及中文本将图附于文后,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本版将正、附两个系列的图混合为一随文编排,并以书中出现的先后为序分章编号,既便于阅读又利于检索;三,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修订了个别内容,并纠正了初版存在的一些编校上的错误;四,图片全部重新制作,质量较初版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中译本修订版自序
中译本修订版前言
英文本初版序
英文本初版白序
英文本再版前言
第一章 法书的复本与伪迹
第一节 关于方法和术语的一般论述
一几种复制方法
二复制史简述
第二节 专题研究
一王羲之《行穰帖》
二褚遂良《哀册》
三黃庭坚《寒山庞蕴诗》
四黄庭坚《诗卷》
五赵孟頫《双松平远图》
六鲜于枢《御史箴》
七杨维桢跋谢伯诚《观瀑图》
八石涛《送忍庵诗》
九高凤翰临《汉将军张飞荡渠碑》
十翁同穌《七言联》
第二章 篆书与隶书
第一节 篆书
一秦代的篆书
二唐代李阳冰和其他篆书大师
三五代和宋代的篆书大师
四元代赵孟頫和其他篆书大师
五明代初期的篆书
六明代中期的篆书家
七明代苏州与松江的篆书家
八明代后期书法的趋向及篆书家
九清代中期的金石学和碑学运动
第二节 隶书
一唐、宋时代的隶书:唐隶
二元代的隶书
三明代的隶书
四清代的隶书
第三节 篆、隶书史小结
第三章 草书
第一节 起源与定义
一章 草
二今草
三狂草
第二节 历代草书
一 宋代以前的草书大师
二 宋代的草书大师
三 元、明两代草书的转变
四 元代几位草书家
五 元末明初的过渡阶段
六 明代的苏州派与松江派
七 几位明清“独立的书法家”
八 清代以后草书的发展
第四章 行书与楷书
第一节 行书
一宋代的行书大师
二元代的几位行书大师
三宋代风格在明代中期的复兴
四明末清初的行书大师
五清末的几位行书大师
第二节 楷书
一 宋代的楷书
二 元代初期的楷书
三 元代中期和末期的小楷
四 明代的楷书
五 清代的楷书
第五章 题跋与法书
第一节 手卷介绍
一 手卷概述
二 手卷举例
第二节 手卷题跋
一 宋代以前
二 宋代、金代
三 元代
四 明代、清代
第三节 手卷引首
第四节 挂轴与册页题跋
一 宋及其前代
二 元代
三 明代、清代
四 画字一一画家书法
第六章 祝允明问题
第一节 问题和方法
第二节 基准作品
一 经祝允明同时代人鉴定的作品
二 根据题跋鉴定的作品
三 根据附跋鉴定的作品
第三节 祝允明书艺范围和风格
一 书体
二 传世的文字评论
三 书艺中的“个人”风格
第四节 作品介绍
一 楷书与行书
二 草书与狂草
第五节 结语
部分参考书目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图版珍贵。内容类似于书体简史。简略但有灵光,且提供了从何处入手辨伪与欣赏的办法。

评分

3.5。第一章讲鉴定看得最过瘾(所以关键还是要有机会看作品!)。最后系祝允明的个案研究;中间大头是中规中矩的“展览图录说明体”,以展品为线索梳理各种书体的发展史,昏昏欲睡。哦对了好几件都出现在上博董展,可惜当时没仔细看,作者慧眼。有些图片重复出现多次,凑页数吗。。。最好笑是一对好基友的相互吐槽:苏说黄字是死蛇挂树,黄称苏字是石压蛤蟆。相当精准了

评分

参考书目栏,内藤寅二郎的《清朝书画谱》有误,应为内藤虎次郎

评分

文字很有见地,针对性也强,没有多余的话。但观点确实过于保守“正统”,过于强调传承,正如其序中谦辞,旧文已过学术之时效性,传统艺术不接壤现代性,必然死亡。是以其对八大及青主的书风不能做出高度的评价,甚是遗憾,江山代有人才,亦是无奈。 因本书是展览图录缘故,梳理四体流变之章,难免受展品之限制,作为展览配文,远远超出合格,然作为成果观之,则先天不足。此中分寸,作者未必不知,但见取舍耳,然终是一憾。

评分

和徐邦达相比还是差了几条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