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撒和德克·劳伦斯是百老汇的一对名流夫妇,这对剧院经理和侦探小说家的组合一向令人称羡。不过,劳伦斯夫妇的生活远比戏剧和小说精彩。英俊的德克生性好妒,玛撒向奎因求助,希望摆脱丈夫的无端猜疑和跟踪。接手此案后,奎因发现玛撒收到了一系列神秘的红信,于是也加入跟踪玛撒的行列。这场连环追踪以一桩命案落幕,而名侦探奎因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
埃勒里•奎因(ElleryQueen),侦探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柰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为成就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奎因,或许是受限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布局,情节抓人却也拖沓。推理的设计没有太多新意,即使谜底揭开,也无让人拍案之喜。十万余字的篇幅,一个个字母的推进,给的期待太多就会陷入失望。也许缩减成个短篇还是不错的。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奎因,或许是受限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布局,情节抓人却也拖沓。推理的设计没有太多新意,即使谜底揭开,也无让人拍案之喜。十万余字的篇幅,一个个字母的推进,给的期待太多就会陷入失望。也许缩减成个短篇还是不错的。
评分构思还不错不过太水,可以压缩成一个小中篇的
评分前90%篇幅都是毫无亮点的破事水,虽然试图抛出一些悬念来勾引阅读兴趣,但不得不说效果实在很拙劣。而后10%的所谓死亡留言和逆转也未免太简单了,梗、动机和手法都老套得不堪一提,证据也是强行寻找,随便开挂。整个构思最多算是个短篇或中篇的信息量,硬是扯了200页,大写的服气。两星。
评分前90%篇幅都是毫无亮点的破事水,虽然试图抛出一些悬念来勾引阅读兴趣,但不得不说效果实在很拙劣。而后10%的所谓死亡留言和逆转也未免太简单了,梗、动机和手法都老套得不堪一提,证据也是强行寻找,随便开挂。整个构思最多算是个短篇或中篇的信息量,硬是扯了200页,大写的服气。两星。
评分完全可以改成短篇,诡计也太坑了,好怀念第一时期的奎因啊。
评分中规中矩,差强人意。谈不上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亮点,但总体相当扎实。原来EQ也是会写出场人物不多的故事的。不知灵感是否来自红字,不过从完成度来说,在有限的发挥空间里给出这样的解答,至少可以打到七八十分了。唯一令人疑惑的是,这样的作品似乎更接近出道作、而非创作的中后期?(居然看穿了EQ的dying message,一定是源于吃爱丽丝的经验,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