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日]稻盛和夫
出品人:
页数:173
译者:喻海翔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64958
丛书系列:稻盛和夫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稻盛和夫
  • 灵修
  • 文化
  • 思维
  • 访谈
  • 管理
  • 社会
  • 哲理
  • 经营管理
  • 稻盛和夫
  • 成功学
  • 人生哲学
  • 利他主义
  • 商业思维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励志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吞噬了近两万条生命。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海啸导致核电站机组受损,辐射物泄露,周围的生命及环境受到威胁。亲人罹难,房屋损毁,往日平静、富足的生活不复存在。面对天灾和人祸,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调整幸存者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去,重建家园。 两位作者均已经受戒出家,一位年近八十岁,另一位业已九十岁。他们从佛教的视点,关于地震灾区的重振和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进行了畅所欲言。从出家秘闻到吵架技巧,从如何面对疾病,到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问题。在这些涉猎广泛的讨论当中,两位作者的智慧之语蕴藏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濑户内寂听 1925年生于日本德岛。作家,僧人。1957年凭借作品《女子大学生•曲爱玲》获得日本新潮社同人杂志奖。1961年的《田村俊子》获得田村俊子奖。1963年的《夏之末》获得女流文学奖。1973年在日本岩手县的中尊寺剃度出家。1987开始年就任天台寺住持(2005年以后名誉住持)。1992年的《问花》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96年的《白道》获得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1998年完成《现代语译 源氏物语》。2001年凭借《场所》获得野间文艺奖。2006年获得文化勋章,国际诺尼诺奖。2008年获坂口安吾奖。其他还著有:《花芯》、《美存在于失调》、《寂听晴空说法》、《秘花》、《奇缘曼陀罗》、《寂听街头说法》、《风景》、《活到最后》等众多作品。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目录信息

第1章
遭遇大地震
鼓起勇气、就在当下 ——摆脱“千年一遇”灾难的途径
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得以战胜逆境
我对“第二故乡”——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感觉像是遭到了上天的戏弄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第2章
反论的人生观
为什么好人多磨难? ——任何恶世都终将改变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与其因为负债而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幸存者承担着对于先逝者的义务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第3章
震灾后的活法
“利他”劝言——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令人感动的坚持笔录震灾罹难者姓名的女士的身影
总会有人主动向身陷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斤斤计较”和“利己主义”是社会恶源
一个从不谋利的宗教团体为何能够不断兴建庙宇?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忘己利他”的教诲
“地狱”与“极乐世界”的差别微乎其微
关键是要“发出声音”、“为了他人”、“大家共同”进行祈祷
“微笑的力量”——悲颜带来不幸,笑颜引来幸福
第4章
新日本人论
改变日本,就在当下——致已经忘记“少欲知足”和“慈
悲”的日本人
非常时期应该遁寻非常时期的行事规则
“九十年”生涯中没有比现在更奢侈的时代
现在需要“忍辱”精神
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人心阴暗又险恶的时代
刻薄待人只会令自己受苦
“母爱”是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典范
不依靠政府的子女津贴,要凭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
“为何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应该让孩子面对“家人的离世”
第5章
“利他”的实践
人为何“劳动”——通过“利他奉献”提高心性
只要全身心投入,再厌恶的工作也终会产生热情
以忘掉自己年龄的热情沉浸于工作中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为什么会在“七十八岁”时“无偿”担任日航会长
使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员工的“心”
消除精英意识壁垒的“一千日元会费”的联谊会
只要有一名员工能够“觉醒”,便能够唤醒更多的身边人
商业决策也应该以“做人之道”为基本原则
员工们不再盲从员工手册,开始学会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第6章
生死之间
关于“长寿”与“死亡”——如何与“生老病死”这四苦打交道
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灾后日本将会迎来好运
“年纪越大活得越辛苦……”——过于长寿的日本人
不生重病安然离世的人是因为“受到了眷顾”
“寂听极乐旅行团”让“死亡之途”不再恐怖
跋——濑户内寂听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对话稻盛和夫”系列访谈录的第六本,《利他》的访谈时间大致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后。对话者是稻盛和夫和濑户内寂听。 因为两位同样是拥有僧籍的人,对话又恰逢大灾变之后,因而主题自然离不开如何看待苦难。在这本书里,两位指出了看待“苦难世界”时“想象力”的...  

评分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品读《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利他之心,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的哲学基础。《对话稻盛和夫:利他》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与日本知名佛教人士濑户内寂听女士共同探讨了人所必需的精神状态,...

评分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品读《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利他之心,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的哲学基础。《对话稻盛和夫:利他》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与日本知名佛教人士濑户内寂听女士共同探讨了人所必需的精神状态,...

评分

作为“对话稻盛和夫”系列访谈录的第六本,《利他》的访谈时间大致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后。对话者是稻盛和夫和濑户内寂听。 因为两位同样是拥有僧籍的人,对话又恰逢大灾变之后,因而主题自然离不开如何看待苦难。在这本书里,两位指出了看待“苦难世界”时“想象力”的...  

评分

在学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接触到“利他”这个词。从字面上,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非常容易理解“有利于他人”,也就是可以从他人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和行动。然而,这简简单单的解释背后又包括了行为个体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有效而正确的利他呢?这是我一直在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朴实的道理,至简为真!

评分

在重庆机场买的这本书,一路上读完,验证了以前的一些观念,长者的可爱之处在于玩笑间把智慧谈完。

评分

图书馆的新书,所以随手借来翻了翻。对于部分思想,现阶段我还是无法认同的。不过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还是需要自己感受思考的,只能说两位老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角度,确实有助于平和心态。

评分

對話形式決定了碎碎唸的口頭語翻譯,不過蠻可愛的,即使書面語文如伊豆の踊子,也記得裡面那段經典話嘮「いい人ね。」 「それはそう、いい人らしい。」 「ほんどにいい人ね。いい人はいいね。」稻盛的書五年前在一位留日的醫生姐姐推薦下看過。至於寂聽,曾因看到她說出了家就是social death而頗不以為然。不過也許是譯文的問題。本書嘮嗑不乏金句:“忙”其實是心亡,所以馬不停蹄的時候得停下來想想。生育孩子是女人獨有而男人沒有的能力,我覺得不管男女都最好去體驗一下為人父母的經歷。母愛是最無私最接近慈悲的,生養一個孩子大人其實也和孩子一起成長(莫名被踩到痛腳。自己一直單身以及對結婚生子的無興趣,表面上自然因為學業和缺乏處世經歷。其實真正的原因也許是太愛自己,不願也不敢靠近那種接近慈悲的無條件的付出和愛)。

评分

朴实的道理,至简为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