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新版全译本)》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传世著作,全书写于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第二帝国的时代,此时的作者已经历法国数个朝代,由最初的醉心于政治变得对政治失望。可以说,《旧制度与大革命(新版全译本)》是在法国历史上的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不仅浸透着作者对法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作者对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在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通过深入分析,阐述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必然联系,对改革与自由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探讨,最终认为:大革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主要作品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出身贵族世家,一生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曾醉心于政治,出任过众议院议员,参与过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并一度出任外交部长。直到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才对政治产生了悲观情绪并为之失望,从此淡出政治舞台。本书便写于1851年到1856年这一时期,当时的托克维尔成为“国内流亡者”,其文字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
相当精彩。读完全书后的感觉正如同作者所说:历史是一个画廊,里面模仿多,原创少。 此书的分析甚至可以颠履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原来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因为封建压迫过重,反而是放松的缘故。而大革命后的所有制度都不过是过去制度的改头换面,特别是中央集权。当看到书中引...
评分【按语:《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可以说是《论美国的民主》的更为阴郁的姊妹篇。从遥远的美国收回目光,托克维尔审视了法国自身的现状和历史。第二卷第11章的对比表明,托克维尔认为1850年代的法国仍处在中央集权的民主专制(democratic despotism)中,法国人还是没有学会...
评分 评分在做外新史的读书笔记,放上来的这部分是末尾的一些笔记之外的想法,靠不靠谱尚不可知,欢迎讨论:) 如下: 在现有的诸多关于对托克维尔之法国大革命观的研究理论中,很少提及政体合法性与革命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在此处做深入探究。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陈明明曾...
评分非常经典的著作,虽然读起来有些难懂,但依然揭示了很多理。
评分法国大革命以它颠覆,暴虐的方式席卷了整个法国的各个方面。国王被砍头,贵族、教士被打压,旧的体制和制度被完全的废除,但是新的完美世界并没到来,慢慢旧制度和体制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法国本不是封建专制最严苛的guo'du,古老的三级会议制度,农民很早就获得了土地,连同路易十六的各种维护农民权益的改革。为什么革命者强烈的仇恨会远远超过其他地方呢? 本书追讨大革命的原因不外乎是国王的贪婪、贵族的短视、资产阶级的和行会的各自利益的保护,最终将法国社会割裂成不同微小的利益团体,团体之间彼此的仇视无法消解。而最底层的农民彻底的失去了改善机会,这种环境下一些作家的理想煽动,加上对旧制度破坏性的放权,彻底释放了仇恨和暴力这个魔鬼。 书中托克维尔数次艳羡的提到了英国,保守主义的改良,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是
评分对于不懂政治的孩纸读起来还是蛮痛苦的。。感觉每段话前后都接不上……读到一般翻了翻书评,对照现实,有那么一点意思。so,要继续“愚民”,还是从上往下的改革?
评分我对翻译的要求不高,但是这本书实在让我忍无可忍,大量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最可笑的是书目录标题和正文的标题翻译的都不一样,太不负责了,以后绝不买这个出版社的书。
评分翻译和校对有点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