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权威媒体《新周刊》赞赏、推荐:一般穿越文的路数是,男主或女主穿越到n年前,带去现代人的思维和技能,让生活更舒适;罗根·沃德一家的“穿越冒险”则相反,他们从纽约搬到一个19世纪的农庄,过起没电脑、没手机、没电视、没冰箱的日子。这是一个家庭的逆城市化实验。
◎慢享悦生活,回归自然的简单生活典范,表达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焦虑与焦虑中的反省。
◎台湾金石堂网站生活类图书排行榜连续40周第一位,诚品好书专页推荐
◎台湾作家、生活家韩良露、赖青松、作家、环境保护家凌佛,导演李鼎,《商业周刊》总编辑王文静撰文推荐
◎美国《出版家周刊》《 波士顿环球报》《图书馆月刊》《伯明翰新闻报》,作者狄恩•金、卡罗琳•凯托维尔集体撰文赞誉
◎媲美梭罗《瓦尔登湖》、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走遍全世界的旅游作家罗根•沃德厌倦了半夜还要接手机、回E-mail、通MSN,也害怕儿子在城市长大,只认得汉堡不认得牛。于是他和妻子希瑟决定“回到过去”,把家搬到弗吉尼亚州乡间,去过1900年的农村生活。这决定,为他们带来了危机四伏,却也充满欢乐与温馨回忆的一年……
没有电视、电话,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汽车,他们得自己种田养牲口,而且只能用一百年前的工具。在这个错逆的时空之中,沃德夫妇找回了生命中恒久不变的价值,并在亲友们的怀疑转为支持后,建立起一个超越科技与时空的美好社群。
罗根•沃德(Logan Ward) 作者
美国著名的旅游作家,《国家地理探险》(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专栏作家,曾为多份杂志撰稿,包括《男人月刊》(Men’s Journal)、《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南方口音》(Southern Accents)与《乡村木屋生活》(Cottage Living)。他跟妻子希瑟和两名子女鲁德和伊莉亚特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雪伦多亚谷地区。
汪芸 翻译
台湾大学社会学学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社会所硕士。曾任《中国时报》资料中心编译、《中时晚报》广场版记者及国际新闻组编译、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副主编,现在专职翻译工作。译有《再给我一天》《与幸福有约》《生死之歌》《在烟囱农庄上的日子》等数十种书。
如果让你回到114年前你会如何生活呢?你觉得自己应该靠什么为生?那时的中国正处清末,如果那个时候有网络的话,那么八国联军、义和拳、孙中山、不平等条约、光绪、李鸿章……将是那一年的关键词,而人民的生活也在这样的拉锯中混乱不堪,但具体到一个农家,又会是什么样...
评分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三联生活周刊》采访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 ·鲍尔莱,因为该教授写了一本书,名为《最愚蠢的一代》得罪了8700万美国年轻人。在采访中教授表示因为有了互联网年轻人几乎每时每刻都黏在一起,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独自一 人,读书、思考,或者和...
评分撇开《瓦尔登湖》不讨论,去年看到《普罗旺斯怎么走》这种潮女进村的故事还是挺乐呵的,不过此类书一多起来就完全吐槽不能了。 如果清穿剧走的算是“纵穿”路线,那么此书大概可以算是“横穿”。如果说它有什么亮点,那大概是作者和老婆约定的1900年这个点所带来的困扰:这家伙...
评分在豆瓣里翻看着各种书评人的页面,突然就失去了方向,到底谁会愿意来看这本书呢。于是决定与其思考,不如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行动吧,自己先写一篇自吹自擂一番再说。 作者罗根在写这本书之前还是一个杂志的记者,应该就是我们经常很羡慕的那种工作,可以免费去很多好看的地...
评分这本书是位住在美国的男人和他妻子,两个孩子远离城市的喧嚣,在乡村木屋生活的故事。如果说《荒野求生》是回归野人生活的故事,那这个可能就是回到自然生活的故事,他们重新回到了1900年的生活,穿简单天然的布料,使用马车,没有手机、电脑、信用卡。只有山羊,土拨鼠、蛇,...
以为回到1900年以后,生活会变得精彩或者刺激。没想确是平淡的生活,每天早起烧柴打水做饭挤牛奶,在夏天杀死吃菜的虫子。但是读完以后,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少了现代社会的匆忙,多了邻里的关爱。生活这样挺美好的。
评分用实际行动来反思科技生活,很棒!
评分《瓦尔登湖》的现代语版,思想性不如前者,但易读。
评分对想要离开都市去过隐居生活的人来说,前半本是狠狠浇了一盆冷水。但后半本让你觉得,一切痛苦都还是值得的。
评分顺生佚老~对于一些人来说,把心中的愿想通过实践换来全新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人生冒险和自我满足感的来源。每个人都有权利活成他自己愿意成为的那个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