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权威媒体《新周刊》赞赏、推荐:一般穿越文的路数是,男主或女主穿越到n年前,带去现代人的思维和技能,让生活更舒适;罗根·沃德一家的“穿越冒险”则相反,他们从纽约搬到一个19世纪的农庄,过起没电脑、没手机、没电视、没冰箱的日子。这是一个家庭的逆城市化实验。
◎慢享悦生活,回归自然的简单生活典范,表达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焦虑与焦虑中的反省。
◎台湾金石堂网站生活类图书排行榜连续40周第一位,诚品好书专页推荐
◎台湾作家、生活家韩良露、赖青松、作家、环境保护家凌佛,导演李鼎,《商业周刊》总编辑王文静撰文推荐
◎美国《出版家周刊》《 波士顿环球报》《图书馆月刊》《伯明翰新闻报》,作者狄恩•金、卡罗琳•凯托维尔集体撰文赞誉
◎媲美梭罗《瓦尔登湖》、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走遍全世界的旅游作家罗根•沃德厌倦了半夜还要接手机、回E-mail、通MSN,也害怕儿子在城市长大,只认得汉堡不认得牛。于是他和妻子希瑟决定“回到过去”,把家搬到弗吉尼亚州乡间,去过1900年的农村生活。这决定,为他们带来了危机四伏,却也充满欢乐与温馨回忆的一年……
没有电视、电话,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汽车,他们得自己种田养牲口,而且只能用一百年前的工具。在这个错逆的时空之中,沃德夫妇找回了生命中恒久不变的价值,并在亲友们的怀疑转为支持后,建立起一个超越科技与时空的美好社群。
罗根•沃德(Logan Ward) 作者
美国著名的旅游作家,《国家地理探险》(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专栏作家,曾为多份杂志撰稿,包括《男人月刊》(Men’s Journal)、《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南方口音》(Southern Accents)与《乡村木屋生活》(Cottage Living)。他跟妻子希瑟和两名子女鲁德和伊莉亚特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雪伦多亚谷地区。
汪芸 翻译
台湾大学社会学学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社会所硕士。曾任《中国时报》资料中心编译、《中时晚报》广场版记者及国际新闻组编译、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副主编,现在专职翻译工作。译有《再给我一天》《与幸福有约》《生死之歌》《在烟囱农庄上的日子》等数十种书。
居住在纽约,替《国家地理探险杂志》到全世界撰写报导文章的罗根.沃德,在公元二千年时,因工作压力太大而产生的身心焦虑,使他动念要实践一个「住到百年前的探险行动」;他买下了一座保持十九世纪状态的农庄,带着妻子和儿子,过起点油灯、打井水、驾马车、养羊养鸡、种菜、...
评分在豆瓣里翻看着各种书评人的页面,突然就失去了方向,到底谁会愿意来看这本书呢。于是决定与其思考,不如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行动吧,自己先写一篇自吹自擂一番再说。 作者罗根在写这本书之前还是一个杂志的记者,应该就是我们经常很羡慕的那种工作,可以免费去很多好看的地...
评分撇开《瓦尔登湖》不讨论,去年看到《普罗旺斯怎么走》这种潮女进村的故事还是挺乐呵的,不过此类书一多起来就完全吐槽不能了。 如果清穿剧走的算是“纵穿”路线,那么此书大概可以算是“横穿”。如果说它有什么亮点,那大概是作者和老婆约定的1900年这个点所带来的困扰:这家伙...
评分如果让你回到114年前你会如何生活呢?你觉得自己应该靠什么为生?那时的中国正处清末,如果那个时候有网络的话,那么八国联军、义和拳、孙中山、不平等条约、光绪、李鸿章……将是那一年的关键词,而人民的生活也在这样的拉锯中混乱不堪,但具体到一个农家,又会是什么样...
评分从前,我们普遍喜欢畅想未来几十年甚至100年后的生活,那时有很多作品还有文章都是写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的。比如1993年,上海一家媒体搞了一次“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未来个人生活”的征文,想30年后再来对照。当时王朔、梁左等著名作家都曾受邀投稿,如今20年已过,作家们当年笔...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赞美,不求和,无阿Q。是生活,有压力,有困难,因而有本真,有体验。因此,很真实。
评分特别喜欢
评分瓦尔登湖
评分过日子的好故事。
评分多少次你和我探讨我们该要什么样的生活,看完这本书的前半段,真是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彻头彻尾泼了一盆冷水,还是零下的!但是后半部还算物有所值!作者的教条主义我真心不敢沟通,苛死在1990的界限,车不要坐,剃须刀不能使,生病了,要不要打电话给医生都要徘徊一晚......实在有点作!但也许正因有了百年前的体验,重返现代的生活才能珍惜,才能明白不仅仅要索取。我们可以疯,但千万不要自讨没趣疯到1990年!知足现有的,就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