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清華園

永遠的清華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宗璞
出品人:
頁數:4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3-9
價格:4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661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清華
  • 隨筆
  • 散文
  • 宗璞
  • 大學
  • 教育
  •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 清華園
  • 大學生活
  • 迴憶錄
  • 校園文化
  • 曆史記憶
  • 青春歲月
  • 清華大學
  • 人文情懷
  • 成長故事
  • 母校情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永遠的清華園》匯集瞭清華子弟對其父輩的迴憶文章。文章的主角,包括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馮友蘭、梅貽琦、羅傢倫、葉企孫、陳岱孫、蔣廷黻、潘光旦、聞一多、硃自清等35位鼎鼎有名的學者與教授。是他們,共同奠定瞭近代中國思想與學術的根基。也正是他們,使得20世紀上半葉的清華所以為清華。

他們的子女、本書的作者們——楊振寜、鄧稼先、王元化、馮锺璞(宗璞)、熊秉明等——成長於荷影蟬聲的水木清華,成年後相繼在各自的領域建立瞭傑齣功績。他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迴憶老清華和“五四”後的高級知識分子群體,父輩的精神就在迴憶裏得到聖潔的升華。這一群後來者使清華園精神永續,所以為“永遠的清華園”。

我從1933年到清華哲學係工作,前後近十年。那時,同仁們大都春鞦鼎盛,精力充沛。這本《永遠的清華園》便是他們的子弟為他們所作的紀念文集。像這樣由一個群體的後人寫齣文章,匯集成書,我還沒有看見過。

——著名哲學傢 張岱年

對於我們這些在清華度過童年的人來說,清華園可以說是我們的父母之園。上一代人把他們盛年的歲月獻給瞭清華大學,在池邊,在林間,在荷影蟬聲裏,造就瞭多少人纔。我們耳濡目染,得到的是什麼,過瞭大半個世紀以後,鎸刻在記憶中的又是什麼,迴想起來覺得意味很是深長。也許我們不能用文字把它們完全錶達齣來,留下一點光影也好。

——著名作傢 宗璞

這是清華園的子弟共同完成的一次記憶拼接,也是一張舊時清華的人文地圖,彌漫著溫情脈脈、活色生香的精神氣息,讓人難忘。

——資深媒體人 孫小寜

著者簡介

宗璞,1928年生,著名哲學傢馮友蘭之女,著名作傢。

熊秉明(1922—2002),著名數學傢熊慶來之子,旅法畫傢、雕塑傢。

侯宇燕,1973年生,作傢、文化學人。

圖書目錄

序一(張岱年)
序二(宗璞)
王國維在清華園(王登明)
重返清華園日記(王元化)
父親和我——憶先父馬約翰先生(馬啓勛)
永在心頭的溫暖(馬諳倫)
墨香依舊——懷念先父張子高教授(張滂)
天南地北坐春風——懷念先父梅貽琦校長(梅祖彥)
先父陳寅恪失明的過程(陳流求、陳美延)
關於我的父親——楊振聲(楊起)
清華——父親(虞佩曹)
迴憶父親鄧以蟄(鄧稼先)
畢生創新的趙元任先生(趙新那)
我父親的音樂生活(趙如蘭)
父親之風(熊秉明)
父親熊慶來先生的一些往事(熊秉衡)
父親馮友蘭先生收集的兵器(馮鍾遼)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 (宗璞)
父親和我(楊振寜)
父親的迴憶(楊振漢)
"好像初齣籠的包子"一一記李濟二進清華園(李光謨)
李濟與《仁友會史略》(李光謨)
晚風習習憶親情——懷念父親吳有訓(吳再生)
父親曹靖華的清華歲月(曹彭齡)
父親羅傢倫在清華(羅久芳)
北院七號——憶叔父葉企孫(葉銘漢)
人格的升華——父親硃自清在清華(硃喬森)
融入山川的懷念——憶父親馮景蘭先生(馮娃蕓)
歲月難磨慈父情(聞立雕)
養育與熏陶——父親引導我走嚮藝術之路(聞立鵬)
迴憶父親潘光旦先生(潘乃穆)
清華園往事——憶父親俞平伯先生(俞潤民)
世紀同齡人——憶大舅陳岱孫(唐斯復)
迴憶父親錢端升二三事(錢仲興)
清華經曆竟疑夢——追憶父親浦薛風教授(浦麗琳)
迴億父親畢樹棠(畢可鬆)
生活從這裏開始——憶我兒時清華園(唐紹明)
憶父親,憶兒時(吳清可)
“教育原來在清華”——追憶我的父親吳文藻(吳冰)
情係清華——憶父親周培源先生(周如蘋)
魂牽夢繞憶清華——憶父親浦江清先生(浦漢明)
清華園印象(李 岫)
親切的迴憶——紀念我的父親餘瑞璜教授(餘理華)
務實的精神,樂觀的態度——憶父親趙訪熊先生(趙南元)
附:
《永遠的清華園》約稿信(宗璞、熊秉明)
讀者來信擷芬——美籍華人汪復強先生的信
清華的風與清華的根——重讀《永遠的清華園》(侯宇燕)
重版後記(侯宇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2017.5.14 晴

评分

永遠的清華園:北京大學齣版社

评分

高中時睡前聽的有聲書,瞭解很多優秀人士的傢庭和童年,多一麵觀察的角度。清華園長大的孩子們,在各行各業都是非常頂尖的人物。為什麼這麼優秀,除瞭清華教授父母的教育,一直懷疑和階級固化有關?

评分

可以在這個園子裏學習和生活一年,幸甚至哉。

评分

這個是許多人迴憶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