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木馬文化
作者:徐明鬆
出品人:
頁數:21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8
價格:NT$3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58294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建築
  • 王大閎
  • 建築師
  • 颱灣建築
  • 颱灣
  • 建築(中國建築師)
  • 颱版待購
  • 王大閎
  • 建築
  • 王大閎
  • 現代建築
  • 颱灣建築
  • 建築師
  • 設計
  • 藝術
  • 文化
  • 曆史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王大閎一直是建築係學生最崇拜的本地建築師,他的建築作品多完成於1950到70年代,本書介紹他的生平及重要的作品,這些令人讚嘆卻被遺忘的寶貝。

提起王大閎,馬上讓人聯想到國父紀念館,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可是對許多60年代以後齣生的人來說,知道的僅止於他是蓋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其他作品和生平點滴甚少有印象,彷彿是武俠小說傢筆下的世外高人。這和他沉默低調的個性有關,以往我們隻識作品不識其人,今天我們不妨揭開神祕麵紗,從人去貼近作品。也許從人與人文的角度進入,我們纔有機會深入建築的核心。

王大閎生於1918年,童年在中國文人庭院建築林立的蘇州成長,吸納瞭東方美學的種子。少年以後留學歐陸,先後在劍橋和哈佛就讀。在哈佛研究所時期的王大閎,是少數「直接」接受包浩斯現代主義啟濛的人,師承包浩斯創辦人時任哈佛建築係主任的葛羅培斯,同班同學有貝聿銘和菲立普強生等人,王大閎畢業的時候是全班第一名。

1953年35歲的王大閎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開始瞭他在颱灣土地上「中國建築現代化」的實驗探索,他的中國建築現代化不是抄中國建築元素到作品裡,而是融閤入傳統建築的精神,更可說是全新的創作。在第一個設計案「建國南路自宅」他以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平麵,打造齣內部空間自由流暢的住宅,這個作品嘗試結閤中國的建築語彙和密斯的風格語法,帶給當時國內建築界極大的衝擊,並給掙紮著想創新中國建築的年輕一輩指齣齣路。之後他陸續完成許多建築案,除瞭住宅案之外,公共建築案的錶現亦極為精采,如國父紀念館、外交部、颱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以及得到競圖首獎卻因政治因素而徒然化為紙上傳奇的故宮博物院計畫案。80年代後王大閎從建築圈淡齣,加上他低調的個性,這個名字和他的作品逐漸被遺忘。

王大閎的構思與創作,是一個不斷化繁為簡的過程,所以他的作品總能予人形式簡單,走入其間卻感受層次豐富,比例勻稱。在造形、尺度、線條、細部工法,乃至人文內涵,在在都讓後輩建築師由衷讚嘆,試想要有何等纔氣及紮實的專業訓練纔能創造齣這樣的作品?無怪乎他被葛羅培斯視為最愛的學生。

本書特色

1. 本書的齣版乃見證颱灣五、六○年代建築文化的重要發展,同時也看到活躍於建築界的青壯建築師及建築係老師們於五、六○年代仰慕學習的本地建築師「典範」。透過本書尋訪王大閎的作品,更在於找迴屬於這塊土地的舊有美好價值,祈盼更多人重新認識這位當代建築大師。

2.作者經多方溝通,耗時兩年始促成王大閎展覽和本書的誕生,其苦心搜羅史料以外,並走訪王大閎好友和他一幢幢的建築,文字深入淺齣,每個作品的誕生和建造經過都像故事般有趣且耐人尋味,就像鑽入時光隧道迴到五六0年代。

3.收錄建築與非建築業界人士的評論和訪談摘錄,超過百幅珍貴照片。探討王大閎23個作品(含譯寫的一本小說),包含那些未被執行的計畫案如故宮競圖計畫、颱大禮堂和登月紀念碑等等,還有已遭到拆除或是改建的建築,在這個王大閎的作品持續消失中的時代,本書更具有珍藏價值。

王大閎

-是第一任外交總長王寵惠的獨子

-是德國現代建築大師,亦是包浩斯校長葛羅培斯在哈佛大學的得意門生

-是貝聿銘在哈佛研究所的同班同學(王大閎畢業是班上第一名)

-是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英國劍橋大學建築係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是五、六○年代颱灣建築學子的學習對象(譬如1953日本駐華大使官邸、1954建國南路自宅、1955鬆江路羅宅、1961颱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962颱灣大學地質館、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1964虹廬)

-是第一位使用預力懸壁梁的建築師(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

-是第一位使用帷幕牆的建築師(1966亞洲水泥大樓)

-是第一位使用鋼管構造的建築師(1972國父紀念館)

-是第一位橫跨文學領域的建築師(1977將王爾德”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翻譯改寫成《杜連魁》,九歌)

著者簡介

徐明鬆,建築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銘傳大學建築係專任講師。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傢建築師。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田園城市,2003)、《打開建築的第一道門》(總策畫與閤著,誠品書店,2005)《建築桂冠:普立茲剋建築大師》(閤著,木馬,2005)、《王大閎》(閤著,建築師全聯會雜誌,2006)、《十城十美》(閤著,聯經、2006)、《跟著建築去旅行》(閤著,聯經、2006)。

圖書目錄

序 現代建築在臺灣的歷史移植 夏鑄九
專訪 小女孩掀起裙子來──建築師王大閎 成寒
前言 作品是人的延伸 徐明鬆
住宅類作品
1945 城市中庭住宅
1946 文明的沐浴與沉浸的冥思
1953 建國南路自宅
1953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
1964 虹廬
1965 臺灣銀行臺北宿捨
1970 良士大廈
1973 淡水假日自宅計畫案
1977 張群宅
1979 弘英別墅
公共建築類作品
1961 臺大禮堂周邊規畫案與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1961 故宮博物院競圖計畫案
1963 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
1963 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館
1965 國父紀念館競圖計畫案
1966 亞洲水泥大樓
1972 外交部大樓
1972 鴻霖大廈
1974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1977 慶齡工業研究中心
1980 東門基督長老教會
其他類作品
1965-69 登陸月球紀念碑計畫案
1966-1977 杜連魁
訪談摘錄
郭肇立
王鎮華
王增榮
王俊雄
〔附錄〕
作品地圖導覽(拉頁)
王大閎主要創作年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王大闳就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决定“隐退”,寄情于“诗文”,直到社会淡忘他。这是我看过最伤感的一句评价了吧。从满腔热血抱负的回国到方案折衷的无奈最终被现实打败。无论是哪一行,多少人死于这场火海,想想就很悲哀。伯乐难求,千里马更难求。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孤执买单...  

評分

王大闳就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决定“隐退”,寄情于“诗文”,直到社会淡忘他。这是我看过最伤感的一句评价了吧。从满腔热血抱负的回国到方案折衷的无奈最终被现实打败。无论是哪一行,多少人死于这场火海,想想就很悲哀。伯乐难求,千里马更难求。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孤执买单...  

評分

王大闳就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决定“隐退”,寄情于“诗文”,直到社会淡忘他。这是我看过最伤感的一句评价了吧。从满腔热血抱负的回国到方案折衷的无奈最终被现实打败。无论是哪一行,多少人死于这场火海,想想就很悲哀。伯乐难求,千里马更难求。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孤执买单...  

評分

王大闳就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决定“隐退”,寄情于“诗文”,直到社会淡忘他。这是我看过最伤感的一句评价了吧。从满腔热血抱负的回国到方案折衷的无奈最终被现实打败。无论是哪一行,多少人死于这场火海,想想就很悲哀。伯乐难求,千里马更难求。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孤执买单...  

評分

王大闳就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决定“隐退”,寄情于“诗文”,直到社会淡忘他。这是我看过最伤感的一句评价了吧。从满腔热血抱负的回国到方案折衷的无奈最终被现实打败。无论是哪一行,多少人死于这场火海,想想就很悲哀。伯乐难求,千里马更难求。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孤执买单...  

用戶評價

评分

王大閎生於1918年,小貝聿銘1歲,終其一生不如帶有些許摺衷色彩的貝聿銘的現代性更強,作品多為後現代建築(甚至有日本古代建築元素的摺衷吸收,被當下不學無術的小資附會阿諛為中國傳統風格)。也許他是颱灣現代建築大師,但與現代主義無關。颱灣太小,中國不但大陸小農多,颱灣也遍地阿Q,以為喊兩句時髦的現代主義就革命瞭。凡事立意在於根本,根基不穩,為瞭吹而吹,是對王大閎的捧殺。中國人捧彆人最終是捧自己,不客觀的麵對一個建築人應有的貢獻。錯誤的解讀也會誤導沒有閱曆的年輕後輩。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的差距,首要在於專業人纔的素養,對世界的認識偏於邊緣化,加上弱者的仰望,非製造各類春藥欺騙自己,不好。作者應老實的研究王大閎的貢獻,為中國建築添磚加瓦,而不是小農造神,嚇唬小資跪拜。山中無老虎,猴子吹牛皮,沒意思。

评分

建成或者存世的作品大多在外形上都不突齣。王大閎重視空間的分配,幾乎所有的中華元素都融閤在空間感知中。但這並不是說他不懂誇張的造型,淡水的高爾夫球場、颱大大禮堂的企劃和登陸月球的企劃…他用最簡單的綫條和基礎圖形的組閤設計齣攝人心魄的建築。

评分

讀完瞭,還是彆的都不提,四顆星都是給夏鑄九的,前言寫得真的很有感情,戳到痛處

评分

在現代性的基礎上找迴傳統意象 營造試圖容納異化都市人的避難所

评分

讀王大閎的建築,我久違地想起本科時候教過的一句話叫做「用平麵做設計」。不是形體,不是空間,不是立麵,不是光影,不是說不重要,而是要有用「平麵」決勝負的信念,純粹地從中感受平麵的力量。找尋颱灣現代主義的源頭,就是王大閎瞭。格羅皮烏斯的弟子,貝聿銘的同窗,畢業時老師贈之以詩,熱愛密斯。然後說到做到將中國古典意境而不是意象融進現代主義的設計中去。想去颱灣看建築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