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俄] 罗伊·麦德维杰夫
出品人:
页数:262
译者:王晓玉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3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9743126
丛书系列:典藏版译丛
图书标签:
  • 苏联
  • 历史
  • 苏联史
  • 政治学
  • 政治
  • 罗伊·麦德维杰夫
  • 政治学、人类学与社会科学
  • 国际关系
  • 苏联历史
  • 二战
  • 冷战
  • 政治变革
  • 末日时刻
  • 典藏版
  • 历史纪实
  • 斯大林时代
  • 解体过程
  • 档案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改革的结束与破产
一 苏联经济的下滑
二 戈尔巴乔夫身边的新面孔
三 立陶宛危机
四 1991年初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五 事关苏联命运的全民公决
第二章 1991年的6月和7月——危机加剧
一 自由落体般的国民经济
二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
三 戈尔巴乔夫与周围人的分歧
四 与“七国”在伦敦会见
五 苏联共产党的地位
六 新奥加廖沃进程
第三章 8月事件的幕后背景
一 福罗斯之谜
二 恐慌在莫斯科不断蔓延
三 《莫斯科新闻报》引爆了局势
四 1991年8月18日的福罗斯和莫斯科
五 对“8·19”事件的评价
六 1991年8月19日
七 1991年8月20日
八 1991年8月21日
九“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损失
第四章 穷途末路
一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后的三天
二 苏联议会的最后日子(个人亲身的经历)
三 新奥加廖沃进程的失败
四 俄罗斯的反共浪潮
五 苏维埃联盟最后的日子
六 苏联的解体及西方的反应
第五章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 几点初步看法
二 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三 俄罗斯的分离主义
四 冷战和西方施压
五 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六 戈尔巴乔夫的作用
七 叶利钦与苏联的解体
八 苏联基础和承重结构的脆弱性
九 几点补充看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苏联解体那一年,我八、九岁的样子,还在为在学校中终于不被人叫小嘎嘣豆子而沾沾自喜呢!所以这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在我的印象中很是模糊。但还是有一个场景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和我站在电视前,电视画面里,有一群外国人,重装厚裘,正在从旗杆上降下一面旗子。父亲这...  

评分

我读的是借来的增订本,定价39元。后面加了一个比较“左”的《居安思危》纪录片解说词。总感到当时苏联的一些情况就像今天的中国,我有点怕。 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过党证?苏联风雨飘摇之时,叶利钦在电视镜头前撕毁党证作秀,后来有外国人收购苏共党证,开始$100,后来卖的人太多...  

评分

我认为本书评价低了,其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应该给5星。理由如下: 1)非常详实的给出了苏联最后历程,特别是戈尔巴乔夫当了总书记之后直至解体所有过程的描述。重要事件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成立最高苏维埃、当选总统、叶利钦崛起等都有非常清晰叙述。 2)此书逻辑清晰,苏联...  

评分

满头银发被打理的一丝不苟,柔和的目光透露着慈祥。看到他百度百科里的照片时,我很难将“倔强好斗”这样的字眼与照片里的他联系起来。在我七岁那年的11月6日,刚任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不足半年的叶利钦命令: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一切活动,解散其一切组织机...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戈尔巴乔夫多次错失良机,叶利钦的得寸进尺令作者心痛至今

评分

马克思指出了19世纪资本主义病因,但是却没能提供具体的药方,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在苏联和德国分别出现了共产主义专政与法西斯独裁,而西方国家却以“罗斯福新政”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前者的失败并不能简单的划归于对社会主义否定,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崩溃也并非历史的终结,而是对于这种异化体制的彻底否定。

评分

核心观点:戈尔巴乔夫是个大傻逼;紧急状态委员会是一群不负责任的傻逼;叶利钦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卑鄙政客;苏联的悲剧结尾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

评分

我觉得戈尔巴乔夫的本意是好的,只不过由于他的政治策略与性格缺陷以及苏联制度本身的积重难返等多种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评分

#在苏联积重难返的局势下,戈尔巴乔夫等人没有采取武力维护腐朽的政权,而是顺应潮流,让其自然消亡,这是最好的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