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The Ig Nobel Prize honours individuals whose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cannot or should not be reproduced. 10 prizes are given to people who have done remarkably bizarre things in science over the previous year. WHY: The 'Igs' are intended to celebrate the unusual, honour the imaginative and shine a spotlight onto the weird corners of laboratories around the world. PAST WINNERS: Peter Fong's experiment in which he fed Prozac to clams on the basis that if they chilled out more they'd taste better. Harold Hillman's report on 'The Possible Pain Experienced during Execution by Different Methods'...
马克•亚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
“搞笑诺贝尔奖”之父。他也是科学幽默杂志《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主编。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le Prizes):
为了奖励“伟大的困惑”,将Ignoble(不光彩的)和Noble Prizes(诺贝尔奖)组合而成的科学奖项,奖励那些“乍看之下很好笑,实则发人深省”的“不大可能”的科学研究。
由《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主办,每年十月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颁奖嘉宾为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个活动如今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盛会。
搞笑诺贝尔奖网址:http://improbable.com/
本人第一次知道搞笑诺贝尔奖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在一期《百科知识》上就有对搞笑诺贝尔奖的介绍,记得文中记载,有一位科学家因为研究“当拉链卡住你的小JJ时该怎样处理”而获得了该年度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奖。看罢,狂笑不止,随后摸了摸自己的裆部,陷入长久的沉思。。。。
评分人类的前进,未知的发现,都不是循规蹈矩的结果,所以诺贝尔搞笑科学奖的成立和发展,皆基于此。 里面的例子不是都很感兴趣,有研究人类的,研究生理学的。 本以为这是一本笑话,哪知这是一本描述相关科学概念的提出,研究,找相关实验的标本,得出结论的一本书。笑点较高。
评分思维确实很搞笑,但是行文方式有点平淡了,读着读着忍不住走神儿!抠鼻子?多呕心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事儿(不过你别告诉我你没有偷偷做过!)科学家,多么神圣高大上的职业!可就有科学家去研究年轻人抠鼻子的事儿,你能相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些奇葩的研究方向...
评分“就是为了笑笑”,如果对于科学问题,这话说起来就不轻松。仿佛做了什么无聊的事情,你只好吐吐舌头,羞赧的表示,只是想开个玩笑,所谓just for fun。这种羞赧我曾亲眼见过:几年前一个颁奖仪式上,观众提问一位获奖者,他组织的科普活动是否把科学“娱乐化”了?而获奖者表...
评分原来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人,就是看过搞笑诺贝尔奖以后的感叹了,这个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五彩缤纷。 一些有意思的人:用惩罚禁止吐痰、养鸽子、吃口香糖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演戏的时候集体喊“砰”来代替放炮的英国海军、制造麦田怪圈的物理学家戴维.考利伊和道格.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