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鬍漢佛教論稿

漢晉鬍漢佛教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蘭州大學齣版社
作者:葉德榮
出品人:
頁數:299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2
價格:6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11039837
叢書系列:歐亞曆史文化文庫
圖書標籤:
  • 佛教史
  • 佛教
  • 曆史
  • 魏晉南北朝史
  • 魏晉南北朝
  • 葉德榮
  • 漢晉
  • 工具書
  • 漢晉佛教
  • 鬍人佛教
  • 佛教史
  • 宗教研究
  • 曆史研究
  • 文化交流
  • 漢晉時期
  • 佛教思想
  • 中外文化
  • 學術論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漢晉鬍漢佛教論稿》由葉德榮著,由於我們采用瞭民族關係史的視角,故在傳統的佛教經典本位敘述中被遮蔽的問題,遂凸顯瞭齣來,如佛教與漢晉時期中原國傢與西域諸國之間朝貢秩序的關係,西域佛教傳播漢地社會過程中的跨種族傳播途徑或機製,以及由此而來的漢傳佛教史的分期、形態和性質等等。《漢晉鬍漢佛教論稿》的內容,大體上是圍繞上述諸問題展開的。全書共分3編12章,由12個既獨立又有聯係的專題統閤而成。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論漢傳佛教史分期
1“緻遠人”與老子化鬍神話
1.1 中原國傢“緻遠人”和老子化鬍神話形成
1.2 漢晉時期“鬍風”影響下黃老信仰中的佛教元素
1.3 西晉時期名士社會對佛教的包容
1.4 東晉時期漢族僧團形成和老子化鬍神話消解
2漢人佛教與漢明帝夢佛神話
2.1 西域夢佛神話之東傳
2.2 漢明帝夢佛神話之流傳
2.3 作為漢人佛教史敘述起點之漢明帝夢佛神話
3從中原國傢僧籍製度論鬍人佛教與漢人佛教之界限
3.1 問題的提齣
3.2 齣傢與“避役”
3.3 從“依師(國)為姓”到“以釋命氏”
第二編 鬍人佛教
4侍子製度、蠻夷邸與佛寺
4.1 主客曹、大鴻臚及蠻夷邸
4.2 侍子製度和侍子生活方式
4.3 佛寺:蠻夷邸佛教化的錶現形式
4.4 關於洛陽白馬寺
5都邑的“市”、鬍人聚落與佛教——以東漢、魏、西晉時期都城洛陽為實例
5.1 佛教初傳中原地區時的觀念環境
5.2 洛陽的“市”、鬍人聚落和佛寺
5.3 洛陽佛教的基本境況
6漢晉時期漢地月氏國、康居國僑居人口之地理分布
6.1 敦煌
6.2 長安
6.3 洛陽
6.4 鄴城
6.5 襄陽
6.6 益州
6.7 建業
7漢晉時期漢地“阿育王像”、“阿育王塔”遺跡之地理分布
7.1 漢晉間海道交通、奉佛鬍人聚落及其遺物
7.2 漢晉時期鬍人佛教遺物地理分布
第三編 漢人佛教
8魏、西晉時期漢族知識僧人與名士空間之關係——以都城洛陽及周邊地區為中心
8.1 鬍人佛教活動區域與名士活動區域之重疊
8.2 漢族知識僧人進入、融入名士空間
9東晉時期佛教在名士傢庭空間之錶現——以琅邪王氏傢族為實例
9.1 南渡時期。北來僧人蔭附於名士集團權力空間
9.2 名士傢族奉佛和傢族功德寺
9.3 僧人活動空間與名士傢族空間之關係
10瑞像入國——從讖緯視角看漢地社會接受佛教之過程
10.1 從“緻遠人”到“夢佛入國”
10.2 佛教在讖緯環境中之情境
10.3 以“丈六”瑞像的興造、傳播為實例
11漢晉時期西北地區佛教之傳播——以“羌鬍”群體奉佛為綫索
11.1 “羌鬍”辨析
11.2 “羌鬍”中的奉佛鬍人和奉佛羌人
11.3 “錯居混雜”和編戶化:關於佛教跨種族傳播的嘗試性解釋
11.4 論十六國時期匈奴劉氏、氐人苻氏未奉佛
12十六國時期華北地區佛教之擴散——以“羯鬍”群體移動為綫索
12.1 說“羯鬍”
12.2 “羯鬍”奉佛辨析
12.3 “羯鬍”的地理分布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进入魏晋时代以后,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梵华一体的局面。此处的“梵”,作为一个符号,为佛教提供了一个简略而精辟的注解,同时也较为直接地表明了佛教的外来性质。那么,这种明显在当时与由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化存在紧张关系的异质的佛教文化是怎样传入...

評分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进入魏晋时代以后,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梵华一体的局面。此处的“梵”,作为一个符号,为佛教提供了一个简略而精辟的注解,同时也较为直接地表明了佛教的外来性质。那么,这种明显在当时与由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化存在紧张关系的异质的佛教文化是怎样传入...

評分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进入魏晋时代以后,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梵华一体的局面。此处的“梵”,作为一个符号,为佛教提供了一个简略而精辟的注解,同时也较为直接地表明了佛教的外来性质。那么,这种明显在当时与由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化存在紧张关系的异质的佛教文化是怎样传入...

評分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进入魏晋时代以后,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梵华一体的局面。此处的“梵”,作为一个符号,为佛教提供了一个简略而精辟的注解,同时也较为直接地表明了佛教的外来性质。那么,这种明显在当时与由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化存在紧张关系的异质的佛教文化是怎样传入...

評分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进入魏晋时代以后,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梵华一体的局面。此处的“梵”,作为一个符号,为佛教提供了一个简略而精辟的注解,同时也较为直接地表明了佛教的外来性质。那么,这种明显在当时与由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化存在紧张关系的异质的佛教文化是怎样传入...

用戶評價

评分

從民族關係角度,審視佛教在漢地的傳播、發展進程。以魏晉為界,將佛教主體分為鬍、漢兩個階段。綫索之一:質疑僧人個體的遊方宣化,在佛教傳播中的作用,強調社區的群體性,具體到鬍人番邸、市、喬遷區。另一條通過僧名、僧籍、與玄士交遊,展開漢僧人主體、民族意識的覺醒過程;並通過明帝之夢的建構,揭示僧人群體意識形態的成形。思路、角度極好,不過部分有誇大之嫌,且史實上不一定能站得住。

评分

言之有物吧,理解十六國以前的佛教需要把握三個基本要素,鬍風、黃老、以及中土上層貴族。東晉十六國以後佛教在真正形成獨立化的宗教,此書以漢晉鬍漢佛教為題,正是早期佛教的關鍵特徵。

评分

言之有物吧,理解十六國以前的佛教需要把握三個基本要素,鬍風、黃老、以及中土上層貴族。東晉十六國以後佛教在真正形成獨立化的宗教,此書以漢晉鬍漢佛教為題,正是早期佛教的關鍵特徵。

评分

言之有物吧,理解十六國以前的佛教需要把握三個基本要素,鬍風、黃老、以及中土上層貴族。東晉十六國以後佛教在真正形成獨立化的宗教,此書以漢晉鬍漢佛教為題,正是早期佛教的關鍵特徵。

评分

從民族關係角度,審視佛教在漢地的傳播、發展進程。以魏晉為界,將佛教主體分為鬍、漢兩個階段。綫索之一:質疑僧人個體的遊方宣化,在佛教傳播中的作用,強調社區的群體性,具體到鬍人番邸、市、喬遷區。另一條通過僧名、僧籍、與玄士交遊,展開漢僧人主體、民族意識的覺醒過程;並通過明帝之夢的建構,揭示僧人群體意識形態的成形。思路、角度極好,不過部分有誇大之嫌,且史實上不一定能站得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