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国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清秋子
出品人:
页数:41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33116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牟宜之
  • 历史
  • 中国
  • 名士
  • 人物
  • 清秋子
  • 史料
  • 国士
  • 历史
  • 人物
  • 传记
  • 中国
  • 文化
  • 智慧
  • 品格
  • 经典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牟宜之出身于乡绅人家,家学渊源,其姨父丁惟汾,既是训诂学家,亦是辛亥时期革命家,国民党元老之一。牟宜之自幼师从丁惟汾,素负报国大志,16岁即投身革命。抗战爆发后,又舍家纾难,以民国县长身份,迎接八路军115师挺进纵队进驻,顺利开辟抗日根据地,居功至伟。从军后,自115师至东北野战军,长期从事敌工和统战工作,屡建奇功。其胆识与才干,深得国共两党高层人士的嘉许器重。1949年后,牟宜之担任业务部门负责人,勤勉从公,不求闻达。在“反右”运动中因言获罪,因拒绝俯首就范,遂被褫夺职务,投闲置散八年之久。后遭逢“文革”,又被发配至黑龙江边荒绝域“劳动改造”八年,饱受屈辱。1974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念及他当年功劳,批示可调回山东省退休安置,孰料遭当时山东省负责人抵制,困厄于济南,忧愤而殁。

牟宜之学养深厚,擅旧体诗,生平赋诗甚多,在“文革”中咏史言志,直刺奸佞,其锋芒、胆识为彼时所绝无仅有。牟宜之的一生,急公好义,任侠爽直,即处逆境之中,亦不坠济世拯民之志,乃中华优秀传统所化育之精魂、高风亮节之国士。

这位当年发出过“历史的先声”的老人,不是尚存的民国名流,不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亦不是如今多如牛毛的意见领袖和愤青,而是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

其为人,继承了自古“国士”传统道德文化的英魂;其诗作,道出了“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的社会真情,发出了“天道无邪不容欺,评说还须待后年”的历史宣判。

作者简介

清秋子,独立写作者。生于重庆,成长于长春,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一生布衣,无由闻达,自承是“70年代的赎罪者”、“80年代的幸存者”、“90年代以来的零余者”。现居海南,专事写作。一手创作“底层文学”,一手书写历史长卷。代表着:《我是老三届》、《我是北京老地鼠》、《六莲的爱情》、《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中国人能做到——民国实业家卢作孚》、《寻找牟敦康》、《货币历史》等。

目录信息

序一: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 ”/ 李锐
序二:为国纾难 为士招魂 / 钟沛璋
引言:潜听惊雷出笔端
1 勿忘在莒伏蒿莱
2 东林家风金石声
3 青衿学子有所思
4 少年谈笑赴锋镝
5 欲从草莽起刀兵
6 热血怎堪书斋冷
7 流星即逝亦炫目
8 永忆屐痕入樱花
9 忍将年华付蹉跎
10 万里当归重操戈
11 单骑更向虎山行
12 翩然一身入荆丛
13 乱世脱手斩豪雄
14 英雄相惜若手足
15 万民阻路为县令
16 即从虎穴下渝州
17 雾都啖饮亦豪侠
18 遂向关陕遇旧识
19 夜惊马蹄过太行
20 讨逆初识野战图
21 辕门纶巾四奇侠
22 沂蒙征战几生死
23 白玉何忍青蝇玷
24 情定沙场系灵犀
25 舌辩可抵万人敌
26 血溅白山闻战声
27 初走麦城终不悔
28 为官须有织妇心
29 中年最痛爱子丧
30 依旧任侠作京官
31 独有慧眼识鬼蜮
32 风波乍涌等闲看
33 英雄翻作槛中囚
34 岂有盛世忧饥肠
35 更作流民向边荒
36 野老无计驱顽童
37 万古穷荒有芝兰
38 弹铗只为黎民怨
39 万树蝉吟有恨声
40 凤鸣九皋天亦悲
尾声:今人何以慰国士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何为“国士”?国中才干杰出的人之谓也。看完此书,令人唏嘘不已,很久想写下点感受而迟迟不能动笔。对照传主贡献巨大而命运多舛、抑郁沉浮的一生,我想到了杨敏如回忆大翻译家杨宪益夫人戴乃迭的一句话:我要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幸运的是历史不算遥远,本...  

评分

读过牟宜之先生的诗,再来读这本传记,让人不胜感慨。历史不能再重写,但这不能阻止后人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从牟宜之的个人经历、身世浮沉,能够看到近几十年来的历史。 从这个角度来看,牟宜之可以说是一个透镜式的人物,或者说可以作为别人的镜子(参照系),透过他来...  

评分

其一,步《抒怀》 坎坷半生历劫身,既谱九歌不忧贫。 锦绣文章有知己,天涯闹市岂少邻。 夏酒一杯叹秋醉,冬雪十年定有春。 浪迹万里心神健,吾辈岂是蓬蒿人。 其二,步《重阳之四》 鼠辈喧嚣几时休,东风抚袖亦伤秋。 可学高祖少食肉,吟哦佳句无须愁。 寒夜读书不觉饿,...  

评分

读过牟宜之先生的诗,再来读这本传记,让人不胜感慨。历史不能再重写,但这不能阻止后人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从牟宜之的个人经历、身世浮沉,能够看到近几十年来的历史。 从这个角度来看,牟宜之可以说是一个透镜式的人物,或者说可以作为别人的镜子(参照系),透过他来...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举头望浮云,心与云俱远”,三四年前翻过,跟丁惟汾是亲戚

评分

“举头望浮云,心与云俱远”,三四年前翻过,跟丁惟汾是亲戚

评分

自清末以来,凡以追求民族尊严、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为目的者,不论何党何派,信奉何种学说,坚持哪一主义,在源头上均为一家,国、共两党尤是。至于某党派日后发生的嬗变和罪愆,亦不能抹煞其立党初衷和历史贡献。对党派尚且要如此历史地看待,对那一时代的人更不应妄加非议,一概否定。

评分

刚翻了一下,挺深的,不水

评分

好书,但是作者的主观倾向还是能看出来的,但是文笔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