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影响中国对美决策的社会因素
一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的传统方法
二 对国内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三 跨国压力因素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 中国外交决策的结构性变革
五 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六 研究框架
结语
第一章 难以排解的猜疑:“9·11”后中国人对美国的观感
一 1989年前中国人眼中的美国
二 20世纪90年代的转变
三 对中国未来精英的调查(2003年)
四 媒体与政府的角色
五 公众舆论在中国是否重要?
结语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反美主义”:历史、文化渊源及影响
一 历史上的三种反美运动
二 反美情绪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现
三 新趋势和新影响
第三章 媒体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事件为个案
引言 从“战略竞争者”到“战略伙伴”
一 媒体:作用重大还是影响有限?
二 研究的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发现
五 媒体的主要话题
六 中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七 讨论:报道中的差异
八 公众舆论
九 媒体、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
十 媒体的作用
十一 舆论的作用
十二 媒体的新闻源
结语
第四章 网络舆论与中国的外交决策
引言
一 中国因特网和网络论坛的爆炸性增长
二 网络舆论与外交决策
三 公共领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机制在中国的前景
结语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的外交部
一 外交部对公众开放
二 互联网对外交部政策制定的影响
结语
第六章 知识分子和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 变化性和连续性
二 “中心”与“外围”之间联系的管道
三 变化的原因
四 未来的方向
第七章 中国对外政策公共讨论的空间及影响
一 问题的提出和说明
二 中国对外政策公共讨论空间的恢复和拓展
三 中国对外政策公共讨论空间发展的动因
四 中国对外政策公共讨论空间发展的政策影响
结语
第八章 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政策
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二 形成中的公民社会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 公民社会与中美关系
第九章 中美经贸关系的商务外交分析
一 历史的回顾
二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和政策矛盾的国际经济背景
三 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与美方的“逆差情结”
四 中美贸易逆差结构与产业基础分析
五 美国贸易政策的利益分析
六 中美经贸政策互动分析
结语
第十章 沿海省份与中国对外政策
一 次国家政府和外交
二 中国沿海省份的地方分权和国际化
三 沿海省份和中国对外政策的决定
四 沿海省份和中国对外政策的运作
结语
第十一章 中国对美政策中的地区性影响:上海及汪道涵的作用
引言
一 上海在美中关系中的独特地位
二 汪道涵与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台政策
三 汪道涵和上海智库
四 解读上海和汪道涵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结语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