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高句麗曆史研究中的幾個相關問題(代前言) (1)
第一編 民族篇 (1)
一、高句麗名稱的齣現、含義、演變及消失 (1)
(一) 族稱的齣現和消失 (1)
(二) 縣名的齣現和消失 (4)
(三) 國號的齣現和消失 (6)
二、高句麗稱號的異寫、簡稱和齣現時間 (11)
(一) 高句麗、高句驪齣現於史籍之情況 (11)
(二) 句麗簡稱與高句麗非句麗一部辨 (15)
(三) 高麗簡稱齣現於史的時間 (22)
三、高句麗族的族源 (30)
(一) 主源 (31)
(二) 融入高句麗族的非穢貊族係成員 (40)
四、高句麗國滅亡和高句麗人的去嚮 (46)
(一) 高句麗國滅亡與浿江以北地區及居民的歸屬問題 (46)
(二) 高句麗人的去嚮 (50)
五、高句麗社會的經濟、階級和五部組織 (65)
(一) 社會經濟 (66)
(二) 階級構成 (72)
(三) 高句麗五部 (78)
六、高句麗與周邊諸族的關係 (88)
(一) 夫餘人與高句麗族主從地位的變化 (88)
(二) 肅慎係諸族對高句麗的戰爭與臣屬 (92)
(三) 東鬍係諸族與高句麗人的爭戰和交往 (96)
(四) 百濟與高句麗人在漢江流域一帶的爭奪 (100)
(五) 新羅人與高句麗族的和與戰 (103)
七、兩個高麗的差彆 (108)
(一) 立國時間懸殊及曆史發展走嚮不同 (108)
(二) 統轄區域各有所在 (111)
(三) 最高統治者族屬互異,族源的主源非前後相承 (121)
八、高氏高麗與王氏高麗無前後相承關係辨識 (124)
(一) 王氏高麗國相承於泰封國和新羅 (124)
(二) 王氏高麗非“高勾麗之舊” (129)
(三) 對我國史籍將高氏高麗寫入王氏高麗傳的辨正 (144)
第二編 政治篇 (154)
一、高句麗國的建立和發展 (154)
(一) 高句麗國的建立 (154)
(二) 高句麗國的管理製度 (158)
(三) 高句麗國的都城和疆域 (169)
二、高句麗與兩漢至南北朝中央王朝的關係 (184)
(一) 兩漢王朝的“侯國” (184)
(二) 高句麗和魏晉南北朝各王朝臣屬關係的保持和發展 (189)
(三) 兩漢魏晉南北朝對高句麗的管理 (205)
三、高句麗和隋王朝的關係 (214)
(一) 高句麗和隋王朝臣屬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214)
(二) 隋王朝對高句麗的討伐 (217)
(三) 隋王朝對高句麗的管理 (222)
四、高句麗與唐王朝臣屬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224)
(一) 由朝貢開始確立起來的臣屬關係 (224)
(二) 唐王朝對高句麗的徵討 (232)
(三) 唐王朝對高句麗的管理 (240)
五、高句麗與曆代中央王朝關係的性質 (255)
(一) 高句麗是我國曆代王朝的地方政權 (255)
(二) 高句麗、新羅、百濟和曆代王朝關係的比較 (266)
(三) 從我國曆代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看高句麗的歸屬 (281)
第三編 研究篇 (293)
一、中國學者對高句麗曆史研究的評述 (293)
(一) 百餘年中國學者的高句麗曆史研究曆程 (293)
(二) 高句麗曆史研究評述 (310)
二、朝鮮半島學者對高句麗曆史研究評述 (339)
(一) 近代以來朝鮮學界的高句麗研究 (339)
(二) 朝鮮史學界的高句麗研究 (351)
(三) 韓國史學界的高句麗研究 (363)
三、近百年來日本學者的高句麗曆史研究概況 (390)
(一) 一般概況 (390)
(二) 以好大王碑碑文為中心的研究 (392)
(三) 高句麗國史的研究 (398)
(四) 高句麗的古跡和文化、社會生活的研究 (405)
(五) 高句麗的對外關係研究 (40)
(六) 簡單的小結 (416)
四、高句麗曆史研究深化之管見 (417)
後記 (422)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