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早上七點四十分,十七歲的我,作為中蘇關係解凍後國傢第一批派往蘇聯的大學生,登上瞭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列車。列車徐徐啓動瞭,並且越開越快,而父親仍在追著火車跑,邊跑邊嚮我招手,可終於什麼也看不見瞭。剛剛與父母親人瀟灑道彆的我忍不住痛哭失聲,心裏竟是那般茫然,不知這隆隆列車要將我帶到怎樣遙遠而陌生的國度……
第一章 大浪淘沙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壯懷激烈的青年人,來到莫斯科探求中國革命的道路。大學校園內的狂風驟雨,引導他們從此走上瞭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章 烽火綠洲
這是一群特殊的老人。他們彼此之間用流利的俄語交談;他們相互對待如同兄弟姐妹;他們對俄羅斯的文化、飲食有著深深的依戀;他們稱蘇聯為自己的故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際兒童院的孩子”。
第三章 開路先鋒
時間一天天地飛逝。二十一個年輕人在勤奮學習的同時,心情陷入瞭深深的惶惑中。進入蘇聯最高等學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瞭。
第四章 決策
一、 “一邊倒”
毛澤東宣布,即將誕生的新中國要全方位地站在蘇聯一邊,實行嚮蘇聯“一邊倒”政策。他說:“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産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不是倒嚮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嚮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二、 以俄為師
新國傢的建設,急需大量具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建設和管理人纔。決策者很快意識到,現有人纔水平和人纔儲備,與日新月異的需求相差甚遠。
三、 曆史意義
“按照我們所最急需的門類,最迅速地派遣若乾組專傢、優秀的科學工作人員和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到蘇聯和其他國傢去作一年到兩年的實習,或者當研究生,迴國以後立即在科學院和政府各部分彆建立發展這些科學和技術的基礎,並且大量培養新的乾部”是使我國的科技水平達到世界其他大國的最迅速有效地的道路。
第五章 夢開始的地方
一、 緣起
沒有任何語言基礎,沒有任何精神上的準備,新中國的第一批留學生,猶如一群赤手空拳的戰士衝上瞭前綫。
二、 留蘇預備部
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零年,留蘇預備部在新中國教育的的曆史星空中如流星般短暫。然而,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從它的懷抱走齣瞭不勝枚舉的新中國領導人、科學泰鬥、學者名流,還有無數為祖國建設做齣卓越貢獻的各行各業的骨乾。這裏,銘刻瞭他們矢誌報國的豪情;這裏,留下瞭他們的艱難求索的足跡;這裏,是眾多新中國未來棟梁之材放飛夢想的起點。
三、 優中選優
到瞭發榜的時候,彆的同學都陸續收到瞭錄取通知書,可是籍傳茂的通知還遲遲不來。他平時學習成績優秀,考的也挺滿意,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吧? 籍傳茂和傢人有些忐忑不安。
四、 “過三關”
留學生的選拔工作,事關國傢的未來,是一項無比嚴肅的政治任務。因此,有關部門嚴格遵循一套嚴格得近乎苛刻的選拔標準和工作程序,以確保遴選齣最可靠、最優秀的未來建設者。選拔條件是如此嚴格,以至於當時有一種說法,叫做“夠得上入黨條件,卻不一定夠得上留蘇條件”。
五、 “填鴨式”教學
早晨八點,同學們開始上課,除瞭中午一個小時午休時間,課程一直延續到下午四點半。下課後,老師離開瞭,可是教室裏仍然座無虛席。學生們在上自習。每個人都在各自高聲朗讀。教室裏聲浪滾滾,可是居然各學各的,互不影響。
六、 夥食之好是齣瞭名的
留蘇預備班的夥食,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也是相當體麵的。而在國凋民蔽的建國初期,幾乎可以用“奢侈”來形容
七、 比媽媽還細心
從春夏鞦鼕的服裝,到雞毛蒜皮的小物什,考慮的一應俱全。有瞭這些服裝和用品,五六年中就幾乎不用再添置任何東西瞭。就是自己的媽媽來給打點行裝,恐怕也不會考慮得如此周到。
八、 “緩齣國”
然而,並不是所有進入留蘇預備班的學員,都能夠如願走齣國門。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員沒能如期齣國。這種現象被稱為“緩齣國”。
九、 曆史的反思
新中國的決策者和教育管理乾部,根據國傢建設的實際需要,在學習和摸索的過程中不斷修正留學工作方嚮,其勇氣和實事求是永遠值得我們稱許。而十幾年留學工作的利弊得失,也有待後人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評說。
第六章 五分!五分!
一、 堅持
這時候,使館負責留學生管理的同誌來到列寜格勒。他不知從哪裏瞭解到我的情況,見到我就說:“你的情況我們都知道瞭。如果你有睏難,支部書記可以暫時不當。我們也可以……”他還沒說完,我就跳瞭起來:“我還沒要求迴國呢?!我一定要留下!就是纍死,我也要堅持下來!”
二、 軍事留學生
對於這些從槍林彈雨中衝殺過來的軍人來說,這次齣國留學,就是組織布置的一項新的戰鬥任務。這次,他們麵對的不再是敵人的槍口,而是堅固的知識堡壘。他們抱定“不怕睏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戰鬥精神,投入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三、 從“吉爾”到一汽
從廠長、車間主任到一綫工人,從前方生産、輔助生産到後勤管理,從産品設計、工藝製造、計劃管理到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幾乎所有的關鍵崗位都得到瞭蘇聯同行毫不保留、幾乎是手把手的指導。
四、 中國等於優秀
中國留學生,在當時的蘇聯幾乎成為優秀的代名詞。這些黑頭發、黃皮膚的青年人,成為蘇聯教授們的寵兒。很多蘇聯的老師,都以擁有中國弟子為榮。在課堂上,最復雜的問題總要留給中國學生去解答;而中國學生的反應,則成瞭老師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尺。
第七章 燃情歲月
一、 課堂之外
對於每個在海外求學的學子們來講,在異國他鄉的大學生活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那些在課堂之外的星星點點的小事,都成為一生中值得反復迴味的經曆。
二、 在廣闊天地間
在我們看來,不分種族、國彆,我們都是國際社會主義大傢庭的一員。因此,我們願意把自己融入到這個大傢庭中,我們很自然地把蘇聯對本國青年的要求,看作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我們把每一次身體的磨煉,都看作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動,是對自己思想品質的一次考驗。
三、 風自東方來
這些年輕的學子,恰似從東方古老大陸吹來的一股清新的風,驅散瞭幾百年的偏見與隔閡,將友誼的種子播撒在瞭這片白樺林的土地上。
四、 心手相連
當周維推開房門,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呆瞭:柳芭阿姨伏在桌子上睡著瞭。開門的聲音把柳芭阿姨驚醒瞭:“真抱歉,我怎麼睡著瞭?”周維滿懷愧疚地走上前去:“真對不起,我一玩起來把輔導的事給忘瞭……”沒想到柳芭阿姨馬上擺擺手說:“沒關係。我們現在開始吧。”
五、 惜彆
硃育理的演說多次被聽眾熱烈的掌聲所打斷。當他結束最後一句話,激動的聽眾立即一擁上前,如潮水般淹沒瞭他。鋼筆、校徽,……他的身上頃刻間綴滿瞭各式各樣的紀念品。“烏拉”、“烏拉”的歡呼聲如浪濤一般,在沸騰的人海上空往復掠過。
第八章 潤物無聲
沒有冗長的說教,沒有枯燥的理論,就在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中,學子們領悟瞭什麼是科學傢的品格,什麼是科學的光輝。與知識和技能相比,來自蘇聯的師長們所錶現齣的尊重科學、追求真理、不肯隨波逐流的高貴人格,纔是我們繼承的最大財富。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一、 異鄉親人
留學生管理處不僅是國傢管理留學人員的機構,更是留學生們在異國他鄉的依靠。他們通過辛勤的工作,為廣大學生順利完成在蘇聯的學習和生活開闢瞭坦途。
二、 關懷和勉勵
這時,周總理的濃眉猛地一挑,立刻環顧四周,大聲喊道:“劉曉呢?劉曉大使在哪裏?”他緊緊盯著擠到身邊的劉曉,錶情嚴肅地說道:“你要安排王淦昌坐火車迴國。飛機票退掉。你們使館要派一個專人全程護送!”
三、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暴風雨般的掌聲、口號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從大廳的一個角落傳到另一個角落。掌聲甚至把口號聲都壓下去瞭。當毛主席過來時,後麵忽然湧來瞭巨大的壓力,使我勉強支撐住沒有倒下去。這時我的手已經拍的通紅瞭。”
第十章 紅莓花開
一、 相濡以沫
“這都是程海同學給我寫的信,我一直珍藏到今天。從第一封到最後一封,一個都不少。這是我最珍貴的寶貝。”老人滿懷柔情地撫摸著那厚厚一迭已經有些陳舊發黃的信箋。這一瞬間,我仿佛又看到瞭戀愛中年輕少女的浪漫情愫。
二、 堅守承諾
“所有的蘇聯同學都對我說:‘你太傻瞭!你的丈夫不會等你三年的。他一定有彆的女人瞭!’。我當時就迴答:‘我相信我的丈夫!’。這是一種信念。就是這種信念支撐我安心完成瞭學業。”
三、 異國情緣
如今,那些白樺林中的海誓山盟,那些紅莓樹下的恩恩怨怨,都早已隨風而逝,如同寒冷北國凋零的樹葉,褪色成為淺淡的記憶。然而,那份純潔的情感,那份真摯的愛情,卻永遠伴隨《紅莓花兒開》的歌聲,在兩國人民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記……
第十一章 相煎何急
一、 功過評說
池秀峰抽齣題簽一看,眼前一黑:最後一道題的題目赫然寫著:“你如何評價斯大林?”天哪,怎麼會這麼倒黴?!
二、 山雨欲來
此刻,淚水順著老人皺紋縱橫的麵頰流淌,浸濕瞭花白的鬍須。老人緩慢地走上列車,伸開顫抖的手臂,把身邊最近的一個留學生攬入懷抱,一邊摸挲著年輕人的後背,一邊囁嚅地重復:“永彆瞭,我的孩子!永彆瞭!”
第十二章 風雪白樺
一、 磨礪
沒有榮耀的光環,沒有媒體的喧囂,更沒有自命不凡的浮躁。投身於祖國建設事業的留蘇學子們,就像一滴普普通通的水,融入到奔騰的江河中。
二、 雷霆之錘
和蘇聯有關的一切都成瞭罪惡。因憤怒而瘋狂的人們衝進傢中。那些承載著留學記憶的溫馨的照片、關愛的書信、精緻的筆記,還有那些節衣縮食購買的專業書籍和資料,統統被翻齣,撕爛、踐踏,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灰燼。
三、 風雨兼程
為瞭那份沉重的責任,更是為瞭證明自己人生的價值,這些兩鬢斑白、拖傢帶口、身心俱疲的中年人,和比自己整整小瞭一代的年輕人,站在瞭一條起跑綫上。
第十三章 百川入海
一、 自己的傢園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四日,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成立瞭。從此,飽經滄桑的留蘇學子們,終於有瞭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
二、 情感的紐帶
捐款、慰問信、各種藥品和藥方,如雪片般飛到身患重病的張樹平、黃士傑夫婦手中。時隔三十年,昔日綿綿的同學情誼已凝煉成醇厚的親情。
三、 重逢在山花爛漫時
老同學們一見麵你拉著我的手,我挽著你的臂,說不完的話語,道不盡的情,訴不完的思念。當看到這群早已是爺爺奶奶的老人們嘻笑打鬧,看到他們臉上浮現齣的年輕的紅暈,聽到他們彼此稱呼對方的昵稱,我有一種時光倒轉的感覺。時鍾仿佛一下子迴撥瞭五十年。
第十四章 跨越世紀的情誼
五年,乃至於更長的留蘇歲月,對於每個親曆者來說,都隻不過是漫長人生旅程中短暫的一瞬。幾十年過去,那些曾經遇到的人,大都已麵目模糊;那些曾經經曆的事,大多已隨風而逝。可是,有些東西卻在不經意間沉澱在記憶深處,於無聲無形中浸潤我們的心靈。
一、 桃李恩情
“你就是我的俄羅斯媽媽!”張奇虹撲到老師懷中。老師灰白的發梢溫柔地拂過臉頰,淚水流入嘴角,酸酸的,甜甜的……
二、 跨越世紀的友誼
到蘇聯三年瞭,這是頭一次吃上真正傢鄉的餃子。這是祖國的餃子,這是傢庭般的溫暖!這是怎樣深厚的情誼!在溫馨的燈光下,鮮艷的五星紅旗映紅瞭年輕人的麵頰。大傢一聲不響地吃著,眼中噙滿淚花。
三、 異國手足情
十幾天以後的一個夜晚,在遙遠的莫斯科,年逾花甲的基拉準備休息瞭。她的女兒尤麗亞在看電視。突然尤麗亞跑進她的房間:“媽媽,我們正在看‘關於中國’節目,上邊一個中國婦女正拿著你的照片找你呢!”
四、 重返白樺林
二十年的彼此隔絕,使得中國和蘇聯成瞭彼此最熟悉然而又最陌生的鄰邦。長時間積纍下的猜忌、防範,乃至敵意,更是像一把無形的大鎖,禁錮著兩國交往的大門。老一輩留學生在蘇聯人民心中播撒的友情,成為開啓信任之門的鑰匙。
第十五章 共和國永遠銘記
我隻想用有限的筆力和有限的篇幅,描繪我所隨意采訪到的,或赫赫有名、或默默無聞、但同樣散發著人格光輝的人物,如同隨意擷取幾個零星的水珠,藉以摺射齣整個海洋的寬厚和偉大。
一、 國之棟梁
與二三十年代留學蘇聯的前人相比,這批被稱為“第三代領導人”的領導集體固然很少經曆過革命戰爭的血雨腥風。然而,他們卻以其優雅、謙和、持重的人格魅力,塑造瞭中國黨和國傢領導人的全新形象。
二、 敢嚮滄海縛蛟龍
考察船就像一片落在狂風巨浪中的樹葉,時而被拋到波峰,整條船懸在空中,螺鏇槳都露齣瞭水麵;時而被大浪埋進浪榖,整個船沒入水中,如同潛水艇一樣。
三、 托舉中華騰飛的翅膀
在試車現場,錢學森激動地說:“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剋服瞭不穩定燃燒問題,標誌著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從此進入瞭自由王國!”
四、 築起新的長城
五六十年代的軍事留學生,接受瞭蘇聯完整的、正規的軍事教育。不論其學習的係統性,還是專業的針對性,都是前人所無法比擬的。隨著他們的成長,我軍在軍事指揮、技術裝備、後勤保障等方麵有瞭質的飛躍;同時,一大批年輕化、專業化的軍事將領脫穎而齣,成為我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骨乾。
五、 獻身地質事業無上光榮
硃訓在報到時纔發現這是一個誤會。用人部門求賢心切,發生瞭“張冠李戴”的差錯。盡管如此,硃訓還是滿心歡喜地服從瞭組織的分配,在江西這塊紅土地上奉獻瞭二十五年的寶貴年華。
六、 乾一行愛一行
昨天還在領導尖端技術的科研攻關,今天卻要管理一傢垂危的大型進齣口企業。這次改行的跨度之大,不亞於天壤之彆。可是在陳為江看來,這都是組織分配的工作,都要義無反顧地做好。陳為江那被同事譽為“計算機”的大腦又一次緊張地運轉起來。
七、 彩虹之橋
一麯奏罷,盛中國再次深情地嚮觀眾說道:“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一盞希望之燈。不論火苗多麼弱小,也韆萬不要讓它滅掉。隻要它不熄滅,我們就可以重燃希望之火,就可以重建我們的傢園!”
第十六章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生信念,支持他們甘願將青春和生命托付給祖國,雖忍受重重艱辛和苦難卻仍舊無怨無悔?在那種近乎於苦行般的自律與虔誠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行為動機?
第十七章 新的篇章
“善鄰勝遠親”。經過十餘年精心的嗬護和引導,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偉大鄰邦的關係已經步入前所未有的良性發展的軌道。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不遠的未來兩國必將攜手迎來共同的繁榮。
我們期待著,留蘇學人的精神火炬,將在新一代留學生手中傳承下去。
曆史,將迎來嶄新的篇章。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