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hundred lusty squires were there to be clad In knight's full garb with Siegfried. Full many a beauteous maid At work did never tire, for dear they did him hold, And many a stone full precious those ladies laid within the gold.
看过电影,作为神话故事,真的是非常让人神往的。后来渐渐地了解了这个德国传统民间诗歌在文化史中的地位,一直有兴趣读一下书。昨天在书店看到这个译本,起初很高兴,但是看到糟糕的翻译,一点也感觉不出史诗的气势,于是决定不读了。或许英译本要好很多……
評分去年寒假写的东西。欢迎拍。 现在来看有些想法又有点不太一样了,不过还没想好写。 另外看完原著之后我就被许多人眼中的“反派”HvT吸引了,那时是欣赏他的坚毅铁血和近乎残酷的清醒决绝……后来又看了Wolfgang Hohlbein写的以其为主角的小说又被WH笔下HvT隐藏的微妙的温柔电到...
評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74.html] 许多人在里面大声疾呼: “呵,天哪,这么痛苦! 我们多么愿意 在战斗中一死了之。 愿上帝加以怜悯! 我们已经快要丧命! 王后向我们报仇雪恨, 手段毒辣无以复加。” ——《第三[十五章 三位国王跟他们的姐妹谈判和解》...
評分中世纪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叙事诗,创作于1200年左右,作者不详。 第一部(第1歌-第19歌)《西格弗里之死》是关于西格弗里的英雄传说,第二部(第20歌-第39歌)《克琳希德的复仇》取材于匈奴人灭亡勃艮第族的史实,至8世纪,在巴伐利亚人之间,两部分被融合成首尾一贯的尼...
評分看前言里说,《尼伯龙人之歌》是在《埃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知道是译本的因素还是虾米,《尼》的可读性更强一些,故事情节也完整得多吖,classics对文本的分析也体现得很明显,“出走-磨难--先知--返回”这个叙事结构很清晰。偶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后是众英雄同归于尽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