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9年出版《迷宫中的将军》。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1989年,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如日中天的马尔克斯继获得诺奖(1982年)、发表《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之后推出另一重磅长篇小说《迷宫中的将军》,让那些被他的作品培养得味口刁钻的读者大跌眼镜的是,他的这部新作既不“魔幻"也不“浪漫",而是彻底回归了现实主义传统。...
评分自从知道了 “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以来,就一直在盘问自己:这个牛逼作家的尽头在哪里?什么才是马尔克斯的极限?什么才是写人的极限? 近几天一直在读《迷宫中的将军》,读得很慢,甚至很吃力。读马尔克斯,从来不曾如此?是心迟钝了,还是心老了? 《迷宫中的将军》不像《百年...
评分玻利瓦尔在迷宫中的自述 我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但从未自己摸过我的刀枪; 我是声名显赫的拉丁美洲解放者,街头巷角都写满了辱骂我的标语; 我所到之处,被礼炮,欢呼,钟声环抱,但我时时被虚伪和贪婪裹挟; 我每天要口授和执笔,但最亲密的仆人都说:将军的心思只有他自己知...
评分迷宫中的将军讲述一个南美解放运动的英雄,在放弃权力后,拖着铭刻着战争屡屡创伤的病体,和剩下的几个忠实随从一起选择去国。在旅途中将军回忆起一生戎马和昔日的辉煌荣光,镜头反复在过去与现在间拉放穿梭。 开始以为这本书和族长的没落一样,刻画一个被权力腐蚀蛀空的独裁...
评分《迷宫中的将军》里的主角西蒙·玻利瓦尔将军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睿智、固执、毅力超群、眼神中透出理想主义的光芒、凭借超凡的风度与魅力得到无数女人的青睐,却不被儿女私情绊住手脚。没错,我说的就是百年孤独里的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 与《百年孤独》这部气势宏大、纷乱...
歷史總是悲劇的主調,跟隨著無數雜音和喧囂。對馬爾克斯來說,河流就是從生向死,也是回憶的旅程。經歷過一日日看生命敗給死亡的過程,馬爾克斯寫玻利瓦爾之死實在是驚心。相比《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或許是英譯本的原因),而故事中穿插故事,歷史、夢、魘、風物,還是讓人覺得作者寫小說的能力雄健無比。
评分歷史總是悲劇的主調,跟隨著無數雜音和喧囂。對馬爾克斯來說,河流就是從生向死,也是回憶的旅程。經歷過一日日看生命敗給死亡的過程,馬爾克斯寫玻利瓦爾之死實在是驚心。相比《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或許是英譯本的原因),而故事中穿插故事,歷史、夢、魘、風物,還是讓人覺得作者寫小說的能力雄健無比。
评分歷史總是悲劇的主調,跟隨著無數雜音和喧囂。對馬爾克斯來說,河流就是從生向死,也是回憶的旅程。經歷過一日日看生命敗給死亡的過程,馬爾克斯寫玻利瓦爾之死實在是驚心。相比《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或許是英譯本的原因),而故事中穿插故事,歷史、夢、魘、風物,還是讓人覺得作者寫小說的能力雄健無比。
评分歷史總是悲劇的主調,跟隨著無數雜音和喧囂。對馬爾克斯來說,河流就是從生向死,也是回憶的旅程。經歷過一日日看生命敗給死亡的過程,馬爾克斯寫玻利瓦爾之死實在是驚心。相比《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或許是英譯本的原因),而故事中穿插故事,歷史、夢、魘、風物,還是讓人覺得作者寫小說的能力雄健無比。
评分歷史總是悲劇的主調,跟隨著無數雜音和喧囂。對馬爾克斯來說,河流就是從生向死,也是回憶的旅程。經歷過一日日看生命敗給死亡的過程,馬爾克斯寫玻利瓦爾之死實在是驚心。相比《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或許是英譯本的原因),而故事中穿插故事,歷史、夢、魘、風物,還是讓人覺得作者寫小說的能力雄健無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