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1891.12.17—1962.02.24),安徽績溪人。學者,新文化運動領袖,對民國時期整個社會的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1910年官費留學美國
1917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長
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年2月24日因心髒病猝發逝於颱北
合上胡适的《四十自述》,眼前民国的氤氲让人感到一种迷幻的向往,像《午夜巴黎》的主人公,梦游一样的来到他向往的复古时代,和所有他心中的巨人一场接一场的相逢,胡适的人生好像是伍迪艾伦笔下人物的原型,一个早慧的晚生子,徐志摩推崇的挚友,是与蒋介石谈笑风生得礼...
評分 評分不得不佩服胡先生自幼就老气横秋,但天资聪颖,虽幼年丧父,但母爱深深,管教甚严,克己复礼,弱冠之资,四处求学,十七岁就可以教大学,少年成名,中西融通,有良师有益友,虽一时失意,然能及时止堕,留洋丰己,成就一番事业,登白话普及人文之执火者,然性情又极为温和谦逊...
評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記得中學時候課桌上,左一本《魯迅文集》、前一本《紅樓夢》。現在兩者都看不下去,生活已疲乏,不敢憤懣,更不敢憂傷。病弱風流——慷慨激昂——思無邪!!!難道應瞭那句“少讀水滸,老讀三國”,少讀魯迅,老讀鬍適?
评分記得很清楚,黃浦圖書館二館原來的南市圖書館,一整套遠流的鬍適作品集,泛黃的紙,每一本的內頁都有印瞭一個“內部參考”的圖章。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所謂五四,德先生賽先生,跳過鬍適先生是不能夠的。
评分【國圖】鬍適小時候也實在算不上傢庭幸福,可迴憶起兒時生活卻不像魯迅那麼陰鬱。
评分記得中學時候課桌上,左一本《魯迅文集》、前一本《紅樓夢》。現在兩者都看不下去,生活已疲乏,不敢憤懣,更不敢憂傷。病弱風流——慷慨激昂——思無邪!!!難道應瞭那句“少讀水滸,老讀三國”,少讀魯迅,老讀鬍適?
评分鬍適寫得很白,但對母親確實是真情實感。逼上梁山則充滿著鬍氏的自傲,作為文學革命先鋒者的全盤心路曆程坦然示之,任何中國文字的工作者讀之都可以對中國文化的變遷有一絲觸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