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高登(Gordon Mathews),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著作包括《全球文化/个人身份:在文化超市中寻求家园》(Global Culture/Individual Identity: Searching for Home in the Cultural Supermarket)、《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日本人和美国人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How Japanese and Americans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s)及《香港,中国:培育国家认同》(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并合编过多本书籍。
译者杨玚,香港中文大学学能提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译著包括《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身陷囹圄,1942-1945香港日据时期的赤柱拘留营生涯》等。
重庆大厦的出名:20C 70‘s被写进《孤独星球》,成为西方嬉皮士和背包客的逗留地。 基础数据:17层高,每晚4000人留宿,129个国家 撒哈拉以南地区20%的手机都是从重庆大厦发货过去的 P2:香港在70年代是工业生产的中心,在80年代末成为中国货品集散地。同一时期,异于内地的香...
评分一直很想读这本书,一边听着宅男帮忙升级好电脑后的欢乐的歌声,一边在其虹口小仓里火眼晶晶发现了这本书,周日在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介绍的重庆大厦是一座残旧的大楼,商住两用,拥有大批南亚及非洲的住户,有来来往往的商人,有兢兢业业的非法劳工,有慵懒的避难者...
评分在讨论全球化造成的飞地的时候,容易关注两极而非中段。的确,全球化议题中更能引发人们讨论兴味的总是高精尖技术的共享,或关怀维度爆表的底层贫民窟。 不大记得是《落脚城市》还是哪一本相关书籍里都有说到,极端底层的贫民窟现象已然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重要...
评分去过几次香港,但彼时年少,只是跟着大人逛景点和购物点,对于重庆大厦仅仅略有耳闻却未曾造访。然而,对于重庆大厦的光怪陆离,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同身受。我在书中提到的天秀大厦住了十几年,从懵懂记事到远走高飞。虽身处其中多年,我其实一直是个局外人,从未理解他们的...
评分一月底从香港诚品书店买回这本书 断断续续看到最近才终于看完 第一次看完一本竖行繁体的书 而且还非常厚 确实是有点辛苦的 因为不太习惯所以常常这一行看完了找不准哪是下一行 但是好在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尽管是一位人类学教授经过几年的调查与记录写出的一本学术著作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