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文,男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从1945年3月至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在一个姐姐那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来在图书馆发现变借回了。 第一次读沈昌文老人家的书,备感朴实与沉静。都是些老人家作编辑的小文,随处翻页就能读下。只是我对于好多事实还一知未解,所以得到也相对较少。关于老人家喜欢邓丽君那几篇印象深刻,她的歌词真是好。 这本书...
评分在一个姐姐那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来在图书馆发现变借回了。 第一次读沈昌文老人家的书,备感朴实与沉静。都是些老人家作编辑的小文,随处翻页就能读下。只是我对于好多事实还一知未解,所以得到也相对较少。关于老人家喜欢邓丽君那几篇印象深刻,她的歌词真是好。 这本书...
评分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社会。 在出版社,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交汇之处,步步地雷,处处暗箭。 沈老穿越之,迎合历史潮流,促进之。 我知道了文化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经济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政治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 我知道了,也就减少了恐惧。也就有了信心。 我...
评分在一个姐姐那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来在图书馆发现变借回了。 第一次读沈昌文老人家的书,备感朴实与沉静。都是些老人家作编辑的小文,随处翻页就能读下。只是我对于好多事实还一知未解,所以得到也相对较少。关于老人家喜欢邓丽君那几篇印象深刻,她的歌词真是好。 这本书...
评分无论在电视里还是照片上,沈老都咧开一丛小胡子下的嘴,双眼眯成一条线,呆呆地望着镜头,一脸的坏笑。这种形象的代表有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掌管油尖旺地下产业却在街角摆报纸摊的龙头大佬,或者通晓天文地理却躲在深山渔樵耕读的隐士,总之,一切身怀绝技又深藏不露的主...
扬之水的相关介绍文倒是有几篇,总还是不如张中行的文字
评分曲图借 外公家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780969/
评分书的封面到内容我都很喜欢。
评分为了赶快拿给阿比而刷完的。也就长得比较好看而已,本想看些书业八卦掌故轶事,失望了…不过1946年的沈崇事件完全不知道啊!以及看到赵丽雅三个字第一反应是好像哪个女演员的名字好俗好熟啊噢是赵丽颖啊居然是扬之水的真名…不论在哪个年代,沉下心来钻研所爱所迷的人终究会发光的。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翻到末尾看到恺蒂的《南非之南》想起居然还没买来读呢…
评分“给人看的书”,淡而无味。以沈公的见识眼界也许可以写出更有趣的文字?“四平八稳”概其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