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转型中国 社会阶层 中产 中产阶级 社会 中国 有关精英
发表于2025-02-02
所谓中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部著作是关于中国“中产”的。显然,这是一个有趣且有特殊意义的话题,而且是一个人们莫衷一是的话题。这话题,在“里面”和在“外面”,立场和表述都会有冲突。这些有趣的冲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表现,越往后看越会理解里面的意义。就像我们今天看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事情一样。
魏城,男,195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国。现居英国首都伦敦。
新闻从业经历:
1986年至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
1994年至1998年:《星岛日报》加拿大版英文翻译
1998年至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记者
2005年至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www.ftchinese.com)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爱好:读书、游泳、旅行和听音乐。
最大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重新移居中国。
对职业经理人、律师、医生、媒体管理人员的采访,简短而朴实。这些被采访者都是一般认为的中产阶级职业。但是,他们在行业当中是少数。普通的医生甚至并不能算作中产阶级。文章中提到中国的职业社会声望中排名前三的是市委书记、市长等官员,律师排在16,而医生在26,连一个政府科员都不如。而中国有句古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救人,律师救世,这是西方国家的看法,还有法律人政治家之说。可是,中国的现实不是如此。这是八年前的书,现在的情况更加明显了。律师开始获得政治地位和话语权,而医生的处境更加水深火热。医生这个原本体面的职业,现在成了比矿工、建筑工人有更高人身安全风险的职业。这本书是日报采访,当然难以深入。期待有更深刻、更发人深省的作品。
评分算是对中国中产定义的一次考察,所谓中产何谓中产,通篇读完,倒也启发不少,我想下个自己对中产的定义:在有自由讲规则的民主社会下,思想独立与经济独立并存,个体意识与公共意识并存,介于小资与大款之间,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影响力,拥有足够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收入不少压力不小,不算幸福还算享受,有点闲钱有点闲趣。
评分深度访谈的方式描绘了“中产阶级”这一个在国内很难明确定义的阶层。 他们想的。他们得到的。如何变的。 他们自信、低调、受过教育、还有一点点洁身自好,那种读书人的小气质。
评分拉拉杂杂的,根本没说清楚。不过后面的采访实录有点意思,十几年后回望当时人的心态,非常有趣
评分无感
最近高中好友的同班同学因病入院,病名听过忘记了,有点像白血病的样子。好友说治是能治的,问题只在钱而已。而事实上这名病人已经几度告危了,倒是感染啊积水啊等问题。每次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总要一笔钱医院才给医。于是便一天六千块钱地续着命。然则家境太过普通,难以支撑...
评分被剥削的最狠的就是中等收入的人群了,当然书里一再声明中产的划分不光是看收入,但是事实上大家的普遍意识都是以收入来划分的。拿着干净收入的中等收入人群被征收了高额个人所得税,在社会上的权益却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所谓低收入的人群却堂而皇之的享受政府从前者身上收刮到...
评分读了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记者魏城07年写的《所谓中产》,书中一再强调中产不能光按收入和资产来定义,可实际大家就是按这个来定义的呀。对邓亚岚,方兴东,田沁鑫,洪晃等大佬们的采访非常客观,从访谈中了解到这些行业大佬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观察和预...
评分读了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记者魏城07年写的《所谓中产》,书中一再强调中产不能光按收入和资产来定义,可实际大家就是按这个来定义的呀。对邓亚岚,方兴东,田沁鑫,洪晃等大佬们的采访非常客观,从访谈中了解到这些行业大佬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观察和预...
评分读了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记者魏城07年写的《所谓中产》,书中一再强调中产不能光按收入和资产来定义,可实际大家就是按这个来定义的呀。对邓亚岚,方兴东,田沁鑫,洪晃等大佬们的采访非常客观,从访谈中了解到这些行业大佬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观察和预...
所谓中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