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J.M.库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和学者。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国接受教育。库切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方面造诣颇深,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几乎囊括所有国际文学大奖,两次获得布克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
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J.M.库切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他以知性的诚实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础,使自己远离俗丽而无价值的戏剧化的解悟和忏悔……库切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文学财富。”
《青春》读毕。一直特别关注那些老者或逝者年轻的时候,他们在怎么想,做什么。这是时间紧迫感所致。 《青春》和前阵子的《流动的盛宴》都是讲述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多么好的时候,那时未来还是谜,不管他们痛苦或者欢喜,共通的是雄心。 这两本都喜欢,《青春》更喜...
评分1 读库切作品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南非拥有怎样的气候,是否和他的文本一样散发着潮湿和清冷。互联网上查询的结果是南非具有温带草原和地中海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库切生活和描述的地区就是以开普敦为中心的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多雨,库切的书,就像当地...
评分《青春》是库切十四本小说中最短的一本,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18岁到24岁数年间的求学生活时光。 在阅读青春之前,我们很难评价库切,同奈保尔一样,库切是文明夹缝中的求生者,他几乎花去了一生的时光进行阅读和学习,试图进入到西方精神最内在的部分,去展示生命...
评分《青春》里,发现青春原来都是一样的。 看着他银白的短发,银屑似的胡茬,眼神敏锐、机锋闪烁,穿亚麻西装也不会皱,绅士又冷淡,欠完美的是脸颊轮廓稍显柔和,在书中,他也提及自己模糊的长脸和软弱的嘴唇。不过,当时的他在等待一位爱人将她点燃。望着库切现今的照片,可以对...
评分认识库切,也认识自己。要敢于直面心底最诚实的情感,也要去发现人生真正的痛苦。
评分史上疑问句最多的一本书!
评分青春是毅然决然逃离故国的历史与父母的束缚;青春是庞德、艾略特、济慈、里尔克所给予的心灵滋养;青春是置身于异国陌生的天空下,却发现自己依旧陷于走投无路与孤独悲伤的精神绝境中无法自拔;青春是让理性死亡,让谈论死亡,丢弃渴望、丢弃激情、丢弃灵魂的一切强烈的感情;青春的浓雾散尽,我们终于学会抵御自己的诚实,学会做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出于正确的原因还是错误的原因,还是根本没有原因”。这是约翰与库切的青春,或许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
评分三部曲果然不能倒着读
评分我渴望逃离,又沦于平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