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

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邬焜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
出版时间:2012-8-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08048
丛书系列: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
图书标签:
  • 信息哲学
  • 信息科学
  • 思想
  • 信息
  • 信息哲学
  • 中国哲学
  • 信息论
  • 知识管理
  • 文化研究
  • 科技哲学
  • 中国思想史
  • 哲学史
  • 数字文化
  • 社会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对中国信息哲学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主要理论范式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认为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探索与创立期;20世纪90年代的退潮和深化研究期;21世纪10年来的成熟发展和被再度关注期。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有影响的关于信息本质的理论有五种:状态说、相互作用说、反映说、意义说、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中国学者创立的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信息哲学和西方信息哲学的比较研究、信息哲学纲领与其他哲学和科学纲领的比较研究,以及国外学者对中国信息哲学理论的评价和分析。

作者简介

邬焜,男,1953年10月生,汉族,河北涞源人;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4月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任教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邬焜主要从事信息哲学、自然哲学、复杂性理论、系统科学、信息经济学、价值哲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10本:《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两人合著,第一作者)、《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自然的逻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信息世界的进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信息与社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两人合著,第二作者)、《知识与信息的经济》(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两人合著,第一作者)、《信息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价值哲学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一主编)、《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译著1本:《进化与信息》(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教材2本:《系统科学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两人合编,第一作者)、《自然辩证法新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哲学研究》、《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主要学术贡献是,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建立了信息哲学,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社会信息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在对现代系统科学中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中,在自然哲学、价值哲学、知识和信息的经济、信息科学、熵理论、复杂系统研究等一些极为广泛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的领域中,也曾阐发过一些颇有影响的独到见解。邬焜的成果己被学术界广泛转、摘引和评介,并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其事迹曾被《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情报科研学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被誉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

约瑟夫•布伦纳,男,法国人,1934年出生于巴黎。1958年,获美国成斯康星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哲学、认识论,其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经在欧洲、巴西、中国和美国的学术会议和相关出版物中发表

王哲,男,1977年生,河北景县人。200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巴黎国际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科系讲师。他学术兴趣广泛,对语言哲学、心灵哲学、SIS都有研究,其主要研究集中在信息哲学领域,尤其是信息认识论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论文:《现象的三阶构成与认识的三道鸿沟》、《两类信息定义述评》等,专著:《西方哲学家100人》。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编中国信息哲学的历史、范式及基本理论
第一章中国信息哲学研究三十年
一中国信息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中国信息哲学核心理论的五种范式
三中国的信息哲学教育
第二章中国的信息本体论研究
一众说纷纭的信息本质
二科学的信息本质的哲学定义
三信息本体论学说实现了人类哲学的根本转向
第三章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一在中国诞生的信息哲学
二什么是信息哲学?
三信息哲学的若干基本理论
第四章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创立——邬焜教授30年信息哲学学术思想研究
一信息哲学的创立期(1980—1985)
二信息哲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期(1985—2005)
三信息哲学的最新进展(2005年至今)
第五章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
一信息的本质和分类
二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三主体信息活动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四人的信息认识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五相互作用、演化、信息与时空的复杂性
六社会的信息进化
七信息价值论
八科学革命: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二编中西信息哲学比较研究
第六章邬焜和信息元哲学
一一种新范式的意旨
二信息的当前主题
三邬焜的元哲学(1):定义和理论
四邬焜的元哲学(2):信息科学,知识的统一和一种新批评
五结论与展望
第七章两类信息定义述评
一科学的信息定义述评
二哲学的信息定义述评
三结语
第八章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哲学——从两个“信息哲学”范式说起
一邬焜与弗洛里迪两个“信息哲学”范式在根本观点上的相容性
二邬焜与弗洛里迪两个“信息哲学”范式的相异性
三作为信息时代哲学形态的信息哲学
第九章中西信息哲学的歧异与会通——以弗洛里迪与邬焜的信息哲学思想为例
一引言
二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运思
三邬焜独特的信息哲学体系的建立
四中西信息哲学研究的歧异
五中西信息哲学思想的会通
第三编信息哲学纲领与其他哲学和科学纲领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信息哲学解读
一普遍联系的实质是全息综合建构
二自然界空间意义上的全息建构
三自然界时间意义上的全息建构
第十一章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之哲学比较
一系统思维的兴起
二信息思维的兴起
三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本体承诺之差异分析
四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之方法论差异分析
五结语
第十二章信息思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读《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后的思考
一信息思维
二复杂性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信息思维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启示
四结语
第十三章信息思维与后现代思维
一信息思维的兴起
二后现代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三信息思维与后现代思维的会通与歧异
四结语
第十四章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与信息科学纲领
一强AI的形式化困境
二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本质
三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
第十五章意义信息的建构及其复杂性特征
一三种主要意义理论的简单性本质
二意义:被理解和建构着的信息
三意义信息的特性
第十六章信息实践与信息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变革
一“信息实践”是对以往“物质实践”的扬弃
二“信息实践”建构着物质和信息交相辉映的双重世界
三“信息实践”为人成为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的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是先行的。对比意大利弗洛里迪的单篇论文,邬焜老师已是蔚然成林。信息科技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有哲学底蕴,对于新范式需要特别关注。140208

评分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的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是先行的。对比意大利弗洛里迪的单篇论文,邬焜老师已是蔚然成林。信息科技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有哲学底蕴,对于新范式需要特别关注。140208

评分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的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是先行的。对比意大利弗洛里迪的单篇论文,邬焜老师已是蔚然成林。信息科技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有哲学底蕴,对于新范式需要特别关注。140208

评分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的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是先行的。对比意大利弗洛里迪的单篇论文,邬焜老师已是蔚然成林。信息科技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有哲学底蕴,对于新范式需要特别关注。140208

评分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的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是先行的。对比意大利弗洛里迪的单篇论文,邬焜老师已是蔚然成林。信息科技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有哲学底蕴,对于新范式需要特别关注。14020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