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美] 哈伯德
出品人:
頁數:501
译者:張軍
出版時間:2007-5
價格:5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1120550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教材
  • Z1-經濟學-教材-綜述
  • 經管
  • 經濟
  • 經濟學
  • 哈伯德
  • 經濟學
  • 社會科學
  • 經濟學原理
  • 微觀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金融
  • 市場經濟
  • 經濟發展
  • 經濟政策
  • 數據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經濟學原理》的替代圖書

首版預定超過十萬冊

轟動美國的經濟學教材

教輔資源豐富

國內知名學者推崇

【豪華的推薦者陣容】

   錢穎一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院長

   白重恩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經濟係主任

   史晉川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副院長

   舒 元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院長

   袁誌剛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院長

   鄒恒甫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應用經濟學係主任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激發學生通過真實商務案例學習宏觀經濟學的經典著作。本書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立足於現實的商業世界和經濟政策,引導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理解力。作者強調經濟學原理在當前經濟事件中的應用,所選的實例更注重商業現實,同時以適宜的難度詳細介紹瞭所有核心概念。全書共分6個部分,以非常清晰的主題結構,從導論、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中的企業、宏觀經濟基礎與長期經濟增長、短期經濟波動、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國際經濟等方麵闡述瞭經濟學的原理。另外書中還附加瞭可選的商務新論題,並以引人入勝的觀點,在分開獨立的章節中講解貨幣和財政政策(大部分教材都將這兩部分內容閤成一章),解除學生對這兩項迥乎不同的政策概念的迷惑。

  本書適用於經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MBA學生及教師使用,也可以作為研究人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參考用書。

【本書特色】

  ※Hubbard 和O’Brien 強調經濟學原理對當前經濟事件的應用,他們所使用的實例通常更注重商業問題。

  ※書中提供瞭非常清晰的主題結構,非常易讀易懂。

  ※本書適閤於初次接觸經濟學的學生,提供瞭足夠多的實例和直覺知識來簡化概念,同時以適當的難度詳細地介紹瞭所有的核心概念。

  ※注重以應用和政策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對經濟學的興趣,通過引入廣泛的實例並讓學生們應用所學到的東西,來幫助強化學生們的直覺。

【結構特點】

  ※每章開篇案例都會介紹一些大公司麵臨的現實環境,這些公司包括思科、福特汽車,以及房屋營建商Toll Brothers 公司。在每章的文字、圖錶和教學特色欄目中都會齣現篇首公司的身影。許多開篇案例都會強調企業傢在開發新産品和促進新産品上市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過每章的案例透視部分,學生可以瞭解到如何使用經濟學概念來分析報紙上的文章。讀報紙和雜誌是瞭解當前經濟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每章的最後有兩頁的雜誌分析,包括文章摘錄、文章分析、圖錶和關鍵思考問題。

  ※在經濟學概念與現實世界之間建立聯係。在每章的“建立聯係”部分,我們都提供一些相關的、能啓發思考的有趣新聞故事,主要是經濟方麵的。

【關於本書】

  ※解決問題部分提供瞭一種實際應用的學習方法。許多學生在處理實際經濟問題時都存在很大睏難,我們在每章中都會提供2~3 個實際問題解決的例子,這些問題都與篇首的學習目標和有關定量信息緊密相關。這麼做是為瞭使學生集中關注每章的主要理論思想,同時為學生提供逐步將經濟問題分解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型。在每章最後還有一部分與每個問題解決例子有關的練習。

  ※“不要讓它發生在你身上!”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清楚地知道學生對於哪些概念理解起來睏難最大。所以在每章都提供瞭一個小提示欄,提醒學生最常見的一些錯誤。

  ※在每章後麵的“問題和應用”部分,我們提齣相關問題,來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

【體例安排】

  ※學習目標:若乾明確的學習目標會在每一章的開頭列齣,在正文中重復,並在章尾總結。

  ※頁邊定義:在頁邊上給齣術語的定義。

  ※關鍵術語:各章的末尾都列齣瞭關鍵術語以及對應的頁碼。

  ※復習問題以及習題和應用:各章末尾的問題和習題有助於學生們掌握經濟學概念。

  ※配套網站:www.prenhall.com/hubbard 這個免費網站讓學生可以看到部分章末習題的答案、即時反饋的互動學習指導、經濟學方麵的最新資料、學生的PPT 演示材料,還有幫助學生在經濟學原理課程的學習中取得成功的許多其他資源。

【教輔材料】

  ※教師:PPT(教師用PPT,課堂應答係統);教師手冊;習題庫;習題生成器;配套網站;Blackboard 平颱的配套資源包

  ※學生:學習指南;學生用網站

【審校者簡介】

張軍教授 ——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1992~1993年及1994~1995年分彆在英國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國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

  ○1997年以來,他曾在倫敦經濟學院、哈佛大學、東京都立大學、韓國慶北國立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等做訪問研究員和講座教授

  ○中國有影響的經濟學傢之一,對中國的工業改革、經濟增長和當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有深厚的研究

  ○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內的中外學術刊物上發錶瞭數十篇研究論文

  ○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評論和觀點頻繁見之於國內外重要的媒體,包括BBC、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

  ○《經濟觀察報》、《上海證券報》等多傢財經專欄作傢

著者簡介

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92年在復旦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1993年以及1994-1995年分彆在英國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國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1997年以來,他曾在倫敦經濟學院、哈佛大學、東京都立大學、韓國慶北國立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等做訪問研究員和客座教授。他是中國頗有影響的經濟學傢之一,對中國的工業改革、經濟增長和當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用中文和英文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錶瞭數十篇研究論文,包括《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他最近齣版的著作包括《中國的工業改革與經濟增長:問題與解釋》(2003)和《組織、製度和中國的經濟改革》(2004)等。他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評論和觀點頻繁見諸國內外重要的媒體,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他還是《經濟觀察報》、《上海證券報》等多傢財經媒體的專欄作傢。1997年以來,曾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東京都立大學、韓國慶北國立大學、聯閤國大學經濟發展研究院(UNU-WIDER)、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等做訪問研究員和客座教授。他還是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在內的許多大學的External Examiner和包括牛津大學齣版社等在內的特邀審稿人,他是眾多的經濟學期刊(包括《經濟學季刊》和《China Economic Journal》在內)的學術委員。

他是中國有影響的經濟學傢之一,對中國的工業改革、經濟增長和當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經濟研究》、《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內的中外學術刊物上發錶瞭數十篇研究論文。他最近齣版的著作包括《中國的工業改革與經濟增長:問題與解釋》(2003)、《組織、製度和中國的經濟改革》(2004)和《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2005)等。他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評論和觀點頻繁見諸於國內外重要的媒體,包括《New York Times》、《Pinancial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BBC、PBS、ABS等。他還是((Project-Syndicate))、《經濟觀察報》、《上海證券報》等多傢財經雜誌的專欄作傢。

R.格倫.哈伯德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和Russell L.Carson金融經濟學教授,同時他還是哥倫比亞文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此外,他還擔任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員,並且是多傢公司的董事,這些公司包括: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Black Rock Closed-End Funds,Dex Media,Duke Realty,KKR Financial Corporation以及Ripplewood Holdings。哈伯德教授1983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2003年間,他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1991-1993年間擔任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幫辦。哈伯德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公司金融、宏觀經濟學、産業組織以及公共政策。哈伯德教授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錶瞭九十多篇文章,這些雜誌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以及《Review 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他的研究獲得美國國傢科學基金、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和許多私人基金會的資助。

安東尼P.奧布賴恩是利哈伊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於1987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他教授經濟學原理課程已經有15餘年。奧布賴恩教授曾獲利哈伊大學優秀教師奬。他曾擔任Diamond經濟學教育中心主任,Dana基金會冠名教授和利哈伊大學1961班經濟學教授。他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産業管理研究生院的訪問教授。奧布賴恩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美國汽車産業的演變、美國經濟競爭力的源泉、美國貿易政策的發展、大蕭條的起因、白人與黑人收入差異的原因等。奧布賴恩教授的研究成果發錶於多個頂級學術期刊,其中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Industrial Relations》以及《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他的研究獲得多傢政府機構和私人基金會的資助。除瞭教學和寫作,奧布賴恩教授還擔任《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雜誌的編委。

圖書目錄

譯者序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前言第一部分 導論第1章 經濟學:基礎和模型 1.1 構建經濟學基礎:經濟學和個體決策 1.1.1 人是理性的 1.1.2 人們對激勵做齣反應 1.1.3 最優決策與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有關 1.2 每個社會都必須解決的經濟問題 1.2.1 生産什麼産品和服務 1.2.2 如何生産這些産品和服務 1.2.3 誰將獲得這些産品和服務 1.2.4 中央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1.3 現代的“混閤”經濟效率與公平 1.4 經濟模型 1.4.1 經濟模型中假設的作用 1.4.2 形成並檢驗經濟模型中的假說 1.4.3 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 1.5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1.6 預習重要的經濟術語 1.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1A使用圖錶和公式第2章 權衡、比較優勢和市場體係 2.1 生産可能性邊界和真實世界的權衡 2.1.1 繪齣生産可能性邊界 2.1.2 邊際機會成本遞增 2.1.3 經濟增長 2.2 交易 2.2.1 專業分工與交易收益 2.2.2 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 2.2.3 比較優勢與交易收益 2.3 市場體係 2.3.1 收入的循環流 2.3.2 自由市場的收益 2.3.3 市場機製 2.3.4 企業傢的作用 2.3.5成功的市場體係的法律基礎 2.4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3章 價格從何而來:需求和供給的相互作用 3.1 市場的需求方 3.1.1 單個買方的需求 3.1.2 需求錶和需求麯綫 3.1.3 單個需求與市場需求 3.1.4 需求法則 3.1.5 什麼可以解釋需求法則 3.1.6 保持其他一切不變:“其他一切相同”條件 3.1.7 導緻市場需求移動的變量 3.1.8 需求變化與需求量變化 3.2 市場的供給方 3.2.1 供給錶和供給由I綫 3.2.2 單個供給和市場供給 3.2.3 供給法則 3.2.4 導緻供給移動的變量 3.2.5 供給變化與供給量變化 3.3 市場均衡:把需求和供給帶到一起 3.3.1 市場如何消除過剩和短缺 3.3.2 需求和供給都起作用 3.4 需求和供給移動對均衡的影響 3.4.1 供給麯綫的移動對均衡的影響 3.4.2 需求麯綫的移動對均衡的影響 3.4.3 需求和供給麯綫在一段時間內的移動 3.4.4 麯綫的移動與沿著麯綫的運動 3.5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4章 經濟效率、政府定價和稅收 4.1 消費者剩餘和生産者剩餘 4.1.1 消費者剩餘 4.1.2 生産者剩餘 4.1.3 消費者剩餘和生産者剩餘所衡量的是什麼 4.2 競爭性市場的效率 4.2.1 競爭性市場上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4.2.2 經濟剩餘 4.2.3 無謂損失 4.2.4 經濟剩餘和經濟效率 4.3 政府乾預市場:價格下限和價格上限 4.3.1 價格下限:以農業市場為例 4.3.2 價格上限:以房租控製為例 4.3.3 黑市 4.3.4 政府乾預的後果:贏傢、輸傢和無效率 4.3.5 價格上限和價格下限的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 4.4 稅收的經濟影響 4.4.1 稅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 4.4.2 稅收歸宿:誰實際繳瞭稅 4.5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4A需求和供給的定量分析第二部分 市場行為第5章 外部性、環境政策與公共品 5.1 外部性和有效性 5.1.1 外部性的影響 5.1.2 外部性導緻市場失靈 5.1.3 外部性産生的原因 5.2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私有方案:科斯定理 5.2.1 降低汙染的經濟效率水平 5.2.2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私有方案的基礎 5.2.3 産權有關係嗎? 5.2.4 交易成本問題 5.2.5 科斯定理 5.3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政府方案 5.3.1 命令和控製與可交易的排放量許可 5.3.2 汙染許可? 5.4 四類商品 5.5 公共品和公共資源 5.5.1 公共品需求 5.5.2 公共品的最優量 5.5.3 公共資源 5.6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6章 彈性:對需求和供給的反應 6.1 需求的價格彈性及其度量 6.1.1 度量需求的價格彈性 6.1.2 有彈性的需求和缺乏彈性需求 6.1.3 計算需求彈性的一個例子 6.1.4 中點公式 6.1.5 當兩條需求麯綫相交時,較為平坦的麯綫具有更大的彈性 6.1.6 需求完全有彈性和完全缺乏彈性的極端情況 6.2 什麼決定瞭一種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 6.2.1 相關替代品的可獲得性 6.2.2 時間跨度 6.2.3 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6.2.4 市場定義 6.2.5 商品支齣占消費者預算的份額 6.2.6 對書的需求是完全缺乏彈性的嗎? 6.3 價格彈性與總收入的關係 6.3.1 綫性需求麯綫的彈性與總收入 6.3.2 估計需求的價格彈性 6.4 需求的其他彈性 6.4.1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6.4.2 需求的收入彈性 6.5 用彈性概念分析正;主消失的傢庭農場 6.6 供給的價格彈性 6.6.1 度量供給彈性 6.6.2 供給的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6.6.3 完全彈性的供給和完全缺乏彈性的供給 6.6.4 利用供給價格彈性概念預測價格的變化 6.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三部分 國內和國際經濟中的企業第7章 廠商、股票市場和公司治理 7.1 公司類型 7.1.1 誰來負責?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 7.1.2 公司製企業獲取瞭收入和利潤的大部分 7.2 公司結構和委托代理問題公司結構和公司治理 7.3 企業如何籌集資金 7.3.1 外部資金的來源 7.3.2 股票和債券市場提供瞭資金及信息 7.4 利用財務報錶評估公司 7.4.1 利潤錶 7.4.2 資産負債錶 7.5 解讀2002年發生的商業醜聞事件 7.6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7A分析企業財務信息的工具第8章 比較優勢和國際貿易利益 8.1 國際貿易概述 8.1.1 貿易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 8.1.2 國際背景下的美國國際貿易 8.2 比較優勢:一切貿易的基礎 8.2.1 比較優勢的簡單迴顧 8.2.2 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8.3 貿易利益 8.3.1 通過貿易增加消費量 8.3.2 為何沒有完全的專業化分工? 8.3.3 誰是國際貿易的輸傢? 8.4 比較優勢從何而來比較優勢的時代變遷:美國傢電行業的興衰 8.5 限製貿易的政府政策 8.5.1 關稅 8.5.2 配額 8.5.3 對食糖配額經濟效應的度量 8.5.4 利用關稅和配額保護就業的高成本 8.5.5 單方麵取消關稅和配額的獲益 8.5.6 其他貿易壁壘 8.6 貿易政策和全球化的爭論 8.6.1 為什麼有些人抵製世界貿易組織? 8.6.2 傾銷 8.6.3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再一次) 8.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8A跨國企業第四部分 微觀基礎:消費者和廠商第9章 消費者行為和行為經濟學 9.1 效用和消費者決策 9.1.1 消費者行為模型的核心 9.1.2 效用 9.1.3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9.1.4 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規律 9.1.5 “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條件不滿足的情況 9.1.6 價格變化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9.2 需求麯綫來自何方? 9.3 社會因素對於決策的影響 9.3.1 名人代言效應 9.3.2 網絡外部性 9.3.3 公平重要嗎? 9.4 行為經濟學:人們的選擇是否理性? 9.4.1 忽略非貨幣化嘰會成本 9.4.2 消費者忽略非貨幣化機會成本的商業啓示 9.4.3 沒有忽略掉沉沒成本 9.4.4 對未來不切實際的預期 9.5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9A 用無差異麯綫和預算綫描述消費者行為第10章 技術、生産與成本 10.1 技術:經濟學的定義 10.2 短期與長期 10.2.1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區彆 1O.2.2 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 10.2.3 生産函數 10.2.4 産量與成本的關係初探 10.3 勞動力的邊際産量與平均産量 10.3.1 報酬遞減規律 10.3.2 畫齣生産圖 10.3.3 邊際産量與平均産量的關係 10.3.4 關於邊際值和平均值關係的例子:大學績點 10.4 短期産量與短期成本的關係 10.4.1 邊際成本 10.4.2 為什麼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麯綫都為UN呢 10.5 畫齣成本麯綫圖 10.6 長期成本 10.6.1 規模經濟 10.6.2 書店的長期平均總成本麯綫 10.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 附錄10A使用等産量綫和等成本綫來 理解生産與成本第五部分 市場結構和市場策略第11章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 11.1 完全競爭市場 11.1.1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無法影響市場價格 11.1.2 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的需求麯綫 11.2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如何達到利潤最大化 11.2.1 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的收入 11.2.2 決定利潤最大化的産量水平 11.3 用成本麯綫錶示利潤或虧損 11.3.1 用圖錶示利潤 11.3.2 描述企業何時達到收支平衡或者齣現虧損 11.4 短期內繼續生産還是關閉的決策 11.4.1 企業的短期供給麯綫 11.4.2 完全競爭行業的市場供給麯綫 11.5 “如果每個人都會,那麼你將無從賺錢”——長期中企業的進入與退齣 11.5.1 經濟利潤與進入退齣決策 11.5.2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長期均衡 11.5.3 完全競爭市場的供給麯綫 11.5.4 成本遞增行業和成本遞減行業 11.6 完全競爭與經濟效率 11.6.1 生産效率 11.6.2 配置效率 11.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12章 壟斷競爭:一個更現實的競爭模型 12.1 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廠商的需求與邊際收入 12.1.1 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麯綫 12.1.2 需求麯綫嚮下傾斜的廠商的邊際收入 12.2 壟斷競爭廠商如何在短期利潤最大化 12.3 長期利潤330 12.3.1 新進入的廠商如們影響已有廠商的利潤? 12.3.2 在長期經濟利潤為零是必然的嗎? 12.4 完全競爭與壟斷競爭比較 12.4.1 壟斷競爭的超額生産能力 12.4.2 壟斷競爭是沒有效率的嗎? 12.4.3 消費者如何從壟斷競爭中受益? 12.5 市場營銷如何實現産品差異化 12.5.1 品牌管理 12.5.2 廣告營銷 12.5.3 保衛品牌 12.6 是什麼帶來廠商的成功? 12.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13章 寡頭壟斷: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 13.1 寡頭壟斷和進入壁壘 13.1.1 進入壁壘 13.1.2 規模經濟 13.1.3 關鍵要素的所有權 13.1.4 政府設置的壁壘 13.2 使用博弈論分析寡頭壟斷 13.2.1 雙壟斷博弈:兩傢廠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13.2.2 廠商行為和囚徒睏境 13.2.3 廠商可以擺脫囚徒睏境嗎? 13.2.4 卡特爾:OPEC的案例 13.3 序貫博弈 13.3.1 阻止進入 13.3.2 討價還價 13.4 五力模型 14.1 來自現有廠商的競爭 13.4.2 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13.4.3 來自替代商品或服務的競爭 13.4.4 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 13.4.5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13.5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14章 壟斷與反托拉斯政策 14.1 是否真有壟斷廠商? 14.2 壟斷從何而來? 14.2.1 政府設置的進入壁壘 14.2.2 控製關鍵資源 14.2.3 網絡外部性 14.2.4 自然壟斷 14.3 壟斷廠商如何選擇價格和産量? 14.3.1 再一次討論邊際收入 14.3.2 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 14.4 壟斷是否會降低經濟效率? 14.4.1 比較壟斷與完全競爭 14.4.2 衡量壟斷的效率損失 14.4.3 壟斷産生的效率損失有多大? 14.4.4 市場力量與技術變革 14.5 政府針對壟斷行業的政策 14.5.1 反托拉斯的法律與實施 14.5.2 閤並:市場力量和效率之間的權衡 14.5.3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關於閤並的指南 14.5.4 對自然壟斷的管製 14.6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15章 定價策略 15.1 定價策略和一價定律 15.1.1 套利 15.1.2 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價相同? 15.2 價格歧視:一物多價 15.2.1 成功的價格歧視所需的必要條件 15.2.2 航空公司:價格歧視之王 15.2.3 完全價格歧視 15.2.4 時間價格歧視 15.2.5 價格歧視有沒有違法? 15.3 其他定價策略 15.3.1 畸零定價法:價格為何是2.99美元而不是3.00美元? 15.3.2 企業為什麼要使用成本加成定價法? 15.3.3 兩步收費定價法 15.4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六部分 生産要素市場第16章 勞動力和其他生産要素市場 16.1 勞動力需求 16.1.1 勞動力的邊際收益産量 16.1.2 使勞動力需求由綫移動的因素 16.2 勞動力供給使勞動力供給麯綫移動的因素 16.3 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16.3.1 勞動力需求麯綫移動對均衡工資所産生的影響 16.3.2 勞動力供給移動對均衡工資所産生的影響 16.4 解釋工資差異 16.4.1 補償性差異 16.4.2 工作安全法是否對工人有利? 16.4.3 歧視 16.4.4 工會 16.5 人事經濟學 16.5.1 工人的報酬應該取決於他們的付齣還是他們的績效? 16.5.2 設計薪酬機製時的其他考慮 16.6 資本市場和自然資源市場 16.6.1 資本市場 16.6.2 自然資源市場 16.6.3 買方壟斷 16.6.4 收入分配的邊際生産率理論 16.7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七部分 信息、稅收以及收入分配第17章 信息經濟學 17.1 信息不對稱 17.1.1 逆嚮選擇和“檸檬”市場 17.1.2 減輕汽車市場的逆嚮選擇問題 17.1.3 保險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 17.1.4 減輕保險市場上的逆嚮選擇問題 17.1.5 道德風險 17.2 金融市場的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 17.3 勞動力市場上的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 17.4 贏傢詛咒:贏拍何時不是福? 17.4.1 贏傢詛咒何時成立 17.4.2 Pacific Telesis充分利用贏傢詛咒 17.5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第18章 稅收體製與收入分配 18.1 稅收體製 18.1.1 美國稅收體製迴顧 18.1.2 纍進稅和纍退稅 18.1.3 邊際所得稅率和平均所得稅率 18.1.4 公司所得稅 18.1.5 對賦稅的評價 18.2 稅收歸宿的再討論:價格彈性效應 18.3 收入分配 18.3.1 對收入分配和貧睏的測度 18.3.2 解釋收入分配不平等 18.3.3 用洛倫茲麯綫錶示的收入分配 18.3.4 貧睏和收入分配測度中的一些問題 18.3.5 全球貧睏和收入分配 18.4 結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應用題術語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Orz 考試時候的救命書。。。

评分

怨念啊怨念

评分

我愛中文版~

评分

怨念啊怨念

评分

N年前看的。我覺得還OK吧,雖然有些部分寫得欲言還休,說不透的樣子。但是總體還是不錯,蠻基礎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