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發展曆程可以看齣,航空可靠性工程已從現役裝備的定壽、延壽技術和可靠性增長技術為主拓展到新研裝備的可靠性設計、試驗和管理等工程領域的各個方麵;從機載設備的可靠性技術為主拓展到係統可靠性、發動機可靠性、結構可靠性、元器件可靠性和軟件可靠性等各類産品對象;從單一的可靠性技術拓展到維修性技術、測試性技術和保障性技術等新的專業領域。與此同時,我國航空工業的大部分廠、所均建立瞭可靠性專業機構,在型號研製中均設立瞭可靠性(或“四性”)副總設計師、主任設計師、主管設計師,我國高等院校開始正式設立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可以說,中國航空學會可靠性工程專業委員的學術年會,是我國航空可靠性工程快速發展曆史進程的最好見證。 為及時總結我國航空可靠性工程技術的最新進展,可靠性工程專業委員會決定於2006年7月18日至21日在雲南昆明舉辦第十屆學術年會。從2005年3月5日發齣論文徵集通知開始,陸續收到學術論文120篇,經過組織專傢評審最終有103篇論文收錄本論文集中。學術年會期間,將邀請國內可靠性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傢到會作大會報告,並評選本屆年會的優秀論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