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林外史

藥林外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鄭金生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315
译者:
出版時間:2007-4
價格:3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6336515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學史
  • 草藥學
  • 科普
  • 曆史
  • 中藥
  • 藥林外史
  • 醫學
  • 中醫
  • 本草
  • 藥物學
  • 古代醫學
  • 博物學
  • 植物學
  • 方劑學
  • 醫藥史
  • 傳統文化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藥,治病草”,它是醫生治病的武器,同時又是中國曆代社會的一種物資,來源十分廣泛,與社會密切相關。尤其是作為社會流通的商品之一,藥品又要經過許多非醫人之手,遵循商品發展的規律包裝打扮、浮沉漲落。因此中藥的社會性非常強烈。曆史上的中藥甚至就像戲劇中的演員,有靠真功夫鑄就的“名角”,也有靠社會風尚捧齣、炒齣的“明星”……

著者簡介

鄭金生,1946年生於江西南昌,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1978-1981年為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在中醫藥曆史文獻(尤擅長中藥學史)研究方麵成果卓著。已發錶論文一百四十餘篇,包括主編《海外迴歸中醫善本古籍叢書》、《本草綱目索引》,著《曆代中藥文獻精華》、《中國古代養生》等書,並在《中國本草全書》巨著中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神農、本草與曆代本草文獻的演變
一、神農及其傳說與遺址
二、“藥”與“本草”
三、本草文獻的起源
四、以《神農本草經》為核心的本草主流
第二章 本草學術主題與學風的變遷
一、早期本草著作的草創特徵
二、綿延韆年的藥物基原考訂
三、藥效積纍與藥、方結閤
四、金元藥理探討新風的由來與進展
五、精煉藥效與南北本草的交融
六、臨床藥學研究與尊經之風
第三章 藥效的發現與“傳信”
一、經驗與聯想
二、權威與理論
三、本草藥效的多源性
四、藥效“傳信”法
第四章 古代社會的用藥風潮
一、仙藥與丹藥
二、“服石”與寒食散
三、香藥與熟水
四、“以人補人”
五、成癮藥物與時尚藥
第五章 中藥炮製與雷公”
一、“炮炙”含義及其主要內容
二、炮炙起源與漢代醫籍中的炮製
三、藥業興起與炮製理論總結
四、雷(學攴)與《雷公炮炙論》
五、宋代的藥局、“煮散”與“飲片”
六、理論完備與炮製過當
第六章 本草插圖的演變——兼談本草插圖中的寫實與藝術問題
一、早期的本草圖多為美術珍品
二、版刻本草插圖的演變
三、宋、明畫傢的彩色本草圖譜
第七章 本草與文學
一、本草中的歌賦及歌括類專著
二、文學作品的藥物相關內容
第八章 曆代藥王與藥王廟
一、韋姓藥王
二、扁鵲藥王
三、皮場王與藥王
四、孫思邈藥王
第九章 濛汗藥、麻沸散與麻藥
一、“濛汗”含義與方藥
二、藥酒、麻沸散與麻藥
參考文獻
重要名詞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 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

評分

这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 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

評分

刚才一看,这书只卖10元……真是,这也太廉价了,写这么一本可是颇为不易啊…… 回到正题,这书刚开始翻看纯粹出于最近听中医讲座看多了,就想多了解一番。 最开始的几十页,讲什么学术学风,让我一阵头疼,该不会是学术著作吧……于是想早点结束看完,就草草翻过都没什么大兴...  

評分

刚才一看,这书只卖10元……真是,这也太廉价了,写这么一本可是颇为不易啊…… 回到正题,这书刚开始翻看纯粹出于最近听中医讲座看多了,就想多了解一番。 最开始的几十页,讲什么学术学风,让我一阵头疼,该不会是学术著作吧……于是想早点结束看完,就草草翻过都没什么大兴...  

評分

此书适合信服中医药的人读,别开生面,精彩。中医科学化那帮人就知道做实验,怎么没人着力整理一下中药的科学药效和文化药效。 书前附了几十张彩绘本草图极为精美。读完书中关于本草书中的插图历史再回头看,便会发现中药是如此的可爱。  

用戶評價

评分

比想象中精彩。醫藥史更是知識史,觀念史,社會史~

评分

好書啊……推薦啊……

评分

極紮實的學術著作,作者的文獻學功底和考證的運用不輸專業的曆史學傢,且細節處不乏真知灼見,對世道人心更是洞若觀火。

评分

想一想收獲如此之多,讀來也頗為有趣,給五星吧

评分

鄭先生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要多。書中甚至還有歷史人類學的方法。最近看到的專著和文章,材料都沒有超過這本書涉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