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城市与社会译丛》丛书系列之一。本文集最初发表于1925年,可看作是芝加哥城市研究学者们在其活动最紧张、繁忙的那个时代里学术思想的一个横断面。这里面即有重要的理论性剖析,又有对城市生活中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论述。从头到尾贯串了芝加哥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既城市决不只是一种与人类无关的外存物,也不只是住宅区的组合;相反,城市包含着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的通泛表现形式,尤其是由空间分布特性而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时间: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主讲:何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评议:伏龙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7月21日下午,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的第三场活动在梅园书房举行,由来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何雨博士为大家带来城市的学术分享。 主持人许金晶老师首先简单简要...
评分很久前看过此书.最近又借了几本国外类似教材的非教材书籍.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许不同于我们,但我们总是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点.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看点国外的小册子.像胡适说的那样,业余时间不断的积累,亦可成就一位大家.如密尔.等等.
评分时间: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主讲:何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评议:伏龙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7月21日下午,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的第三场活动在梅园书房举行,由来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何雨博士为大家带来城市的学术分享。 主持人许金晶老师首先简单简要...
评分 评分很久前看过此书.最近又借了几本国外类似教材的非教材书籍.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许不同于我们,但我们总是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点.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看点国外的小册子.像胡适说的那样,业余时间不断的积累,亦可成就一位大家.如密尔.等等.
这本译文集过于单薄,对人类活动与城市关系所述不多,后面倒有份占全书1/3厚度的书单- -
评分对比齐美尔的论著读的,帕克的观点真是脱胎于齐美尔的思想。很奇妙的是,开篇的那几点意见竟然读出了感动,里头有学术的心灵鸡汤,诸如”我们内心的抱负难于在现实的职业中得到实现,”生存斗争最终不但决定了我们在社区范围内的住所,还决定了我们的职业“。
评分在第一章中,RE帕克提及到了城市的道德气候,城市所提供给人的,并非是一种利益和情感的拉力,更多的是一种更为本质原始的东西。【非常喜欢这本书。】
评分。。。一本好书~100多页的参考~看个参考花了两小时~原来我家叫兽跟我说博士论文100多页的参考~我还以为他忽悠我~~~~纳尼~还真的( ⊙ o ⊙ )啊!~~~
评分几篇学术随笔的合集,有一半篇幅是整理的书单。我觉得这书的感觉有点像番外。看到传说中的圆环套圆环城市规划图,但没看到帕克对亚裔不可同化的评价,只看到他说亚裔好控制,犯罪率低……=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