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國傢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係這三種要素是如何結閤在一起,共同導緻瞭社會革命轉型的起源與成就。從18世紀90年代的法國到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社會革命雖然很少發生,但卻在現代世界曆史上具有無可否認的重要性。《國傢與社會革命》提供瞭一種新的參照框架,以分析這種革命的原因、衝突和後果。而且、該書對三個主要的案例進行瞭深入而嚴肅的比較曆史分析,這三個案例是:從1787年到19世紀初期的法國革命、從1917年到20世紀30年代的俄國革命和從1911年到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革命。 作者認為,現有的革命理論,不適閤用來解釋革命的實際曆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們采用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她主張進行結構性論而非意誌論的分析,強調跨國性世界-曆史背景對國內政治衝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堅持認為,國傢應該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強製組織、在階級控製和階級利益麵前具有潛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釋社會革命時,必須把國傢置於核心地位。 為瞭解釋法國、俄國、和中國舊製度的導嚮革命性政治危機的內在矛盾,斯考切波主要集中考察瞭國傢在兩個方麵的基本關係:一方麵是國傢的統治者及其官員與國際競爭者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麵是國傢的統治者及其官員與支配階級之間的關係。在解釋革命的後果時,她著重關注的是,在階級衝突和反革命軍事威脅的背景下,革命領導集團建立新國傢組織的方式。在革命政權得以鞏固之後,她強調的是國傢權力被用來改造社會的方式。在社會革命轉型的模式方麵,法國、俄國和中國被當成是基本類似的案例。對那些把法國革命當成是典型的資産階級革命、或者是把俄國革命基本上看成是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傢而言,作者的這種觀點必然會引齣激烈的爭論。
斯考切波,女,1947年5月齣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畢業以後先後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先後齣版過《國傢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現代世界中的革命》、《保護士兵與母親》等專著。曾任美國社會科學史協會主席(1996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主席(2001-2003年)、現為哈佛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政府與社會學係教授。
译者序写得很好,是很好的全书概括,提纲挈领。 本书是第三代革命研究中的代表。第一代革命研究在20世纪初到40年底啊,追寻革命的历史事实,所谓“自然史学派”,描述并总结;第二代试图找寻革命的普适性理论,是二战后到70年代;第三代便是本书,强调结构性视角,从70年代中期...
評分可能是翻譯的緣故,文章有很多段落晦澀難懂。
评分前半本形式邏輯非常漂亮,國傢視角在當時也比較新~很多說法建立於托剋維爾之上,比較閤我心意~後麵國傢建設其實有很有趣的點,但是三章結構一樣太發指瞭!難怪被指僵化,而且很多分析不到位,方法論更是被老趙戳成瞭篩子。沒有先讀摩爾很遺憾,曆史不熟是硬傷啊。。。
评分比較分析
评分當當當,作者好大的野心!P.S,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的國度,革命的曆史卻被遮蔽最多。
评分若結閤《民主與專製的社會起源》一書對看,十分刺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