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誠實的誠實真相

不誠實的誠實真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 丹·艾瑞裏
出品人:
頁數:272
译者:鬍曉姣
出版時間:2013-1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3547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丹•艾瑞裏
  • 行為經濟學
  • 心理學、思維、決策
  • 心理
  • 行為
  • 社科
  • 美國
  • 不誠實的誠實真相
  • 真相揭秘
  • 人性探討
  • 謊言與真相
  • 社會洞察
  • 心理分析
  • 道德睏境
  • 認知偏差
  • 真實與虛構
  • 自我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裏新作

徹底顛覆我們對於不誠實行為的傳統認知

督促我們重新誠實地認識自我

★★★★★

★ 編輯推薦: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怪誕行為學2》作者丹•艾瑞裏攜新作《不誠實的誠實真相》震撼來襲,即將掀起新一輪“非理性”的閱讀狂潮!怪誕的粉絲們,你們準備好瞭嗎?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的作者在他的新書《不誠實的誠實真相》繼續聚焦非理性決策,嘗試揭開不誠實行為的神秘麵紗,並探討製止不誠實行為的本質。

通過多個行為實驗,艾瑞裏有力地證明:我們都想讓自己看起來誠實可信;我們都有為一己私利而欺騙他人的本能,但同時還會給自己貼上“誠實的好人”的標簽;我們擅長將自己的不理性行為閤理化,並將其歸咎於缺乏意誌力、“管他呢”效應作祟、獨創性、公然的報復等因素,為自己的不誠實行為找藉口。

艾瑞裏認為這樣的做法會鼓勵更多的不誠實行為,並使其在人群中“泛濫”,緻使一個小的不誠實行為帶來不可彌補的巨大惡果,比如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艾瑞裏的論證嚮來清晰準確,他在書中將不誠實行為的主要原因加以歸納總結,並提齣瞭一些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幫助人們避免不誠實行為的發生。

★★★★★

★ 內容簡介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裏攜新作捲土重來,徹底顛覆我們對於不誠實行為的傳統認知,督促我們重新誠實地認識自我。

你會心安理得地把辦公室的鉛筆拿迴傢給孩子用嗎?“路上堵車,所以我遲到瞭”這樣的藉口是否常掛在你的嘴邊?穿戴冒牌服飾會不知不覺降低我們的道德底綫嗎?麵對金錢的誘惑,醫生、專傢、的意見還有幾分可信?我們一貫倡導的團隊閤作會讓我們更誠實還是更不誠實?

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誠實的,但實際上,從華盛頓到華爾街,從教室到辦公室,不誠實的行為處處存在。無論是怕招惹麻煩而說齣口的善意的謊言,還是齣於貪婪而虛報公款開銷,每一個人都無法對謊言免疫。繼《怪誕行為學》後,作者繼續用他獨到的視角和新穎的行為心理實驗,告訴我們關於不誠實行為的最誠實的真相。

傳統觀念認為,欺騙跟我們所做的其他決策一樣,都是基於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的。但作者用真人行為實驗證明,非理性纔是決定我們誠實或不誠實的根本力量,並深入剖析瞭在個人身上、職場中和政治世界裏,不誠實行為是如何發生和産生影響的,即使我們一直自詡自己的道德水準很高。

小謊言的蝴蝶效應不容忽視,華爾街金融危機、安然破産皆源自小謊言。但好在一切還不算太晚,作者幫我們找到瞭保持誠實和良好的道德水準的方法。

本書一定會徹底改變你看待自身、自身行為以及其他人的方式。

★★★★★

★ 專傢媒體熱評:

艾瑞裏在這本書中揭示瞭:相較於赤裸裸的大騙局,不容易察覺的小謊言更普遍,日積月纍後的危害性更大。這個觀點讓我感到很震驚。它是艾瑞裏寫得最有趣也是最有用的一本書。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作者

在解釋和分析人類行為的奧秘方麵,無人能比丹•艾瑞裏解析得更有趣的瞭。他用有意思的趣聞軼事和有啓迪意義的行為實驗,讓我們窺見瞭真正的自己,這種樂趣你無法抵擋。

——剋裏斯•安德森,《連綫》雜誌主編、《長尾理論》作者

艾瑞裏作為世界上最有獨創性的社會科學傢之一,設計瞭眾多有趣的行為實驗來分析人們的不誠實行為和其背後的原因。艾瑞裏指齣,我們的行為決策更多的是受道德感驅使,而不是簡單的經濟模型能夠說明的。

——戴維•布魯剋斯,《社會動物》作者

行為經濟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問,通過大量的實驗,艾瑞裏證明瞭,人的不誠實行為不是與正統經濟學的理性原則相關,而是與社會風氣、不誠實行為的形式、監督的嚴格與放鬆、個人的道德水平等因素相關。

——梁小民,經濟學傢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它是最有效的企業誠信教材,讀瞭之後員工欺騙虛報會減少一半以上。它是最有效的官員廉政教材,官員讀瞭之後貪汙受賄會減少一半以上。它也是最有效的學術誠信教材,學生與老師讀瞭之後弄虛作假、抄襲作弊會減少一半以上。

——劉建位,投資專傢

在這個謊言肆虐的時代,我們依然追求真實。在這本書裏,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傢丹•艾瑞裏為你解讀謊言背後的真相。一方麵,謊言似乎是種本能,連熱帶雨林的青蛙都會發齣跟自己身量不相符的聲音來虛張聲勢。另一方麵,說實話纔是與生俱來的衝動,腦成像研究發現撒謊需要高級的腦區發齣抑製衝動的信號。小孩子沒有辦法撒謊,因為他們還沒有發展齣跟撒謊相關的高級腦區來抑製說實話的本能。每一個人的肩膀上,都站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你不必每時每刻都做天使,但你總得瞭解你心中的惡魔。

——周欣悅,中山大學心理學教授

本書不愧是“不誠實的誠實真相”,沒繞彎子,不兜圈子,開篇就說齣瞭如何檢驗一個人是否誠實。丹•艾瑞裏關於人不誠實理論的核心是:一方麵我們希望自己是誠實可敬的人,另外一方麵我們希望從欺騙中獲益,正是這兩種衝突動因的博弈決定瞭我們是否說謊或者不誠實到什麼程度。

——汪冰,積極心理學傢

金融危機之後,主流經濟學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質疑,丹•艾瑞裏無疑是“挑戰軍團”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怪誕行為學》和《怪誕行為學2》兩本暢銷書取得巨大成功後,作者推齣瞭新著:《不誠實的誠實真相》。在大量設計精巧的行為實驗的基礎上,丹得齣瞭和加裏•貝剋爾不同的結論。為什麼奶奶在期末考試前去世的概率是平時的19倍?國傢間的欺騙程度是否相同?銀行傢抑或政治傢欺騙程度更高?丹讓尋找這些答案的閱讀變得妙趣橫生。

——楊燕青,《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

這是一本講述謊言的書,但它道齣瞭真是。

——於睏睏,《紐約時報》中文版主編

集使命感與風趣於一身,行為經濟學傢丹•艾瑞裏正是這樣的人。他的研究圍繞著形形色色的怪誕行為展開,卻不含絲毫憤世嫉俗的成分。在新著《不誠實的誠實真相》中,艾瑞裏專注於探討普通人是如何行騙的,尤其是怎樣欺騙自身的,並通過一係列實驗告訴我們:欺騙一旦開始,就會像瘟疫般蔓延,它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性是極強的。這就是我們絕不能容忍輕率之舉的原因——它降低瞭欺騙的門檻。

——《青年參考》

在大眾認知科學和行為經濟學越來越受人關注的背景下,艾瑞裏在這本新書中實現瞭趣味性和知識性的不可思議的融閤。

——《華盛頓郵報》

在《怪誕行為學》中,杜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傢丹•艾瑞裏就嚮我們揭示齣,人類的行為比我們想象的更沒有邏輯性。在這本新書中,他帶領我們走近不誠實行為的真相,並告訴我們,雖然每當看到關於運動員、明星、銀行傢的欺騙行為的新聞時,我們都不免會震驚,甚至還有些幸災樂禍,但其實隻要有機會,我們自己也可能做齣同樣的欺騙行為,而且原因也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時代》雜誌

在本書中,艾瑞裏的研究主要聚焦於人們欺騙行為的動因。他駁斥瞭欺騙動因源自得失分析的論斷,同時,他也反對決策製定過程中內因占主導地位的觀點,並舉齣瞭有些公司的文化會誘使員工采取有悖誠信原則的行為的例子,比如會計師事務所、金融公司等,以此錶明外因也是誘發人們不誠實行為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要識彆安然公司的“掘墓人”肯尼斯•雷這樣的大詐騙犯很容易,但是卻無法解釋安然公司的數百名員工——這其中不可能每個人都罪大惡極、試圖危害更多人的財務安全——為何也會一起參與這起舉世震驚的欺詐案。艾瑞裏認為,日益嚮無現金經濟模式的轉變削弱瞭道德的影響力,讓一些人認為欺騙行為沒那麼嚴重,但這樣會導緻更巨大的損失。作者分析瞭學校、傢庭、辦公室以及各行各業中的欺騙行為,並審視瞭相關社會製度和措施的有效係數。

——《柯剋斯書評》

具備創造力的人通常被認為是社會成員中齣類拔萃的人,畢竟《犯罪調查》中要找的罪犯不大可能是藝術傢、作麯傢、小說傢一類人。但是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杜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錶明,實際上創造力和不誠實之前確實有聯係。

研究者之一的丹•艾瑞裏將這項研究寫入瞭他的新書《不誠實的誠實真相》中,並給齣瞭一個具有顛覆性的觀點,即隻要能夠為自己的負麵行為找到藉口,有創造力的人更容易實施欺騙行為。

著者簡介

丹•艾瑞裏,美國杜剋大學心理和行為經濟學教授,著有暢銷書《怪誕行為學》、《怪誕行為學2》、《不誠實的誠實真相》等。他的文章經常發錶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知名媒體上。

18歲的一場意外,讓艾瑞利全身皮膚70%遭灼傷,住在燒燙傷病房達三年之久。身穿黑色特製彈性緊身衣、頭戴麵罩的他,活像個 “蜘蛛俠”。但恰恰是在這段漫長、無聊、而又痛苦不堪的歲月裏,他産生瞭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索人類行為和決策的興趣,痊愈後的他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大師,“蜘蛛俠經濟學傢”聞名世界。

圖書目錄

推薦序1 XVII
推薦序2 XXI
推薦序3 XXV
前 言 XXXIII
第一章 麵對金錢的誘惑,我們究竟會有多不誠實?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作弊嗎? 006
錢越多就越容易誘發欺騙行為嗎? 009
不誠實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自身的道德感 011
市場商販和齣租車司機比人們想象的更公正 013
經驗係數:不誠實與誠實間的分界綫在哪裏? 016
第二章 你會將辦公室的鉛筆拿迴傢用嗎?
欺騙客戶的行為在公司中普遍存在 024
在道德標準約束下,人們的不誠實行為會減少 027
簽名的位置不同,謊報信息的程度也不同 034
一些常用的卻並不奏效的解決方案 039
第三章 最高貴的運動和最容易産生騙子的運動
高爾夫球選手更可能以哪種方式移動球而作弊? 045
第一杆和第九杆,高爾夫球手何時更容易使用“穆裏根” 047
高爾夫球記分卡和薛定諤的貓 048
第四章 利益衝突:專業人士的意見為什麼不完全可信?
一個古怪的燒傷治療方案:在臉上刺青 053
作為社會性動物,互惠心理會左右我們的偏好 058
醫藥代錶與醫生之間灰色的利益關係 061
金融服務業中反復上映著監守自盜的戲碼 064
德高望重的學者和有失公允的鑒定意見 068
醉漢的實驗數據是否應該被排除? 070
信息公開未必是劑靈丹妙藥 071
如何降低我們與專業服務提供者間的利益衝突? 073
第五章 自我耗竭:為什麼我們疲憊的時候更容易衝動購物?
選擇水果還是選擇巧剋力蛋糕? 082
為什麼我們下決心減肥,卻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 084
壓力大的人更容易說謊嗎? 086
為什麼一到期末考試,學生們的親人就紛紛離世? 089
“綠色”這個詞是什麼顔色的? 090
沒有人能抵擋住所有誘惑 096
第六章 穿冒牌貨究竟會對我們産生什麼負麵影響?
外部信號與自我信號—從貂皮到阿瑪尼 105
穿戴冒牌服飾的人可能更不誠實 108
“管他呢”效應與誠實的界限 111
“路上堵車,我遲到瞭”是真話還是謊言? 115
僞造的畢業證書和越來越多的謊言 117
第七章 自我欺騙:為什麼我們會對自己的謊言深信不疑?
我們會本能地高估自己的能力與智商 129
我們總喜歡誇大自己取得的成就並信以為真 132
自我欺騙的積極力量與消極影響 139
生活中有時需要善意的謊言 140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總會為自己的不誠實行為找藉口?
我們的決策大多是依靠直覺作齣的 147
你會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支持自己的選擇嗎? 148
愛說謊的人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 149
創造力越強,粉飾不誠實行為的能力越強 151
一個人不誠實的程度與他的智商無關 153
為瞭報復而選擇欺騙他人 157
丟失的鞋和僞造的免費乘車路綫 160
最偉大的藝術傢也是最具創造力的騙子嗎? 163
科技創新與驚天騙局隻有一步之遙 165
第九章 我們是如何感染上不誠實的病毒的?
上課時,你會用電腦做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嗎? 175
當有人作弊卻未受到懲罰時,你會怎麼做? 176
從個體的不誠實到群體的不誠實 181
當不誠實的病毒在政黨和金融機構內部傳播 184
小的不誠實行為有可能會拉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189
第十章 閤作性欺騙:為什麼安然公司會死於巨大的財務醜聞?
團隊閤作可能會誘發利他的不誠實行為 199
小心,閤作中可能會産生欺騙 200
如何規避閤作中的不誠實行為? 208
第十一章 一個喜憂參半的結局:我們的行為不理性也不完美
誰纔是“真正”的騙子? 214
哪個國傢或地區的人最愛撒謊? 215
剋服不誠實的行為不是一個簡單問題 220
緻 謝 22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非常懂得为自已所撒的谎找到合理的的理由; 只要条件允许,便可能会说谎; 道德标准约束及一双眼睛,可以减少欺骗的发生; 如果可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作弊;签名的位置不同,谎报信息的程度也不同(签表头的力量); 作为社会性动物,互惠心理会左右我们的...  

評分

传统观念认为,欺骗跟我们所做的其他决策一样,都是基于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的。但作者用真人行为实验证明,非理性才是决定我们诚实或不诚实的根本力量,并深入剖析了在个人身上、职场中和政治世界里,不诚实行为是如何发生和产生影响的,即使我们一直自诩自己的道德水准很高。 ...  

評分

全书基本在用小规模的心理学实验的结果来做推论,结论是人经常在欺骗他人的同时相信自己是诚实的。 读后感觉比较差,首先是这些实验的结论不新鲜,其次心理学实验可重复性比较弱,需要有进一步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来支持。作者的研究结果没有得到商业社会的支持,反而在书中抱怨...

評分

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2012-7-19 思考: 1. 是否可以给名牌的附加价值再加上一项:阻止道德滑坡? 2. 按照“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网上下载免费的电子书,窃取了作者的劳动成果,是否会让人变得不诚实呢?即使初衷是好的:读书。 第一章 基于实验的三个结论...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又是一部顯學派,當消遣吧……

评分

為我們的不誠實找個理由。

评分

比江洋大盜造成更大損失的是每個人每天的一點點小作弊。人們總是一方麵需要確認自己是個誠實的好人,一方麵又想獲得不誠實的利益。

评分

有點意思,但是覺得實驗設計可以更加完善。總覺得書裏的結論作得經常有點勉強。另外翻譯還可以更好一些。

评分

“我們都有一種極端的傾嚮,即想知道自己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以及世事的運行規律為何,即使我們牽強的解釋與現實並不符閤。”——不誠實行為的發生常處於此種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