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路卫兵
出品人:
页数:289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2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99571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清朝历史
  • 微历史
  • 随笔
  • 路卫兵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国学
  • 科普
  • 知识
  • 趣味
  • 探索
  • 发现
  • 学习
  • 成长
  • 思维
  • 见闻
  • 大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开眼界•1644-1912清朝现场》是“历史现场三部曲”里的第一本。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的辉煌与落寞同在,而且贯穿始终。大清朝从奋斗到成功,从挣扎到反思,从孤芳自赏到面对现实,在悠悠岁月之中,它 时而矫健如飞,时而迂回往复,时而步履蹒跚地走过了268年的历史。在这268年中,它一直是矛盾的:“康乾盛世”的辉煌,一直为人们所乐道,这是王朝自强不息、努力奋争的结果,但它也会纠结于满、汉的相斥与相融,有过“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痛苦往昔;而被零割欺侮的阵痛,至今氤氲不散,则是外力强加、内力激荡后的落寞,但它也从没放弃过努力,尽管这种努力有着太多的羁绊和束缚。正是各种矛盾的交集,让大清朝显得特别忧郁,也让后人在感官上有着许多误解。如今,不应该让这种误解再继续下去。

除正史外,《大开眼界•1644-1912清朝现场》取材于大约100本清朝或民国人写的笔记史料,另外还有一些西方的报载资料。为了方便阅读,书中涉及到的皇帝和皇后,不使用他们本来的姓名,而是用大家所熟知的年号或庙号代替。《大开眼界•1644-1912清朝现场》写作的年代范围,从公元1644年开始,到1912年结束。1644年,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的年份,也是清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王朝的开始,之前的事略,则放到《大开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里去说;溥仪正式退位是1912年2月12日,并非辛亥枪声一响,大清朝就完蛋了,它且挣扎了会呢。

作者简介

姓名:路卫兵

性别:男

年龄:80前

民族:汉

籍贯:河北保定

职业:机关大院行走

性格: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爱好:喜读历史、痴迷国学

愿望:以史为鉴,昭窥天下

作品:《最历史》、《五胡乱》、《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等历史著作

目录信息

第一章
贻笑大方
⊙李鸿章的骂里乾坤
李鸿章好骂,而且越是亲信和倚重的人,骂得越厉害,因此他属下的幕僚都以被骂的多少和轻重,作为衡量是否被李鸿章重视的依据。李鸿章任湖广总督时,有个人想谋个中军的位置,因此人平时与藩司不和,朋友担心此事会办不成,没想到此人胸有成竹地说:"这个不用担心,前日中堂已经骂我滚了。"此话传开,一时成为笑柄。
第二章
剑走偏锋
⊙康熙警示俄国人
康熙时,俄罗斯贡使入京,康熙下令挑选了一批精于摔跤扑斗的壮汉在使馆内伺候。不管俄国的贡使还是随从,只要出门上街,都有一名壮汉跟随。如果发现俄国人有扰民行为,便从其身后踢上一脚。俄国人身高体大,然而穿的裤子都很紧,抬腿迈脚很不灵便,一踢之下便倒地不起。康熙以此警示俄国人要遵守大清法纪。
第三章
大开眼界
⊙太平军的编制
太平军编制之健全,是历代农民起义军无法比拟的。他们以《周礼》的束伍和寓兵于农的规制作为基本原则,制订了太平军独特的编制:5人为伍,设伍长1人。5伍为两,设两司马1人,辖25人。4两为卒,设卒长1人,辖104人。5卒为旅,设旅帅1人,辖525人。5旅为师,设师帅一人,辖2630人。5师为军,设军帅1人,辖13155人。包括军帅本人在内,一军官兵总计13156人。其中两司马以上军官656人,士兵12500人。
第四章
有此一说
⊙富贵威武贫贱
清朝的六部,户部掌管财政,是最有油水的地方;吏部掌管升迁降黜,被官员们奉为神明;刑部执掌生杀大权,威风无比;兵部掌管选用武官,亦很有权;礼部负责礼仪事务,最为清贫;工部掌管营造工程,经常与木厂商人或老百姓打交道,很被那些上流人士看不起。因此当时人们户、吏、刑、兵、礼、工六部的评价也是六个字:富、贵、威、武、贫、贱。
第五章
不服不行
⊙GDP第一
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2286亿国际元,占当年世界经济总量的32.82%,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高比重。
第六章
真我风采
⊙怕被熏臭
康有为对书法颇有研究,并写得一手好字,人称"康体",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之一。然而,他的作品当中,唯独没有扇面传世。有人问他原因,他表示,有些人会拿着扇子去厕所,因为怕被熏臭,所以从不帮人在扇子上题字。
第七章
狷介风流
⊙纪晓岚好色
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中记载:"河间纪文达公(纪晓岚),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纪常彻夜加班,无法接近女色,以致"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见后大惊,询问病疾,纪如实以对。乾隆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与之伴宿。《四库全书》完成后,乾隆便把那两名宫女赐给了纪晓岚。纪欣然接受,自此常向人夸耀,谓为"奉旨纳妾"。
第八章
插科打诨
⊙乾隆吃鸡蛋
有一次早朝,乾隆问大臣汪文瑞:"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点心?"汪文瑞回答:"臣家里穷,每天早上不过吃四个鸡蛋而已。"乾隆愕然,说:"一个鸡蛋需要十两银子,我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一顿就吃四个,还敢说自己穷?"汪文瑞知道内务府的人搞鬼,把鸡蛋的价格报高了,但也不敢明说,只好敷衍道:"外面卖的鸡蛋都是些残次品,没法和宫里的东西相提并论,我买的鸡蛋都是些便宜货,不过几文钱罢了。"
第九章
浩然正气
⊙曹雪芹送礼
乾隆年间,迎来送往之风盛行,官场间处处陋习,而曹雪芹偏不好此道。某次京城副都统赫某寿辰,贺客送礼充斥门庭,突左右来报,曹雪芹送来老酒二坛、贺字一轴。一时众皆惊诧:原来曹雪芹也会送礼。赫某更是欣喜异常,因为大家都知道曹雪芹从不送礼,却独独送给他,感觉好有面子。即刻命人将两坛酒分予众人享用,然众宾客一喝,始觉饮如白水一般,毫无滋味。这时一官员出来圆场,说:酒到无味方知情浓,这是曹雪芹给我们大家的一个惊喜呀。待赫某打开贺轴,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上写:君子之交,淡淡如水。
第十章
义薄情深
胡林翼还是翰林时,和周寿昌同去流连烟花之地,刚好赶上朝廷清查。寿昌耳尖,一听门外大声呵斥,立即跑到厨房换了套佣工装扮,蒙混过关。林翼酣迷,待到醒觉后慌忙爬入床下,却为时已晚,被抓个正着。因为清廷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涉足烟花柳巷,林翼一再矢口否认,苦苦支撑,受尽羞辱,总算过关。第二日,林翼一出来,便与寿昌绝交,理由是危难之际不顾朋友。
第十一章
命中注定
⊙一会儿就完了
宣统登基时刚三岁,其父摄政王载沣将他抱上龙椅,一时鞭炮齐响鼓乐齐鸣,宣统吓得大哭,摄政王安慰他说:"皇上别哭,一会儿就完了。"谁知竟一语成谶。
第十二章
有你没我
⊙张之洞妙对
李鸿章与张之洞关系不太融洽,庚子年(1900年)东南互保之后,李鸿章在京城处理外交事务,每天与德将瓦德西等人周旋,张之洞曾嘲笑他像只陀螺,李鸿章听说后,对人说:"香涛(张之洞号)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此话传到张之洞耳朵里,张于是反唇相讥,说:"少荃(李鸿章号)议和两三次,乃以前辈自居乎?"时人以为绝对。
第十三章
东邪西毒
⊙端方的古怪演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端方、戴鸿慈由日本转到美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大学请端、戴二人赴大学演讲。端方和戴鸿慈竟同时并立在演讲台上,开始相互谦让,端方对戴鸿慈说:"请老前辈发言。"戴鸿慈说:"端兄和西方人交往多,懂规矩,请先发言。"接下来的情形则更是让人喷饭:端方和戴鸿慈二人一左一右站立,端方说一句,等翻译完毕,又对戴鸿慈说:"老前辈对不对?"戴鸿慈说:"对对。"然后端方又说一句,再问戴鸿慈:"对不对?"戴鸿慈又说:"对对。"此次演讲大约几百句话,端方也问了戴鸿慈几百次,戴鸿慈也就回答了几百次。当时美国学生听得满头雾水,都很纳闷中国人演讲为什么要两人同时发言。
第十四章
去伪存真
⊙甲午海战的一些真相
从1861年到1888年,清廷为建北洋水师共花去1亿两白银,每年平均300万两,占当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4%-10%;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白银6000万两,每年平均230万两,是中国投入的60%。不过甲午海战时,日本军费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日本民众的狂热募捐。据统计,当时日本总人口为4181万,其中至少有7.4%的人捐了款。战前实际动员兵力达到了240616人,其中有参战经验的174017人。
第十五章
一声叹息
⊙告别清王朝
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养心殿,隆裕皇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退位。宣读完诏书,隆裕太后号啕大哭。外务大臣胡惟德等人接过诏书时,没有照例下跪叩拜,而是用鞠躬方式向这个王朝告别。
附录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因喜欢微历史的写作方法,才注意到本书。若是一个清朝的历史,可以有时有据,有勒有趣地写出来,真不是件容易事。 常常觉得历史书读起来太过沉重,或许是过去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存贮不下,但这样的选择式的图书,省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

评分

因喜欢微历史的写作方法,才注意到本书。若是一个清朝的历史,可以有时有据,有勒有趣地写出来,真不是件容易事。 常常觉得历史书读起来太过沉重,或许是过去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存贮不下,但这样的选择式的图书,省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

评分

因喜欢微历史的写作方法,才注意到本书。若是一个清朝的历史,可以有时有据,有勒有趣地写出来,真不是件容易事。 常常觉得历史书读起来太过沉重,或许是过去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存贮不下,但这样的选择式的图书,省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

评分

因喜欢微历史的写作方法,才注意到本书。若是一个清朝的历史,可以有时有据,有勒有趣地写出来,真不是件容易事。 常常觉得历史书读起来太过沉重,或许是过去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存贮不下,但这样的选择式的图书,省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

评分

因喜欢微历史的写作方法,才注意到本书。若是一个清朝的历史,可以有时有据,有勒有趣地写出来,真不是件容易事。 常常觉得历史书读起来太过沉重,或许是过去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存贮不下,但这样的选择式的图书,省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

用户评价

评分

书里面介绍了很多当时欧美报纸对中国的新闻报道,挺新鲜。照片很珍贵

评分

什么几把玩意

评分

清朝的那些人和事,有意思,插图很有看头。

评分

这个忙碌的九月份,只是读完了这一本书,想来真是觉得遗憾啊!月初,孩子开始上小学,我也接手了一个新的毕业班。尤其是刚开学的几天,忙这边忙那边,不可开交,忙不过来,手忙脚乱。幸好有这本书,在我月初忙碌的间隙得以冥想一番,看着描写清朝的一个一个小段子,似乎感觉自己也穿越到了那个朝代,似乎也在一旁见证着这个朝代的荣辱与兴衰。微历史,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这个词汇,挺亲切的。短到数秒,长也就三五分钟不到,一个鲜活的历史画面就呈现在你眼前了。看完了这个集子,看到最后作者写道他参考的好多书名,想着人家真是博学啊。而自己只是见缝插针似的每个月读上几本书,还自称为读书人,真是讽刺啊。努力吧!Now, 10:27, September 30th, 2014。

评分

20130207END, 好看。难得的不用费脑子的好书,满清以来段子的汇聚,分门别类。放在案头,聊做消遣,好书。 段子汇聚成册,读起来往往丧失了段子的魅力。花边新闻再有噱头,也不应该是这样的读法。这书,适合周末的午后,惬意的放一杯茶,点一只烟,看三五页,足矣。水平不如当年高芾的《野史记》,那是至今读到的最好看的花边野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